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高的节奏

 

7:17坐上校车7:45到达学校8:00~8:56第一节课9:02~10:03第二...





7:17  坐上校车

7:45  到达学校

8:00~8:56     第一节课

9:02~10:03    第二节课

10:09~11:05   第三节课

11:11~12:07   第四节课

12:13~12:41   第五节课上半部分

12:41~1:11    午餐

1:11~1:39     第五节课下半部分

1:44~2:40     第六节课

3:05  再次坐上校车

以上是我在明州一所美国高中上课的时间表。

这个表格体现了美国人两个重要的观念,一是守时,二是省时。
放一块说叫节奏感。


先来谈谈守时

7:17和3:05是校车接送的时间,每个人都不尽相同,并印在了一张Bus Pass上。这两个时间点只要确定下来就不会更改,到了时间校车一定会开走,不管你上没上车,还有下一个学生等着接呢。



美高实行走班制,所有学生在下课后都需要赶往下一节课的教室。

而每一个课间的长度不多于6分钟。

因此在每个课间我都能看到无数学生从各个教室蜂拥而出,挤满了走廊和楼梯,学校比菜市场热闹了不知多少。

然而6分钟后,又变魔术般地恢复了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的安静。

这是怎么做到的?

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我最先想到的是惩罚。

之后我就目睹了一个迟到的学生直接推开门,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了下来,期间老师并没有中断讲课,直到下课,也没问这个学生为什么迟到。

或许这里原先对于迟到是有惩罚的,但用的实在太少,慢慢地就被人遗忘了。

守时作为一种生活习惯,而不是刻意的行为,已经深入到了这些高中生的骨子里。

第二点我想说的是省时

守时即是为了节省时间,将时间尽可能地花在有意义的工作而不是无谓的等待上。

美高的课间只有五六分钟,大概是我们的一半,而他们比我们还多了换教室这个任务。所以对于课间的利用效率,美国高中生可能是我们的几倍。我有理由相信,如果不需要走班,他们的课间会缩短到3分钟。

学校通过对第五节课时间的调整,实现了错峰用餐。因为没有必要排队或是等位,所以午餐的时间仅仅只有半个小时。

做一个小的统计,美高学生一天的在校时间为400分钟,其中340分钟是上课,60分钟包括了午餐,6次更换教室。

中国学生,以我为例,平均一天在校505分钟,340分钟上课(包括早读),165分钟用来吃饭,上操,休息。

当我和美国的老师讲起我们明天从7:40开始上早读,到下午4点多放学时,她同情地表示上这么长时间的课我们压力一定很大。然而事实上我们上课的时间是一样的。可在美高我感觉要比在国内上学轻松的多。难道说休息时间的延长反而增强了我们的疲劳感?

这就是学校生活有无节奏感的差异。

中国的高中生活是一首既有无意义的句子也有精彩片段的冗长的长诗,中间停顿的越长,越让人难以继续读下去。

而美高则从开头到结尾都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进行曲,短暂的休止符是为了下面更好地冲刺。

当然,我们还可以再具体一点。

求知欲/学习热情

虽然美国学生每天的6门课程都不变,但这些课都是他们自己选择的,也就是说,这6门课的授课老师是学生本人所喜爱的;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求知欲望也相当强烈。

反观中国高中,即使课程种类有着两位数,但绝大部分都是必修。这就使得每个学生都会不可避免地遇上不喜爱甚至厌恶的课程。这些科目就像是侦探小说中冗长而乏味的叙事,再无聊你也不敢跳过。

紧张感/节奏感

美高6分钟的课间,学生们既要换教室,又要转换思维,时间只能说是将将够用。但这种适度的紧张感实际上比不到位的放松更有利于保持思维的活跃。10分钟的课间不足以完全放松,而又让神经在下一节课开始时很难回到上课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节奏感。

真正的劳逸结合

美国高中对于课时和休息的统筹安排无疑要比中国高中合理得多。一样的课时,更早放学,压力更低(当然学业压力和课堂氛围也是原因之一)。

中美高中PK第一场:时间规划,中国惨败。

更可怕的是,这场败仗只是一个开始......


    关注 yanzcc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