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小怪兽

 

家有小怪兽——陪伴与关注是最好的爱杨虹“暴龙兽”,男,今年5岁。他喜欢恐龙,尤其喜欢暴龙兽,并且他也...



家有小怪兽

——陪伴与关注是最好的爱

杨虹

“暴龙兽”,男,今年5岁。他喜欢恐龙,尤其喜欢暴龙兽,并且他也特别像个暴龙。因为爸爸妈妈不到什么时候就会突然发脾气,满地打滚,又哭又闹,无论父母怎样劝说都没有作用,而且这种发作对于爸爸妈妈来说总是不可预知的。

“猫咪男”,今年12岁。他学习成绩还不错,就是不爱说话,每当老师上课提问他回答问题,他就会用他的“猫语”:“喵——”,并且配上各种猫一样的表情。老师、家长都被搞的困惑不已,无法交流,猜不透他到底在想什么要做什么和要表达什么。

“死鱼脸”,男生,今年14岁。初中二年级,天天就是一张麻木呆滞还有些沮丧的“死鱼脸”,并且时而不时还吸着鼻涕。面临即将到来的初三学习成绩一路下滑,天天泡在电脑上,游戏、聊天,追求女同学。在谣传的世界末日2012年12月21日那天竟然在课间的10分钟内向20个女生表达自己爱意。每天回到家面对父母时更是一副“死鱼”相,一问三不知,永久的沉默。

面对这样的孩子,爸爸妈妈们都不知所措,也很奇怪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沟通不了所以无法交流。

而这三个孩子的爸爸妈妈们又满腹的委屈。因为他们天天辛苦工作,任劳任怨,甚至加班加点就是为了孩子的能够有个好的生活,有个好的未来。对孩子基本上是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如果可以上天摘月亮都可以。

可是就是不明白都这样“爱”孩子啦,恨不得都把他们当个皇帝供起来了,怎么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有的爸爸妈妈还自己去查看一些心理相关的书籍,说心理问题不就是在孩子童年的时候没有得到满足吗?怎么我们现在什么都满足他们,为什么他们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啊?到底怎么做才是“爱”孩子啊,怎样“爱”孩子才能让他们健康成长啊。

一直以来大多的父母认为爱孩子就是给孩子们父母所能给他们要的一切,甚至做父母的情愿牺牲自己的幸福与愿望也要来满足孩子。但是大多数事实所得到的结果却与之愿为,孩子却远远不如父母们所预期的那样健康快乐,让人满意。

一百分的父母就是好父母吗?百分百地满足孩子的一切物质需求就是爱孩子吗?现实证明。满足孩子所有的需求,孩子就会健康吗?答案也是否定的。那究竟怎么样才能给孩子爱呢,或者说如何给予孩子爱才是最合适的呢?

那就是关注孩子的心理现实,满足孩子刻真正的需求。可什么是孩子真正的需求呢?很多父母都已经极尽所能满足他们啦。

这就是现代夫妇的一个教育的误区,满足孩子的需求,不仅仅是物质的,更多的是关爱,是陪伴,是人在心在的全身心的陪伴。

在五岁的小“暴龙”玩橡皮时,只要静静地看他如何做,在他抬起眼睛的时候让他看到妈妈或爸爸正在关注他,在他完成自己的作品时,爸爸妈妈能够给予赞美和欣赏。而不是爸爸妈妈虽然坐在他的旁边,而眼睛却在盯着书本或电脑。

在12岁的小“猫咪男”离开一直生活的爷爷奶奶家,来到自己的爸爸妈妈的家时,能够接受他与爷爷奶奶分离的哀伤。在思念他们哭泣的时候能够理解到他的伤心,和他一起听他分享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而不是要求他遵守这个对他来说既陌生而又有着诸多的条条框框规则的新家,更不要急于要求他更爱自己的爸爸妈妈而不是爷爷奶奶。

在14岁的“死鱼脸”遇到难题时,不是给他找500元一个小时的家教老师,而是父母耐心地帮助他寻找解决方法,即使是父母对那些难题也可能会是一知半解,但是在寻找中孩子就能体会到父母的关注甚至解决问题成的喜悦;在孩子关注异性朋友时,不是监控防范而是理解疏导,甚至恭喜孩子花季样的年龄的到来。

满足“需求”,特别是“心理需求”,无论是对孩子还是成人都非常重要。“心理的需求”不一定就是高级遥控车,华美的衣服,智能的数码玩具,时尚的手机。而是那些被忙碌的父母们忽略掉到的“陪伴”——全身心的陪伴,“关注”——带着欣赏与喜悦的光彩的关注。

只有在父母的全身心的陪伴中,在父母眼中闪烁的欣赏光彩中,孩子们才能看到自己,才能变得一天比一天的强大和充满力量,才能不断地去探索他们身心之外的世界-----

杨虹

2013-5-27


    关注 阳虹个人心理工作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