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他就是法兰西的面容

 

在安葬法国著名人物的万神殿我找到了法兰西伟大的原因,解说词安德烈马尔罗的话让人难忘——“那一天他就是法兰西的面容”。...

第二十五篇


小学时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最后一课》会被当做课文来学习,因为它增加了我逃课的勇气,也使我记住了法国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法兰西。在我所经历义务教育课本中,来自法兰西的作家描述了和我相似的生活,这让我倍感亲切。《最后一课》中爱逃学的学生,《我的叔叔于勒》中在贫困中的挣扎,和对有钱亲戚的幻想。这都有别于我们敬爱的鲁迅先生的文章。感谢改革开放将我所处的生活不断升级,在中学就有了图书馆。可是直到我发现《地心游记》,才经历了第一次通宵看书,此后在台灯下《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岛》彻底洗礼了我的精神世界。《兵器知识》的出现使我发现了自己理工男的潜质,但始终没有明白擅长武器研究的法兰西民族为什么在二战中这么快被德意志民族灭掉。大学时为了假装文艺青年,开始“研究”法国电影,研究了半天总算找到了一个看的懂得法国电影《红白蓝》,导演也有个特文艺的名字,基耶斯洛夫斯基。顺着《红白蓝》逆时而上,却发现追了半天的法国导演是个波兰人,这让我倍感失望。还好毕业时接触到了一款法国软件CATIA,为此我放弃了美国软件UG。很晚才有机会前往巴黎,在安葬法国著名人物的万神殿我找到了法兰西伟大的原因,解说词中安德烈马尔罗的话让人难忘——“那一天他就是法兰西的面容”。近一年关于法国好像除去悲剧再无其它,我不知道正处于创建世界观时期的少年们是否还会被法兰西吸引,长大后是否也会像基耶斯洛夫斯基那样去法国拍一部纯正的法兰西电影。


    关注 读书跑步画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