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堂童谣——上海人童年记忆里的风景线

 

弄堂游戏,弄堂童谣,曾是上海石库门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虽然时过境迁,今天它已经黯然失色,但它毕竟是数代上海人儿时美好的回忆……...



石库门的弄堂,是上海城市的记忆,几百年来演绎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

石库门的弄堂,是上海城市文化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上海市民。

石库门的弄堂,更是孩子们的天堂“你打弹子,我滚轮子;你造房子,我顶核子;你跳筋子,我抽陀子;你掼结子,我套圈子;你扯铃子,我飞蜓子”孩子们就在这种嬉戏中一天天长大。

一年四季,从早到晚,各类小商小贩穿梭其间,不仅给孩子们提供了物质享受,而且给他们带来了丰富的精神生活:白里透红的鲜肉小馄饨、热气腾腾的酒酿圆子、价格便宜的盐金花菜……是孩子们的挚爱;“箍桶伐”“修——锁,配钥匙”“削刀——磨剪刀”“补碗伐——补碗”“洋伞修伐——修洋伞”“栀子花,白兰花——”,由各种各样吆喝声组成的“交响乐”,似歌似诗,是孩子们的文学启蒙老师。



弄堂里的孩子在弄堂文化熏陶下成长,弄堂文化满足了孩子们活泼天真的童趣,也激发了他们的创作天才。


当身穿黄马褂、戴大黑框眼镜,手拿一把大折扇,扮相古怪的卖橄榄小贩,一边扇着大扇,一边用广东口音的上海话叫唱“卖橄榄,橄榄卖,卖呀卖橄榄”时;当卖糖粥的小贩,肩挑粥担,手敲竹筒,“笃笃笃,卖糖粥”的声音在弄堂回响起来时;当卖香烟的小贩见到前来凑热闹的小朋友,吆喝起“小弟弟小妹妹跑开点”时;总会有稚气纯真的童声与之相应和,这是弄堂里的土生土长的文化,也是在弄堂里度过童年的孩子们心底最美好的记忆。



尽管童年时光早已远去,童年记忆中的风景却可以不朽。由郑土有、王士均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笃笃笃,卖糖粥——100首上海弄堂童谣》汇集了曾经在上海各大小弄堂中传唱的经典童谣,它们有的用上海方言传唱,有的可用普通话传唱;有的谐音押韵,琅琅上口,有的结合游戏,富有童趣。它们能让今天的小朋友感知父辈们是如何在玩乐中成长的,也能让今天的小朋友长见识、练智力、增乐趣,在快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作者介绍

郑土有,男,1962年4月生,浙江省金华市人。文艺学博士,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兼任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民俗保护研究开发中心研究员、文艺民俗学创新团队成员,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

王士均,1931年11月出生,上海市奉贤区新寺镇人,世界华人交流协会理事,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农史学会和上海市文学艺术著作权协会会员。

图书特色

·勾起上海人怀旧的记忆;

·作为生活在本地的小孩的语言启蒙;

·新上海人融入这座城市的突破口;

·随书附赠音频光盘,可爱童谣轻松学。

现在回复关键字“上海童谣”,即可免费获取其中部分上海童谣音频资源~~

点击最下方

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商品详情
快乐共读,轻松育儿

欢迎关注,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微信号:yuerying2015


    关注 育儿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