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业、育人,天一琴茶在传承路上虔诚前行 ——上海理工大学第一期古琴课程圆满结束

 

在古琴文化与中式传统文化方面,天一琴茶一直默默走在传承与公益的路上,相比起所有的公益形式,掌门楚留香更喜欢走进校园,从学生教起。他认为:在文化传承方面,学生是最值得投入的,于微时起,伴随一生;于校园起,效力于社会;于少年起,传承到下一代。...




点击上方“公众号” 可以订阅哦!


琴名:两忘

这张红琴的性价比极高,无论是用料还是音质、音色,均已达到了收藏的价值。弹类似《梅花三弄》这样偏意境深远的古曲,比较舒心愉悦,琴音有绕梁之感,听觉舒适,心情也很轻松。良琴荐佳人!——大音实验室 花满楼

曲名:梅花三弄

登录http://www.tianyiqincha.com/,聆听一琴一录音
结业合影
一、最后一堂课
初夏。

上海理工大校园内。

窗外绿荫成群,学子风华正茂。

天时、地利、人和,一切都恰好最好时。

第一期古琴课程的最后一节课正在进行中,天一琴茶掌门楚留香没有安排教学内容,安排了琴曲赏析课,《流水》、《楚歌》等都是他擅弹的曲子,指法健劲豪放,曲风宏远俊朗,只有现场听过的人才能感觉那种意境,可归结为“气质”。

而掌门也在观察在场的孩子们的气质,从第一次见面接触,第一节课,第一次面对古琴,他们的眼神敬畏、害羞,随着课程开展,逐渐发现自己能弹曲子之后,那种自然流露的自信、欣喜的眼神,敬畏更浓。

令人颇感欣慰。

六节课,从识谱开始,到完整弹下《秋风词》,传授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古琴的入门知识,也不仅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科普与分享,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气质,还有一种做人的态度。

在古琴文化与中式传统文化方面,天一琴茶一直默默走在传承与公益的路上,相比起所有的公益形式,掌门楚留香更喜欢走进校园,从学生教起。

他认为:在文化传承方面,学生是最值得投入的,于微时起,伴随一生;于校园起,效力于社会;于少年起,传承到下一代。
二、缘起缘深
与上海理工大的课程,缘起于网络萍水相逢。

学校负责国学社团的学生直接从网络联系到天一,希望可以共同举办雅集活动。感念真诚,天一琴茶全力以赴,参与了此次活动,并邀请了裴金宝老师参加。在这场盛会上,上海理工大正式授予掌门楚留香(蒋萃林)为上海理工大学客座讲师,为期一年。

本期课程为古琴初级班,时间定在每周一下午。

每周一,是天一琴茶休馆休息的时间。

所有同事都在家中休息的时候,掌门楚留香都会带着助教一早出发,驱车赶往上海,在学校周围饭馆随便吃点东西便赶到教室去布置;有的时候堵车严重,吃不上饭,就在超市买面包充饥。下午课程结束,再匆匆挤着人流车流赶回杭州,第二天还要正常回到馆内上班。

不仅老师们辛苦,学校方面负责的老师和社团学生也很辛苦。

在本期课程中,由于场地原因,琴桌和古琴都需要每次搬运。每次的课程开始,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义工队队长董依婷同学带领义工队成员将古琴和琴桌搬到上课地点,课程结束后,再由学员们搬回;为了配合课堂教学,让大家能够有更多的练习机会,吴晓怡老师、谷昊阳和祖雁潮两位同学,每周都会选取两三个晚上辅导学员。

这期古琴课堂是在大家的共同呵护下成长起来的。

同时也反映了这一代大学生的风貌:首先是创新,知道通过网络联络天一琴茶;接着是合作的能力,能跟天一琴茶因雅集活动而走到一起,开设长期课程;第三点便是担当,从老师到学生,全部纯公益义务劳动,课堂下为老师和学员默默付出很多,并长久坚持下来,尽职尽责。

以上这这三点,不正是时代需要的优秀人才必备素质吗?

上海理工大学,是历年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摇篮,在学校中便有这样的才情,走上社会定不弱于人。相信有了这一年的合作学习锻炼下来,各人累积的经验及知识,定能让他们在时代的浪潮风口处独占鳌头。
三、下期课程安排
结束,代表另一个开始。

随着第一期初级课程的结束,上半学期马上也要结束了。

下学期,天一琴茶与上海理工大的第二期古琴课堂准备继续进行,招零基础的学员。同时,针对第一期的学员开办中级班。

此次课程是由杭州天一琴茶、上海理工大尚理国学工作室的老师和同学们,共同举办的公益课堂,古琴由杭州天一琴茶和古琴社免费提供,琴桌由古琴社提供,在整个课程全程中都不会对本校的学生收取任何费用。

欢迎对传统文化和古琴文化感兴趣的同学踊跃报名,也欢迎其它学校及社团观摩指正!
“扫码”‘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


    关注 天一琴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