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晚报,请收下我最崇高的敬意……

 

今天要说的这件事儿,和生命有关,更和尊重生命有关。...

今天要说的这件事儿,和生命有关,更和尊重生命有关。

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其著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说到:“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然而在前几天,一位承德市民却险些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帮助其脱险的,不仅有他的朋友,更有一位《承德晚报》的记者。

事情得从一条鱼说起。

9月5号一大早开始,一条这样的内容在很多承德人的微信朋友圈中被刷爆了。



这条消息不断被转发的同时,《承德晚报》的热线电话也不断响起!“把鱼带回家的人会不会误食?人命关天!”《承德晚报》决定立即派出记者,展开全城大搜索!
9月5日  上午9:00
《承德晚报》记者赶往图片中男子钓鱼的位置,在途经武烈河铁道桥小老虎沟口一侧时,看到有一名垂钓男子及一围观钓鱼市民,便随即拿出手机上的照片让他们辨认。



资料图:武烈河畔的垂钓者

有名自称懂鱼的市民对记者说:

“我认识这个男的,今天早晨还碰到这位钓鱼的大哥呢,他还将其钓到的怪鱼大体形状向我描述,听其描述,我断定大概属于大兴安岭以北地区生存的狗鱼,可以食用。”

然而,当记者告诉其该男子钓上的鱼极有可能是雀鳝,卵有剧毒,人食用可致命时,他一时慌了神,并紧随记者赶往武烈河铁道桥旁追问附近的垂钓者。

“大爷,您经常在这钓鱼,认识图片中这个钓鱼的吗?大哥,您认识吗?仔细瞧瞧,再瞧瞧,关系到人命……”记者向该男子一个一个地问,“没见过,没印象,你去那边再问问吧……”垂钓者的回答让记者和帮助寻找的市民顿时心里没了底。
9月5日  上午11:30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眼看就要到中午做饭的时间了,垂钓男子的下落还没有一点眉目,“我知道这个钓鱼的,经常在铁道桥旁那个固定的地点垂钓。”在附近工作的一位环卫工人的话让记者和热心市民眼前一亮,“但是具体住哪就不知道了。”

记者和热心市民继续沿武烈河岸询问附近的垂钓者,将手机中的照片一一拿给他们看,“照片中这个女的不是大王吗,在义泰兴小区住,具体住几号楼就不清楚了。”在情人街附近,一市民看到记者手机中的照片给出了答案,瞬间柳暗花明。“火速去社区打听,赶在中午吃饭前找到她,别让其误食了,闹不好会出人命。”附近的市民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资料图:义泰兴小区

《承德晚报》记者随即来到义泰兴小区,刚走到小区正门,正巧碰到当天一同垂钓的王大姐,说明来意后,王大姐讲述鱼是其朋友昨天晚上7点左右钓上来的,因其家里没有大型鱼缸,就把这条怪鱼送到了她家,“我们量了量,这条怪鱼足足有60 厘米长,有的人说还可以吃,味道不错!”时近中午,整整3个多小时,终于尘埃落定,记者一行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听说这条鱼的卵有剧毒,王大姐吃了一惊。

在王大姐家中,记者见到这条怪鱼被放在一个大型鱼缸中,这条怪鱼嘴形似鸭子,头貌似鳄鱼,鼓起的鱼鳞很坚硬。随记者一起来的热心市民试图伸手抱起那条鱼仔细观察,可那鱼摆动劲儿挺大,无奈只好将其放回鱼缸内。



资料图:雀鳝

随后,记者带着在王大姐家拍到的怪鱼照片来到市区内部分水族馆,水族馆经营者均表示此鱼确实是雀鳝,学名“鸭嘴鳄”,很凶猛,食量大,在水中没有天敌。因其较易饲养,加上其外形特别,所以作为观赏鱼渐被引进,但因其凶猛无敌,近些年已经很少引进这种鱼了。

9月5日  下午14:00
带着疑问,《承德晚报》记者联系上承德市农牧局水产技术推广站高级工程师王振富,下午两点,记者和王振富工程师及水产站站长一同来到了王大姐的家中,第一眼见到此鱼,水产技术推广站的专家也眼前一惊,“还是头一次在承德见到这种鱼,确实是‘雀鳝’。”

见到此鱼的几位专家告诉记者,雀鳝,也称鸭嘴鳄,原产地北美洲的五大湖区,是一种食肉鱼,食量大,很凶猛,属于世界十大凶猛淡水鱼类之一。它能适应低温低氧,离水后仍能存活较长一段时间,较易饲养,其卵有剧毒,人食用后可致命。“广东一养殖户的鱼塘曾‘混’进两条雀鳝,结果一个月的时间,整个鱼塘的鱼都被吃光了,其危害程度可见一斑。”水产专家指着鱼缸内的雀鳝告诉记者。

资料图:“淡水鲨鱼”雀鳝在北美
后记:庆幸的背后  
这件事,只能说是庆幸。

庆幸钓到这条鱼的市民并没有把它当成大兴安岭的狗鱼给吃掉。

你要知道,他周围有很多“不明真相”的朋友凭借经验就说这鱼好吃。

庆幸《承德晚报》的记者争分夺秒地及时赶到。

你要知道,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一个陌生人,是何其的难!可是《承德晚报》管理层,尤其是这位叫做闫立辉的记者,凭借着媒体人的良心和责任担当,午饭可以不吃了,电话打了无数个,终于排除万难找到了这位市民。同样作为媒体人,我们和《承德晚报》的几位同仁相比,真是相形见绌……

然而,庆幸的背后,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北美的雀鳝缘何现身承德武烈河?承德市农牧局的专家表示,很可能是盲目放生行为造成的。雀鳝作为外来入侵物种,有“淡水鱼杀手”之称,会对本地的渔业物种造成极大威胁,如形成较大的种群甚至可能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

什么是“放生”?

是的,一般意义来说,这是一种宗教行为。



资料图:放生

《列子·说符篇》载:“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善!’”可见,早在鲁国时期,中国汉地即有在特殊日子放生的说法,甚至已出现了专门捕鱼鸟以供放生的情况。但持续、广泛放生习俗的形成,还是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

我们不能否认放生这种行为所带来的向善意义。但是盲目放生、乱放生频现,明显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承德,经常成为“盲目放生”的受害者——不仅是承德的自然生态环境会被“闯入者”搅得天翻地覆,甚至有的放生会威胁到承德人的人身安全。

2012年6月,承德市兴隆县北水泉乡苗尔洞村就上演了“人蛇大战”。那个时候,村民们本应该在果园里为自家的苹果“穿衣”,可他们不得不放下手头的农活,投入到这场紧张的“家园保卫战”之中,打蛇成了他们的第一要务。

打什么蛇? 答案,是数千条毒蛇。



这些毒蛇是哪来的?

据当时最先发现毒蛇的村民冯云才回忆,5月31日中午,她正在距河边不远的施工工地看守机器,突然发现村头河边的道路上停放了9辆不同型号车辆,大概有40多名男女,他们在村外的河沟里,放了一大堆蛇,还有鸽子、麻雀等鸟类,光蛇就有数千条。

随即冯云才叫来了村里的几名村民,发现十几名男女正在清理白色泡沫箱、黑色塑料袋等物品。一切看起来都很平常,并没有什么奇怪之处,然而,不远处的另一幕却吓呆了村民,黑压压的蛇群正沿着河堤向山坡上爬蹿。老乡们感觉“大事不妙”,立刻围住这些陌生人一问究竟。原来,这群人刚刚放生了1000多斤蛇,数量在千条以上。



资料图:正在“避蛇”的苗尔洞村村民
村民把这些放生客拦住,有的放生客见事情不妙,知道自己闯了祸,开车逃之夭夭,十几个男女被留住。

据附近的村民介绍,现在村外的山坡上已经掩埋了很多死蛇,这些蛇颜色、长短、粗细各不相同。小的有十几厘米长,小拇指粗细,大的有近一米长,大脚趾粗细。蛇的品种繁多,也不知是否有毒。让老乡们更为棘手的是,这些“不速之客”已经潜伏到家中,有的村民家中竟然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抓出十几条蛇。

看到这里,相信你和我一样,十分的气愤。

冤有头债有主,在兴隆“放生”了千条蛇的这群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放生客。
这群放生客来自哪?他们主要来自北京,在当地买了这些蛇和其他的动物,然后专程跑到承德来“放生”。

当时有承德网友评论道:如果我觉得放火也是一种善事,就跑隔壁邻居家放一场。这样对吗?

当然不对。后来面对当地愤怒的村民,这群北京来的“放生客”选择了赔钱了事。然而据一位当时在现场的我的媒体人朋友回忆,“他们中的很多人并没有觉得自己做错了。”

他们到底错没错?

据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员舒志刚统计,每当1只鸟到达买家手中,就会有20只鸟在各个环节死去。自然界有自然界的规律,如果人为地放生破坏这种自然规律,那么这种行为极有可能是一种恶行。

民族与宗教专家佟洵表示,“放生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我们的慈悲心,讲求救护为主、随缘放生。如果放生者功利性太强,刻意追求放生规模,花高价预订放生动物,就变成了一种商业行为。”这样一来,放生变成了对动物的伤害、对社会正常秩序的破坏,严重背离了以慈悲为怀的佛教信念的初衷……

最后,承德市农牧局的专家提醒各位市民:

在垂钓过程中遇到雀鳝时,应尽量小心避让,请专业人士捕杀,若市民有捕获的,不应放生,要交给相关部门处理,避免对我市生态环境、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而我想从我的角度,

向《承德晚报》以及闫立辉记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关注 承德新鲜事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