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的殉情

 

纳西族的殉情殉情,也称殉爱,是指为爱情而死的行为。有些人是因为恋情受其他人阻止而殉情,有些则是因为失恋或伴侣...

纳西族的殉情
殉情,也称殉爱,是指为爱情而死的行为。有些人是因为恋情受其他人阻止而殉情,有些则是因为失恋或伴侣死亡而自杀,殉情是丽江纳西族婚姻关系中突出的现象。




纳西人( 特指丽江周边地区的纳西族 )的殉情无疑在宣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悲壮之举,因此被中外研究纳西文化的学者们冠以“悲剧的民族”,称丽江为“殉情之都”。殉情不是纳西族渴望追求的常态,只是拒绝爱情被摧毁的无常性或者是理所当然性的极端行为。但也说明了丽江周边地区受汉文化影响颇深的纳西族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诸多与殉情相关的因素不断扰乱殉情历史的其他必然因素,常见的过多强调的因素有:由于东巴教过盛的大祭风仪式推崇,导致殉情;更多的一再谴责1723年“改土归流”后,纳西族青年男女婚姻不自主和买卖婚姻导致殉情盛行一时。

雍容赴死、从容赴死,也是纳西青年男女不可言传的公开习俗和秘密。从容赴死,也是每一个殉情者奔赴灵魂盛宴享受的过程。为了达到情死,达到与自己心爱的人永远在一起的目的,殉情者们不惜花上几个月的时间计划死亡。



为“殉情”而死的男女青年,就地火化或掩埋,不能异地火葬。纳西族火葬的历史从古代就有记载。景泰《 云南图经 》卷五载:“磨些蛮死者无棺,以竹篑舁之山下,贵贱一所焚之,不收其骨,侯冬择日走马到焚所用毡覆地呼死者之名,隔抓之,或骨或灰,但得一块,取之以归家祭之,祭毕送至山涧弃之。非命死者别焚之。”“土官死,则置于床,陈衣服玩好鹰犬于前,妻子无哀则杀牛马,焚尸之际,亦把死者生前的一些衣物玩好付诸于火。”到清代“改土归流”后始用棺葬,死无丧服,仍沿旧俗火葬,但各地略有不同。乾隆《丽江府志 》载:“士人亲死既入棺,夜用土巫名刀巴者杀牛羊致祭,亲戚男女毕集,以醉为哀。次日送郊外火化,不拾骸骨。至每年11月初旬,凡死人之家,始诣焚所拾灰烬全物,裹以松枝疫之,复请刀巴念夷语,彻夜再祭以牛羊,名曰葬骨。”最后根据家族意愿请东巴念经超度。

纳西人信奉灵魂不死,直接可以追溯到东巴教的普及纳西文化中对灵魂不死的神秘阐释。认为正常死亡和非正常死亡者他的灵魂经过东巴“教路”仪式,都将被指引到该去的地方。正常死亡者的灵魂被超度到祖先的居住地,也就是北方一座叫“居那什罗”的神山;而非正常死亡者,他们的灵魂不能归祖认宗。通过东巴隆重的大祭风仪式“哈拉里肯”对殉情者的灵魂进行慰藉,指引他们到美丽的“玉龙第三国”——殉情者的天堂。

欢迎大家关注西南大学地理学会微博,微信

新浪微博:西南大学地理学会 微信:swudlxh


    关注 SWU地理学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