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运动交给我的事  WW 与君语

 

最近竟然用运动来思考自己的缺陷和学习和性格习惯了......



最近竟然用运动来思考自己的缺陷和学习和性格习惯了...

其实,还在小学的时候,羽毛球,毽球,乒乓球,几种常见的球类运动都有接触,却是到后来回顾,才想起,这么些年来的体育课上,老师们并没有正儿八经地教过任何一种运动的规范动作。当然,这或许不包括广播体操,但我却也忘了,我们究竟是如何学会了这全国中小学生都会的一套操,老师教过吗?记不清楚了。

运动,其实是能够看出来人的性格和学习习惯的。以往,我并没有太多地思考过,近来,却越发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

或许是,在高中以及更久远的中小学时代里,每每集合完毕,完成例行的点名、跑圈等等流程,到我们手里的器材统共就是那么一些,各自领了便散去。操场,跑道,各自占据有利「或勉强可用」的地形,便开始一节课的自由活动;碰上器材不够,好友几个相约去了小卖部,些许零食,冰棍甜筒,吃完回到教室,聊天、作业,老师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乐得逍遥自在。

同学们即便运动,各个也都类似于自学成才,或是家里有亲友打球好些的,也便能顺带着了解多些,但实际水平着实相差不远;又或许确有技艺超群者,而我自己好友一直不多,运动时也只和平日较亲近的姑娘一起,纵使两人都长期处于球场新手的状态,亦丝毫不觉不妥:两人可以相互忍让,等待对方一次次捡球,重新开始发球,如此种种。长此以往,其余人技艺如何,终是不得而知。

待到大学里,喜欢与否,体育必须修满四学期,不多不少。头一年,是必修的课程:太极。我一直便觉自己动作协调能力不好,沉不住气。那些动作,我始终做不到位,形神皆有所欠缺。却也觉得看老师,以及一些优秀同学打下那一套拳来,极具韵味,心向往之,终不能至。

早年间,还看过电视剧「太极宗师」,那里边儿练武的过程,顿悟的时刻,通过勤加练习越发纯熟的动作,好似也都还在印象里。比起学校里的老师同学来,剧中的宗师演练,又多了一种柔中带刚的味道,一招一式看似柔和,却也在一次次的循环往复中速度和力道都向上涨,终成蔚然气候,一点点聚集又打散周围好些物件。实战中运用,或以柔克刚,四两拨动千斤,或起始时,就因敌人强劲霸道而用力迅猛,制敌于顷刻之间,好不帅气。犹记得那水桶旁、池塘边,配合呼吸,左右云手交替进行,行云流水,拨动的水流范围越来越大,力道越来越大,最终收势,手停时,却见那一池静水已被搅动得天翻地覆,喷薄而出,倒像是暗自合了节拍的音乐喷泉结尾时的压轴景象。

第二年的体育课,便是选修。其时至今,我一直害怕各类大球,如篮球,足球,排球;又无舞蹈天分,便也放弃了这一块的探索。剩下的选择好像不多,我拣着算是稍微熟悉些的羽毛球下手,这课也是热门,我却运气极佳,竟然两个学期都在选课期间顺利选上,不曾被刷,也便开始了跟着公认的最帅气的体育老师两学期的学习。两个学期,其实都是高远球入门,从最基础的握拍,挥拍开始,考核时,也不过是一个个的发球和接球,并无实战。到了现在,却还是会被吐槽,一定都不像曾经专门学过。当然,这一点与人无尤:老师的高水平有目共睹。只是那时,我还只是把它看做一科必修课,没有深刻地思考一些动作背后的深意,和这运动本身于我的意义,也没有日常的练习和长进,更没有思考自己的学习模式。

于是乎,我至今能在非压力状态下部分展现老师的教学内容,手臂的发力,挥拍等,动作优美流畅。待到实战,一颗球飞过来,心登时便慌了,什么以腰为轴,带动身体发力,小臂内旋,在最高处击中球托等种种理论,只化作击中球得分,击中但打不过网,甚至连球都没找见等种种简单干脆的结果。根本来不及作出判断,球已经飞至眼前、身后。

对的,这里缺的是一种有效的预判。一来一往的过程中,对方以何种姿势应对,拍面方向,力道等等,都是变量,也都是最终落球位置的决定因素。能否在自己/队友球打出去「或是到达对方场地,或是对方接球」的那一刻,做出球飞回时的状况的预测,直接关系到能否及时地在正确的地方接到球,并使用一定的判断和技巧,给对方造成困扰,难以接到并因此失分。

也是到了最近,我才开始有了「竞技」运动的概念。突然也想到,不管做什么事,最开始学习时,接触的老师、队友、他们的观念,都会对人造成极大的影响。

从小学到高中,无专业老师指导,不明晰规则,一直是两位至更多几位好友间礼尚往来,不过是为了一堂课/一个中午的热闹与放松,对输赢并不看重。

乒乓球,开始学起来,是和两位姑娘:其一,个性鲜明,心直口快,因为成绩优秀加上性格方面的原因,素来自信满满,从不畏难;另一个,成绩同样优异,性子却是沉稳,一手字工工整整,说话不疾不徐。两人习惯的发球方法不同,我比较笨,从极具个性的姑娘那儿学会其一以后,第二种发法下,拍子甚至都打不到球。而学不会的,恰恰是国际标准的发球方法,也就是大家更加习惯的。于是乎,我那并不常见的急且长且低的发球,饶是大家公认的个中好手,初见时,仍要败下好几个球,方才能习惯这招数,慢慢找出破解办法。到现在,我的发球,仍能暂时唬住对手,可一到正常往来,我的新手水平便彰显无疑。

有一次,看同学打球。那一来一往之间,球速越来越快,渐渐地,我只能听到极高频率的球拍击中球的声音,清脆快捷,有时声音异乎寻常,这时通常能听到交战之一或是双方的一声喝彩或是惋惜。球之于我,已经只是一道道模糊的移动线条,看不清确切的轨迹,不知落于哪里,更不知以何种方式又已经被打回对手那边,给出新一道难题。那时我便形容,这是只闻其声,不见其球。

电视上的球赛,我本就看得不多,加上那些国家级选手,想来也和寻常人的状态和水平相去甚远,在自己身边看到如此景象,反而更受震动。明明是一般年纪,他们这水平也太「超凡脱俗」了。

羽毛球,以往也只是以接到球为最高目标,至于握拍,步法,发力,全无概念。即便学了以后,也只在课上打一打,没有很多专业反馈,自己也不算小心在意。更兼安全感极差,很少参与双打,害怕不经意间被队友的拍子打到,或是自己不小心误伤队友。以往,也没有很认真地研究过专业选手的对打,高远球打来顺手,便一直沿用,技巧和水平都缺的情况下,实战中,纰漏百出。

已经从生活中很多方面,发现了自己看待事物和解决问题的单一视角和维度,打球上同样如此。至少在球场上,我现在还没能做到快速反应和调整。一同打球的人里,不乏技艺高超者,其实他们是能够有多重变化的。同样的发球姿势,发出来的效果,却是不同;同样的握拍和挥拍,标准的接球姿势,力道上的精准控制却也使得打出的球的轨迹长短悬殊,角度吊诡,防不胜防。以往,老师也在课上讲到类似观点,只作为旁观者,感受却是不深,如今实战中对决,强劲的对手近在眼前,一次次的对战,一次次的奔跑跳跃里,这才突然明白老师当时所说。

为什么学习标准动作呢?越是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接发球过程中,保持动作「这些是通过观察可辨的」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在这不变之中,加上一些变的因素,让它不可辨,比如说力道,其结果越具有迷惑性,越能够在激烈对战中,为己方获得一点点微末的优势「碰上实力较弱的对手,那便直接使其丧失战斗力了」。

我们作为业余选手,一则没有通过大量练习掌握标准动作,二则实践太少,实战过程中,反应速度太慢,每每来不及做出标准姿势,球已到眼前,仓皇应战。但这样,其实「勉强说来」也有好处,每一招都是新招,说起来其实也是无从判断,但如果对手在反应用时以及弹跳速度上远胜于己方,饶是毫无章法的乱打,他们也都能见招拆招,并游刃有余,轻松控场,以更不好接的方式将球又打了回来。我也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才发现,和高手对决中,我少有的一些得分,一般出现于以下境况:我对飞过来的球,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正确判断,但由于一些走位或是手位的原因,球托撞击在拍框上,受力不够,回程特别短,但只看我那标准的接球动作,其实难以想象它竟会这样。我也是沾了「不可见因素」的光啊。

再说人的性格。球场上,我仍是一如既往地被动。首先体现在人多时的上场顺序上,有的人,会主动让出,说你们先打;有的人直接拿了拍上场;我一般看人数,球场上人够了,也便在底下待着,不够而其他人又谦让时,也会上场。

球场上,一个人是积极进取,还是持重守成「消极怠工」,也很明显。

在更小些的时候,我也有过那种为接一个球,一路向前跑「步法肯定不对」,收不住要撞到网上的经历,许是因为这样,又或许囿于体力和心态,现在几乎不跑了。但这在团队合作中,其实是大忌。仅是自己单兵作战,对自己的结果负责,也就好说。在双打中,这样的消极应对其实很让队友头疼,那天突然听到一句半真半假的「想把你往前踹一脚」,很是警醒。

为何会在觉得无望的时候,一点点尝试都不想做出,这一点我也觉得困惑,毕竟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我也有这样的想法。某些时候,某些问题,却倒也能迎难而上。

或许,是态度不够端正?紧迫感与参与感始终都不够?

再说技巧,能力不够是其一,心态不对在其二。几场球下来,不断有人在一次次打网球小球,吊,搓,等等,技术纯熟,你来我往,挺有意思。我却还一直执着于以往的「高远球」,一出手,便是力道很大,一般也都不急着往前跑去接网前小球。还笑称,控制不好自己体内的洪荒之力。

突然醒悟,也是因为一次被动事件。周三运动过量,到后来手脚都已经使不出来力气。我终于被动放弃了后场,将它交给搭档——兼具技术与战略,能跑全场的同事。球过来了,我手臂仍然举起,却丝毫发不出来力,球撞到拍,以微弱之势过了网,到了对方球场,落在网前不远处,对方失分。便是这无意之中的举动,一直观察着我动作的队友说,对了,就是这么个意思,轻轻一碰就好,不要用力。接下来的几个回合里,自己便开始尝试有意识地轻轻带过,这时才明白了,以往自己完全都使蛮力。其实打球可以更有技巧,更有趣味性。

人呢,或许在无意识当中,就已经开始对事物有了自己的好恶判断。我很早就意识到了自己很是欣赏和钦羡高远球对打过程中高且远的优雅弧线,身体和动作的舒展,以及反手挑球的帅气潇洒,但没能在最初不大愿意接网前小球时,意识到,在那时我其实本身不大喜欢这种打法。不习惯是一方面,或许没能正确意识到它在整个打球过程中的价值,又是另一方面。

克服自己的偏见,首先要意识到那样的偏见。加大训练,也要先明白自己的动作正确与否,这些都和其余学科的学习是一样的。

总结起来,学习任何东西时可以注意的是:

  1. 学习与使用的情景「一致的话,更容易进入情境」
  2. 对于这门技能/学科的态度和想法「无所谓?想学好?想要学以致用?」
  3. 标准动作/理论,刻意练习「需要反馈,在反馈的基础上加大练习,阶段式增加难度」
  4. 学习伙伴或对手「水平如果差别不大,或许意识不到接下来的前进方向;实力悬殊,又会超出必要难度,你很沮丧,对方也可能没有耐心继续陪练」
  5. 自己的反思「这一点,贯穿全过程」

性之所近,最是相宜。希望用一本书,一个故事,一段话,温暖你,激励你,让你对世界的美理解又多一些,热爱又增一点,这便足够。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 WordsWorlds~。



微信公众号: WordsWorlds
读书 | 写字 | 遇见你


    关注 WordsWorlds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