万物归谬

 

(图片来自网络)我和她都属于“想得多”的一类人,心念电闪,沧海桑田。脑洞万丈深,有的时候情话都没法好好说——...



(图片来自网络)

我和她都属于“想得多”的一类人,心念电闪,沧海桑田。脑洞万丈深,有的时候情话都没法好好说——总有一方出戏,随即就变成了“哈哈哈哈23333”的奇怪气氛;有的时候莫名地想到一起,两人在几百公里之外同时发出同样内容的消息,让我不禁有种“心电感应”的感觉。如果是以前的我,一定会用“错觉”替换“感觉”;但在九曲十八弯的脑回路上从浩如烟海的词库中捞出几个相同的词,再同时按下“发送”的蓝色按钮,次数一多,我再也没法相信它是一种“错觉”。“找不同”的环节是她所说的建立公众号的目的之一,其实也是我的一个愿景;因为再这样下去,时不时会冒出“要不滴血认亲看看是不是失散多年的兄妹”之类的奇怪念头。(笑)

而这篇的脑洞始于昨晚。我跟别人吵了架,跟她丢下了(不是针对她)的几句气话就消失了(去吵架了),直到一个小时之后才重新出现。一把抓起手机,看到她的无数条消息(算了内容我就不写了),然后就是一种复杂的歉意涌上心头。因为了解(或者说相同),虽然不能尽知细节,但我知道她这一个小时有多难熬。会回想起每一个可能的糟糕事情,然后想到随之而来的坏结果,继而辗转反侧坐立不安。大脑像是停止工作一般,只顽固地思考这一件事情而不肯前往别处。一次次地用过去积攒下的糖安慰自己,“不会的,不会是什么糟糕的事”;同时又因对方的沉默不住地去思考那些糟糕的结果。虽然之后说得通透,她也表示理解,但我还是非常非常地抱歉。

(女朋友对不起。鞠躬。)

于我而言,“负面情绪”是思维敏捷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几乎是我无法选择的。我的自我保护方式,就是去在乎越来越少的人与事,让自己远离可能的侵扰。大概比“求之不得”更进一步的,就是“求无可求”吧。我很多时候都在希冀着拥有一些不可能拥有的东西,不过大概想要自己没有的,是人类的共性吧。在“愚鲁”与“机敏”的天平上,我幸或不幸地,天生被放在了靠近“机敏”的那一端。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自己可以身处另一端,过过另一端的生活。拥有更小的眼界,体验“尽力而不能为”的感受,安静沉默地接受自己所身处的地方(或者更大的可能性根本没有“接受”的过程,直接就习惯并固化了),大概最后也是心怀同样安静沉默的遗憾与对天平彼端的向往度过一生,如是循环而已。只是有时觉得,如果不面临更多的选择,探求更远的远方,在自己三观所构成的小世界里足不出户,是不是其实也没那么糟——特别是无需感受现在的许多痛苦。

之所以长久以来从未陷入类似的痛苦,也不知道为什么,大概说起来还是要感谢长久以来的唯物主义教育吧(笑)。无论是怎样深重的自我怀疑或是怎样无稽的捕风捉影,因为腰上名为“现实”的绳子,我从未沉得太深过。上面的假设都无甚意义,因为它并不会发生,所以只能怀着对未来的期望诚实面对现在。无论多么深重的自我痛苦,终究需要一日三餐,还得出门挣钱,更别说还有在意我的人,我也不想使他们失望。逃避终究是弱者的选择,无论是何种逃避,而我现在还不想选择成为那个弱者。过去、现在和目力可及的(短期)未来我没有被痛苦所击倒,希望未来也不会。

不知不觉就进入了太过私人化的情绪中,这篇文字也因此看起来有点令自己不适。暂且放在这儿吧,记录终究有它的价值所在。祝看到这里的你每天开心,以及再次,感谢李安,万幸有你在。


    关注 分曹射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