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远早读】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点击【卓远教育】,实现轻松订阅!温馨提示:为了您的安全、健康和亲情,请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阅读微信!《与诸子登...



点击【卓远教育】,实现轻松订阅!

温馨提示:为了您的安全、健康和亲情,请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阅读微信!

《与诸子登岘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山水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诗借登临而发吊古伤今之思,开首二句揭题。第三句的“江山胜迹”照应“人事代谢”;第四句的“我辈登临”照应“往来古今”;五、六两句写登临所见;最后二句扣实,真有“千里来龙,到此结穴”之妙。诗的前半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半描写景物,富有形象,充满激情。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全诗颇含哲理,耐人寻味。

原文:
与诸子登岘山⑴
人事有代谢⑵,往来成古今⑶。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⑷。
水落鱼梁浅⑸,天寒梦泽深⑹。
羊公碑尚在⑺,读罢泪沾襟⑻。
 


注释:

⑴岘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以南。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⑵代谢:交替变化。

⑶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⑷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登临:登山观看。

⑸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⑹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⑺尚:一作“字”。

⑻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翻译:

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冬末水位降低了渔塘很浅,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赏析:

这首诗是孟浩然在鹿门山隐居时与朋友游览岘山、吊古伤今的作品。岘山在今湖北襄阳县,西晋名将羊祜镇守襄阳时常登临此山,饮酒赋诗。羊祜生前政治清明,治理有方,很受百姓爱戴,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经常来祭奠他。作者登上岘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际遇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首联即抒发感慨。人世间新旧交替,本是自然规律,岁月中春去秋来,物转星移,古今变化不已。这里暗示世事无常,人人都会像羊祜一样,成为历史。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颔联点题,写登临岘山凭吊古人。美丽山河保留着历代留下的痕迹,如今我们重登岘山,拜访古人。江山留下的痕迹是“古”,而今天我来登临是“今”。颔联紧承上联而来,语意细密。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颈联写登山后所见。物候变化,鱼梁洲露出水面,显得水更加清浅:天气寒冷,云梦泽浩瀚广阔,更显其深。作者写这些寒日景物是为了抒发自己凭吊古人时的感伤之情。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尾联借景抒情。羊公碑依然矗立,依旧巍峨,今天我读完碑文后,不禁悲伤落泪。表面上看来是为碑文中的文字落泪,为羊祜落泪,实际上孟浩然是为自己的遭遇落泪,这也表现了封建知识分子无可奈何的心境。之前的所有景物描写都是为最后两句来铺垫的。

这首诗把历史和现实紧密结合,借古伤今,借历史人物感慨自身遭际,主题深沉,感情真挚,易引起共鸣。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内容来源于诗词网(http://www.shiciwang.org)十分感谢您的阅读,请把文章分享给您更多的朋友,帮助大家获得更多的教育资讯!


    关注 卓远教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