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画:清明过纸

 

清明过纸,挑担上山。...



‍清明该出的稿子,因出差成都,拖了一周。此刻推送,只是觉得,这篇与食物关系不大的碎文,还是应该还给这个适当的时间点。今年至今发生诸多事情,兴许人生总需要经历生死悲欢与大小各难,只愿天公不辜负,每颗热爱生活与生命的心灵。

我记忆中,每年立春过后,故乡仍是南方缠绵的雨季,屋顶的苔藓染绿多时,燕子已熟悉了城里一街一巷;城里的大街巷子里头,捶薄饼的声音彼扬此伏;老厝对面的小山头,偶尔传来“哔啵哔啵”的鞭炮声……

哦,又到清明,要上山拜祖了。



这时候,上学路上的纸扎小店摆出各种鲜艳的纸品,最记得的是莲花银宝,一个八瓣,六个一串,尤其好看。糕饼店传来浓厚的烤饼香,那是忙着做龙舌酥和合桃酥的香味。鱼市卖猪肉的阿伯,忙弄着猪脚猪肉,连额头都冒出细微的汗,“猪脚咧,有!有!有!你爱什么时候都有……”他头也不抬地对订五牲的阿姨说。



阿公每年都会在这时买一些七彩宣纸,仔细堆砌好后用裁纸刀慢慢裁,裁成两公分宽的长纸钱。然后一叠叠整齐地放在祖宗前的举桌上。我只记得那裁纸刀像月牙那么弯,那么亮。

到拜祖这天,女人们会在家中把担子和箩筐摆置好,装好茶酒五牲,果盒纸钱,还有糕点饼干。阿爸兄弟几个挑起扁担就扭扭歪歪地往前走,女人们就负责领着小孩走。这热闹的拜祖队伍,是我铭记一生的家的定义。



我虚岁五岁那年就被阿公一起带去山上拜祖,爸妈本来不允,阿公说:唔讳,祖公嫲庇佑。也就这样,我们家堂兄弟姐妹十几个,很小就跟着大人去拜祖。

阿公爱拿着长柄雨伞当拐杖, 晴可挡日,阴可遮雨。我从小胆子小,到了山上就牵着阿公的手站在一旁,阿公大声地喘着气,我看着山下整齐划一的水田和远方白茫茫的山,静静地发呆。



而大人会用毛笔和红油给祖坟循好碑文,小孩会被唤去压好纸钱,女人则忙着准备五牲纸扎,等这一切都准备好,阿公就开始领着一家大小跪拜,先是“地主老爷”,再到祖坟公嫲,“三香拜请,请告老祖公,今日是清明节……”

这些在山上回荡的烟气、炮声和“说话”,与远眺的秀色山水,就成了我童年时代,最美的罾城。



而最让人时常想起的,则是在山上吃到的那些味道:阿妈每年都会买些应季的甘草李子给我们在山上解渴,阿妈好这玩意,那是一种灵魂会出窍的酸;而烤得双面金黄的龙舌酥,则是小孩的最爱,甜腻中带着茴香的香。最记得的是阿叔在石头缝中给我们烤鱿脯,做牲的鱿脯,用山草慢慢烤焦,然后撕下来配大米酒,是相当诱人的,阿叔说:一口酒一口鱿脯,爱就来吃……然后小孩们都蜂拥而上……



多年以后,听到五条人唱《清明过纸》,朴素直白的民谣风格,描绘的是年幼时清明所看的多个画面:担担,烧纸,相嚷,睇戏……像慢悠悠地向我们播着一出安静的电影,影片的名字是那代汕尾人“清明上河图“。



而每次听到这首敲响心灵的歌,口腔也会飘起那年烤鱿脯的味道:有点苦涩有点鲜,海洋的味道足以让人的荷尔蒙飙升,随之而来的是山上的风,还有风中的草灰味、鱿鱼味还有微醺的酒香。

清明节过纸……
挑着担上山
阿婶怨无扁担
阿叔讲:不晓得用锄头挑吗?

大人喊头痛

小孩嚷脚痛
睇睇天时是不早了
阿叔讲:差不多就得走啦

……

五条人:五条人,民谣组合,核心成员来自广东海丰。目前乐队成员为阿茂、仁科、邓博宇三人,乐队以海丰方言(福佬话分支)为主创作歌曲,自2009年开始,五条人组合屡获国内各大音乐奖项,成为近年来中国内地最受瞩目的民谣组合之一,是方言民谣的领军人物。早期乐队理念:立足世界,放眼海丰。(BY:阿傲)

====================


    关注 十号私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