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谈医疗投资以及我的一点思考

 

冯唐:医疗投资正当时医疗服务机构目前行业规模巨大,在人口老龄化、城镇化、政策利好等驱动因素下正稳定迅速的扩容...





冯唐:医疗投资正当时

医疗服务机构目前行业规模巨大,在人口老龄化、城镇化、政策利好等驱动因素下正稳定迅速的扩容,未来会有充足的发展空间和投资机会。

中国的医疗市场与其他国家相比有一个共性——复杂。而其特性,就是更加复杂。医疗行业复杂的根源在于它很大程度是一个生意又不完全是一个生意,生死为大,在生死面前,很多生意会有些扭曲,比如说公平性和可得性,加之过去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对医疗持续性投入不足,产生了进一步的扭曲。

(ZHA:医院是生意又不仅仅是生意,在满足客户需求的时候,要符合医疗行业的大规律,但是其他方面医院也可以是一门纯粹的生意,提到收入,减少成本,增加利润。我没做过医院的管理,但是我去过传统医院的行政,流程冗长,低效,直觉上总感觉如果大刀阔斧的把医院的行政改成企业的模式会好很多。医院的行政口的人根本不是以绩效为导向,而是以混机关为导向,年纪大的人浮于事,年纪轻的疲于奔命。)

医疗市场的复杂性在监管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谁负责什么” 以及“他们之间如何沟通”构建出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犹如缠在一起的线头一般难以解开。

首先,建立一家医院就需要盖200多个张章,而这也只是一个开始,盖完章投入运营后更会受到多个部门的管理:财政部管公立医院的批件,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管医院和医生,但是医院又不完全归他们管,因为教学医院归教育部管,大医院负责人则是由市委组织部任命的。药品定价归发改委、物价局管,药品的注册审批归食品药品监督总局管。付费这一方,社会医保归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管,弱势群体归民政部管。此外,民营医院还涉及工商税务局及其他管企业的政府部门。

低位起飞 一片蓝海

经过长期的高速发展,按社会医疗总支出口径计算,中国的医疗健康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广泛预计2017到2018年就有望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但我们用于医疗的支出却只占到GDP的5%。相比较美国的18%和日本10%,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加上高人口因素,中国人均医疗花费只有美国的1/20到1/30,行业在未来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多力驱动 规模扩张

医疗健康市场的未来增长将由众多长期、根本性因素推动,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可能达到8万亿。

人口老龄化:目前中国65岁以上人口已超过1亿,占总人口比重9-10%,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龄人口超过1亿人的国家,预计到2020年老龄人口将超过4亿,届时占总人口的33%。而今年又是一个特殊的拐点:第一次新就业人口少于退休人口。这意味着劳动人口会渐渐减少,进入一个中度老龄化社会。据悉,台湾60岁以上老人一天平均吃一片药,中国很有可能会面临相同的情况。

城镇化进程:城镇化将拉动居民收入转而增加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根据2013年的统计数据,城镇居民医疗保健的消费支出是农村的1.8倍。城镇化还将带来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城市人群为主的疾病将会有增长趋势。

慢性病发病率上升:生活习惯变化、环境影响,加上不治之症变慢性病的大趋势(目前70%的癌症在临床定义上基本被认为可以治愈),慢性病率显著上升。例如糖尿病病人已达9000万以上,每5名成年人中就有一人有“三高”等慢性疾病。

政府政策推动:社会稳定需要医疗保障,政府花很大力气在最上层政策上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并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上逐步推进,三类保险覆盖人数已达99%,这将持续提升民众的支付能力,拉动医疗服务需求。未来医疗体系将持续深化改革,实现资源配置,让民众获得更好的医疗保障。

(ZHA:归根结底就是人有钱了,社会有钱了,医疗服务需求跟着起来了。那么,这个医疗需求的增长速度是怎样的?拿什么指标刻画?增长的部分结构是怎么样的?社会资本在这里面扮演何种位置?)

医疗服务机构最值得投资?

行业现状:痛了就对了

医疗服务机构是医疗健康领域里最稳定向好的细分行业。中国目前的两万家医疗机构中,公立医院占绝对主导地位。从病床数及疑难手术量来看,公立医院更是占到了80-90%,位于整个产业链的核心位置,具有绝对话语权,且这个现状中期内都不会改变。

优势:整体经济环境的放缓对医疗服务机构影响较小。经济增长的时候,医院收入增长放缓;经济放缓的时候,医院收入的增长反而会加快。

(ZHA:经济放缓的时候,医院收入反而会加快增长?不理解冯唐说的这个是何意?我的一个推测是经济放缓时,其他行业人与资源涌入医疗,医院的成本会下降,而需求是不变的,在对外供给的价格不变的情况,收入当然会增加。)

痛点:目前这个行业还很难做到“有服务 有质量”,医生护士对你微笑,得到高质量的诊疗且不会过度医疗、不会漏诊,这些需求看似简单,但现在哪怕在北上广深都很难做到。这是整个国家面临的问题。行业资源的扭曲配置造成了极大的痛点,但同时意味着行业合理化的过程中也将孕育巨大的投资机会。

(ZHA:服务与质量何种为第一性?对于危及生命的大病而言恐怕还得是质量,社会办医技术上短期无法超越公立医院,那就还得得多做一些常规的医疗项目,同时把眼光放在中产阶级身上。这个中产阶级当然不光指北上广深的人群,也应该包括一些发达地区的地级市等。)

投资机会:跑马圈地

机会1:要提升存量医院(三级、二级)效率,并向这些医院引流来调节医疗服务供需平衡。因此存在存量公立医院改革、提升型的投资机会。

(ZHA:公立医院的改制据首都医疗的张哲说会占到未来首都医疗项目的80%,公立医院有牌子、有医生、有客户,这是社会资本一直觊觎的。但是跟政府后面吃饭,是非常的痛苦的,不确定的因素太多。华润当年引以为豪的昆明儿童医院不就在换了当地领导后,华润直接出局。)

机会2:要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创造新的医疗服务供给。因此存在优秀民营医院成长型投资机会。

(ZHA:民营医院最需要解决的还是医生的来源问题,我个人觉得现行的医生管理机制才是民营医院身上最大的紧箍咒。钱不缺,缺的是人。有了人之后,客户也不应该会缺。)

机会3:基层医疗体系必须发挥更大作用实现需求分流,同时商业保险的发展也会促进诊所增长。因此存在诊所领域的投资机会。

(ZHA:根据数据,美国50%以上的医生都是以单独个体方式行医,这说明美国的大部分医生都是在小诊所工作。这可能也说明小病在诊所就地解决是美国的一种常态。但是小诊所承担风险的能力有限,也缺乏议价能力,那么中国如果做诊所,也该是连锁诊所,隶属于保险公司,或者医生集团。)

现在医疗科技的快速发展对早期的诊断医疗也提供大量机会,目前的医疗手段可以70-80%地判断出癌症的发病。这个行业现在还没有“独角兽”出现,所谓领先企业可能是一些公立医院,而超过20亿收入规模的企业并不多,可以说现在这个行业还是一片白纸,可以跑马圈地。

(ZHA:做医疗服务机构,做移动医疗,到底哪个才是切入医疗产业的真正风口?做医院最大的问题就是一地鸡毛,做好一家医院何其难也?从启动项目到项目顺利运行,多少年就过去了。做互联网,就是可以迅速撬动许多家医院,实现爆发。但是现在的医疗投资,还是在脏活累活的阶段吧,希望摧枯拉朽的当风口的猪,显然还是想得太美。)

医疗服务机构目前行业规模巨大,在人口老龄化、城镇化、政策利好等驱动因素下正稳定迅速的扩容,未来会有充足的发展空间和投资机会。加上新医改的深入为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行业带来了机遇,并在深远地影响市场格局。现在,业内已存在初具规模、模式成熟 、盈利稳定、能够符合投资要求的标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医疗服务机构行业的投资正当时!

(ZHA:一直犹豫现在的医疗行业到底处在哪个区间上?是黑暗,还是黎明前的黑暗,还是黎明?现在布局进去,不知道何时可以获得恰当的回报。如果我是一个纯粹的投资者,华润医疗上市了,现在买,得等多久才能获得合适的财务回报?)

(ZHA:医疗行业是盘大旗,我不是从业者,也没进去,只是外行发表点一己之见。许多事情,想是一回事,做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因为你做的时候,才能了解到许多当时没能了解到的细节。这可能会让你发现之前的判断是南辕北辙的。我之所以敢斗胆在这乱写,第一是觉得做大面的判断错的概率不大,毕竟都是常识加逻辑的结果,但是谈细节就很可能会错的远了。第二是想随便写点什么梳理梳理,纯当私人的读书笔记。)


    关注 ZHA某小谈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