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站在彩色“大雨”下,你愿意陪着“淋雨”吗?

 

来啊,“淋雨”吧.........



“他们仿佛是一件件易碎的玻璃工艺品。在他们安静画画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一起脑洞大开,但更多的时候,我们不知道如何和他们接触……”近日,一场特殊的新媒体装置“大雨展”在上海开幕,发起方来自上海慧灵智障人士服务机构。他们将展览主题取名为“一切美好都与接触有关”,希望通过公众参与,促进社会对大龄自闭症人士的关注与了解,并采取行动进一步弥补社会对于大龄自闭症人士的关爱盲点。

弥补关爱盲点 促进社区融入



17年前,只有2岁的周笛(化名)被确诊为自闭症,父母从不可接受到绝望,到一步步寻找到正确的方法。然而,当他日渐长大,从特殊学校毕业后,却发现这个社会上,除了小小的家以外,似乎没有其他地方再可以容纳他。好不容易改善的康复情况又开始变得糟糕起来……

在上海,有很多像周笛一样早年被确诊的大龄自闭症患者已经成年。他们在特殊教育阶段结束后,由于没有学校、企业能够接纳,只能整日囿于家中,使这些原本在学校得到改善的孩子重新回归“自闭”,众多家长、教师、医生多年艰辛训练的结果付诸东流。

“我们机构的成立,就是为了弥补这样一个社会的关爱盲区。”鲍美琴是一名退休教师,常年致力于特殊教育领域,在关注到这个社会问题后,她成立了上海慧灵智障人士服务机构,主要为16周岁以上的自闭症等成人患者进行社区融合康复、生活能力重建、技能训练等培养和支持。

如今,在慧灵接受了一年多训练的周迪可以自立了,不但学会了打扫卫生、做手工、弹琴、和朋友互动玩耍,而且在不断的训练中甚至意识到了劳动、获得报酬、满足需求之间的逻辑关系,每天都会做手工以换取奖励金,用奖励金来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现在他最喜欢买的东西是——怪味豆花生米。”慧灵的工作人员笑着说。

走进“大雨” 演奏属于自己的音乐



今年夏天,上海慧灵萌生了一个想法,希望通过新媒体装置艺术促成更多大众对成人自闭症及其家庭的关注和理解。于是,经过多月筹备,这场新媒体装置展终于在上海的中心商圈启动了。



在启动仪式上,周笛和来自慧灵的其他学员们也来到现场,并和社工、草台班演员一起表演了一段共融舞蹈,取名为《生活仍将继续》,表达着对于音乐、艺术和舞蹈的理解,同时也和观看的人们击掌来表达自己希望被接受的期待。他们还将蓝丝带拿出,系到小伙伴的手腕处,之后用手摆出了心形造型,表达出在社会的帮助和支持下,他们是能感受并表达爱的。
活动主体大雨展,其实是一个神奇的发光屋。青年报记者走进了这间屋子,整个空间的“主角”是从空中悬挂下的几十只大小不一的发光体,发光体呈水滴状,不时地变换着自身颜色。当你用手轻拍“雨滴”,发光体便会变换颜色,光在雨滴间扩散,依次传递到其他的雨滴,整个环境因触碰而发生光影与声音的改变,屋子便换了一种色彩。





更奇妙的是,在屋子的正中央,摆着一张会发光的凳子,它能“读懂”人类的肢体语言。坐在发光凳上的两人在轻触彼此后,长凳和空中的雨滴便会随之改变颜色,并根据接触部位的不同,发出不同的音律。

在昏暗的环境中,人们似乎真的可以感受到自闭症或残障人士对于这个世界的感受,对于他们来说,接触是如此小心翼翼、神秘而又美好。现场,记者见到一对志愿者与大龄自闭症人士手牵手坐在发光凳上,从最初的生疏到温情融融,音乐也起了变化,越来越柔,越来越美。

一切美好都与接触有关



在活动现场,慧灵的工作人员有感而发,有人说自闭症的孩子从出生到生命终结,一直处于社会生活的末端。“但在服务的过程中他们发现,每个自闭症患者身上都不乏闪光点。他们在被歧视和受约束的环境里,依然保持着天真、善良、努力,他们仿佛是普通人的一面放大镜,喜怒哀乐全都形于色,看到他们,就会想起自己。

“你或许会不堪于生活重担,变成另一个自己不认识的人。但这些自闭症成人不懂这些,他们仍会跑过来向你伸出双手,笑着跳着。”
“大雨展”装置的设计者在接受采访时则表示,设计作品的时候,他们重新认识了自闭症患者,也重新认识了“接触”。“当我们用手去触碰原本已很熟悉的亲友时,竟记不起之前曾何时真正接触到了对方;当我们去触碰陌生人时,却又感到一种莫名的熟悉和默契。我们认识到,‘自闭’的心不仅仅只存在于这些患者中,它也隐匿于父子之间,姐妹之间,朋友之间,甚至恋人之间。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走出自己的世界,让人与人重新经历一种特殊的交流。”


图片:受访者提供 网络


    关注 青年公益联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