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剁手Kindle的  做属于自己的书吧!

 

剁手Kindle的一百种理由,你是哪一种呢?...





由于热情的Kindler过多,我打算把如何剁手也做成一个系列,作为我和Kindle的故事的副线,欢迎大家提供更多你和Kindle的故事哦♪

@亚男
我毕业于12年,当时可以说是穷困潦倒。一个人在北京,还经常拿着老系诺基亚在公交车上看书。记得当时把东野圭吾的主流小说都看完了。在13年春时,我的经济已没那么拮据了,于是就在网上海淘了一款日亚的Kindle Paperwhite 1代,这个一代我一直用到今年春天。通过它,我看了很多五花八门的书,当时住的地方比较远,每天通勤时间接近三个小时,排队上车掏出Kindle可以一直读到到了公司的楼梯里……



看完了猫腻的《庆余年》,《朱雀记》,《将夜》加起来应该差不多有2千万字吧~还看了差不多蔡骏的全系列……惭愧的是当时因为中国还没有卖Kindle这些看的都是盗版……(有能力尽量支持正版)不太记得Kindle什么时候入华了,第一本在亚马逊买的付费的电子书是《癌症传:重病之王》,当时是看了科学松鼠会的一篇文章买来去看的。基本上到去年十月开始在亚马逊三天一小剁,几天一大剁,一搞活动就套装书,囤的电子书两年也看不完……
@乔景遇
无意看到拾书小记的首文“你也许并不太懂Kindle”,感觉特棒!于是向哥哥要了一个Kindle,开始看电子书,平时看到喜欢的书单记下来,然后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书源。通勤看电子书很方便,写读书笔记时把clippings导出来温习。我充分意识到,书虽多,但是要有计划地看,就像酒似的,不能贪杯。



有了Kindle之后没有减少纸书量,新买的纸书不多,以前买的纸质作品还没有看完;有了Kindle之后减少了玩手机的时间,每天可以省下2小看书。如果可以把看公众号推送文章的碎片化的时间下来读经典作品就更好了。最开始看书是看喜欢的类型,今后看书的方向会向专业靠拢,系统地看。
@路飞
起初是好奇Kindle为什么总出现在亚马逊首页,但真正了解到Kindle还要归功于时蔬小伙伴的持续讨论。之后便是买了Kindle替代纸质书,再不用担心搬家时书太多的问题,更有种坐拥小图书馆的感觉。



现在看到更棒的Kindle好想换,并且没带出门会有点心慌,不知道要怎么打发一天中无聊的时光。
@阿布
5年前那会儿我正读大三,论文压力迫切,但电脑上看文件不方便、会走神、打印又太多。于是才想到买电子书,小伙伴买了汉王,而我花了800元在x宝买了K3。



我现在也好想买一个触屏的有背光的,不过K3还能用也不太好抛弃它。
@阿树
最早接触Kindle还是在亚马逊首页,当时没什么感觉。放寒假的时候,舍友都带衣服什么的回去,而我却扛了一箱书……走下宿舍楼的经历给了我触摸灵魂的机会。灵(ge)魂(bo)深处传来呻吟声:买个Kindle减负吧QAQ 望着高耸入云的家门口,这个决定拍板了。



对我而言,它的优点是:轻便;背靠亚马逊,能找到更多的书;晚上宿舍熄灯也不影响舍友!32个zan!果断在春节前入手啦。就在我好奇宝宝状探索各种可能时刷出了拾书的推文,然后点了关注,一切就此改变。
@沫呆呆
刚开始看书的时候就用手机APP,然后发现电用的太快了,两个手机加充电宝,觉得异常麻烦,之后看到微博有个一直在关注的博主那段时间正好在推荐kindle,还推荐了书单,于是就决定买了。



虽然有时候有点闪屏,但总的来说体验还是非常好的,我买那款是自带3G网的,随时下载的感觉酷到飞起!充分解放了我的手机!
@Miss echo
我想大多数人买Kindle一定是源于阅读吧,家里柜子已经放不下纸质书了+E-ink的优势。如何接触到它已经不记得了,但一知道有这神器,我就毫无犹豫地买了,记得当时买的是日版的Kpw。



个人建议不要刷多看,原生系统自有优势,升级后体验很棒。
@直树桑
最近郝景芳和北京折叠已是热门词汇,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weibo看到有人求救资源后,自己也尝试无果。于是在找到网络版的情况下迅速用邮件convert的方式完成了这本短篇的数字化,进行Word重排再通过邮件传书完成操作。整个过程下来比较轻盈,并且效果奇佳。



对于这本书,大家应该都要感谢下幕后的刘宇坤,人称小刘。就是他通过精良的翻译,将大刘的三体以及郝景芳的北京折叠放上了世界的舞台。

☀ 我是如何剁手Kindle的系列强势征稿,如果你有好的内容请附上简单文字+美丽的Kindle图片投稿给我们,邮箱shishuxiaoji@yeah.net,一经采纳就有纪念品一份,欢迎参与~

也欢迎大家留言区留下自己和Kindle的足迹哦:)
- END -
编校 / 直树桑
图 / Pinterest


    关注 拾书小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