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慈善组织的生命

 

今年以来,随着《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颁布施行,“救急难”成为慈善界的热词,从政府到各地的慈善组织,纷纷将目光...













今年以来,随着《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颁布施行,“救急难”成为慈善界的热词,从政府到各地的慈善组织,纷纷将目光聚焦到“救急难”这一领域。目前,北京市民政局慈善工作处正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对全市慈善组织参与“救急难”提出指导意见。为此,北京市民政局慈善工作处处长程立岩女士围绕“救急难”等相关话题特别接受了《尊耀人生》“善·行”栏目的专访。




打破藩篱  联动救助


《尊耀人生》:能不能谈一谈政府提出“救急难”工作的意义和政府部门的作用?

程立岩:对于政府、慈善组织来说,“救急难”并不是一个新的工作,无论是政府,还是慈善组织,只要有“急难”的事情都一直在全力施救,只不过没有用“救急难”这个词来概括并提出来而已。这次“救急难”工作得以引起关注和重视,是由于今年年初国家颁布了《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其中特别提出了“救急难”工作需要分部门、分领域进行统筹,“一门受理,多方协同”,并首次以法的形式提出让社会力量参与进来。以往,政府各部门都有各自的救助政策,慈善组织也都是单独行动,现在要打破这种各自为战的局面。从政府部门的角度,要统筹做好“救急难”工作,就要重点做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打破政府部门和慈善组织各自为战的局面。当然,政府在“救急难”工作中一定是要冲在前面的,在街道、区县、市这三个层面来布局“救急难”工作,各级政府都责无旁贷。同时,各个部门又要很好地协调合作,因为一个需要救助的家庭或者个人,困难可能涉及到医疗、住房、教育,甚至更多方面,这就需要各个政府部门的协调和统筹,把分散在政府各个部门的救助政策和资源用足用好。在用足了政府政策之余,如果还不足以解决困难时,就需要我们慈善组织发挥作用。政府的救助体现了普惠制度,慈善组织的救助体现的是社会关爱,两者相互衔接,相得益彰。其次,政府部门有责任对“救急难”工作进行统筹,让政府和慈善组织发挥各自的优势,同时又能“联合作战”。比方说,政府在办理社会救助的过程中,一些人员不符合社会救助政策的条件但确实又存在着现实的困难,还有一些人员虽然政府按照政策给予了救助但又不能完全摆脱困境,这个时候政府就可以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渠道将这些人员推介到慈善组织给予救助,这就从机制和程序上将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统筹起来了。还比如说,因政府所拥有的公权力,可依法对享受社会救助的人员进行经济状况核查,核查结果在征得被救助者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向实施救助的慈善组织提供,这样既省去了慈善组织的核查过程,又提高了核查信息的真实性,还大大缩短了办理时间,降低了救助成本,提高了救助效率,实现了救助过程的统筹和衔接。

第三,需要搭建一个综合的信息平台,将政府、慈善组织、被救助者,甚至媒体通过这样一个平台联结起来。在这个平台上不仅有慈善组织等的慈善救助资源信息,也可以将求助者的相关信息放在上面,这样供需双方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看得到。尤其是可以显示被救助者曾经享受过哪些救助政策、哪些部门或组织参与过救助,这样就能够充分地利用好政策,保证了救助的有序性,并且将救助过程公开透明化。未来,还将逐步探索困难人员通过这个平台直接申请慈善救助,经过审核后,协调不同部门或者慈善组织开展救助。真正让大家在各施善举的同时“看得见、摸得着”。

《尊耀人生》:北京的“救急难”工作有哪些地区特性?

程立岩:北京的“救急难”工作应体现对象的广泛性。我们希望“救急难”的对象不只是北京本地人,应该包括在北京生活和工作的所有的人。比方说,在北京工作和生活的外地人,住在某个社区,而且社区居民也认可,他们就应该不受户籍限制,遇到急难时同样得到救助。可能限于条件,这些人无法享受当地政府的一些救助政策,那么就需要慈善组织有所作为,这恰恰是北京的慈善组织应该发挥作用的。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在马路上倒下了,难道要先看看他有没有北京户口再抢救吗?当然不能,要把人道救援放在首位,这应该作为一条原则。

再一个是政府救助与慈善组织救助要做好衔接。前面也讲到了衔接的问题。首先是救助对象的衔接,政府救助政策和资源覆盖不到的困难人员和政府救助之后仍未摆脱困境的困难人员,要转入慈善救助的渠道;其次是救助内容的衔接,政府给予了哪些救助,还有哪些方面的困难没有解决,或者由慈善组织来做,或者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做;还有就是救助过程和信息的衔接,实现无缝对接和信息共享。所有这些衔接都有赖于政策制定的衔接,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出救助政策的完善,让个人体会到来自社会的关爱。不让北京出现冲击社会底线的现象,不能让困难人群没有求助的渠道。政府对相关的慈善组织给予一定的扶持,不只是体现在资金上,更多地是体现在政策的支持上。

还有一个是,北京的慈善组织在“救急难”上要走在前列。北京的慈善事业、慈善组织都拥有很好的基础,北京连续两届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被评为“中国公益慈善七星级城市”,北京的慈善组织是有功的,也有这样的担当。对于慈善组织来说,“救急难”恰恰是一个发挥自身作用的机会,因为北京的流动人口多,医疗和教育等资源非常丰富,就会有很多人慕名前来,这也是需要救助的重点人群和重点领域。慈善组织可以通过“救急难”工作提高自己的救助水平,提升自身形象,拓展慈善项目,发挥缓解社会矛盾的作用,体现出社会的关爱。名人慈善基金会更需提升专业性

《尊耀人生》:由明星或公众人物发起的慈善基金会一直受到公众的高度关注,最近也有一些名人慈善基金会受到质疑,您怎样看待这个现状?

程立岩:由名人成立的慈善基金会在量上还是少数,但是因为你是名人,就会受到关注。公众人物做慈善,有他的优势,做得好,就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更有力地传递社会正能量。也正是因为关注度更高,所以名人创立的慈善组织需要更高的透明度、专业性,要经得起审视。在这方面,北京成龙慈善基金会虽然成立的时间不长,但是发挥的引领作用还是不错的,在社会救助方面也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诚信是慈善组织的生命,一旦经受不住考验就会失去信用。慈善事业是一个阳光的事业,一旦有污点和偏差就会面临巨大的挑战。但是慈善又是一个发展中的事业,还很年轻,而且由于法规制度的不完善、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还不够高、有的慈善组织的工作思路不够清晰,难免会出现一些疏漏和偏差。人们对此提出质疑,这都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作为慈善组织不要怕出问题,也不要怕质疑甚至指责,要勇敢地去面对、坦诚的去面对,千万不能回避,不能绕着走,要本着“有则改之”的态度,有问题,有做的不规范的地方,就要积极去改正错误、改进工作。同时慈善组织应该心怀感恩,正是因为有了社会的关注和质疑,慈善组织才能更快地成长,要用积极的态度欢迎社会各界的监督。


我认为,名人举办慈善基金会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懂法,有条件的应聘法律顾问,透彻地了解法律制度。二是熟悉慈善组织的专业运作。不是说有爱心有激情就可以的,理性有时更为重要,有些规则一旦逾越,其后果将是毁灭性的。三是要有一个能帮你专业运作的团队。业内都清楚,对慈善组织的管理和运作的要求不亚于管理和运作一个企业,甚至比做企业还难。



《尊耀人生》:最近“冰桶挑战”受到高度关注,舆论对此褒贬不一,对于这个现象您有什么评价?


程立岩:说实话,一开始我没太关注,也没太看好这个活动,它更多地是在名人圈里的一个活动。不过,做慈善的途径是多样的,只要不是掺杂着私人利益,只要是对公益有益的,我认为都是值得赞扬。那么在褒贬不一的舆论环境下,“冰桶挑战”活动的价值还是要看它带来的效应。目前为止,“冰桶挑战”虽然没有带来预想的实际效果,但至少让大家看到,慈善是可以随时创新,也可以这样“玩儿”。



《尊耀人生》:北京市民政局慈善工作处的成立和职责是什么?


程立岩:北京市民政局慈善工作处成立只有五年时间,在这之前北京市政府主要是通过行业联合会来协调慈善工作。作为一个政府新的职能部门,慈善工作处在履行监督管理职能的同时,更多地工作是培育、扶持、服务慈善组织,弘扬慈善理念,为慈善组织提供一个对话的平台,了解慈善事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为政府决策当好参谋。在政府部门一直压缩公务员编制的情况下,在市民政局内部专门设置慈善工作处,代表了政府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决心和力度,凸现了对慈善事业的远见和重视。

作为慈善工作处的处长,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来密切政府和慈善组织之间的关系,让慈善组织了解政府对于慈善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他们与政府携手共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在政府职能赋予我监督、管理、服务的同时,我更看重服务的角色。




    关注 尊耀人生SR微讯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