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30年的技艺重现江湖,她的剪纸既不用剪也不用纸

 

无论在哪,她总是穿着一身传统服饰,东方女子的静、雅、美,在她身上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一片铜箔,一双巧手,在一凿一刻间幻化出千姿百态的图案,令人叹为观止……...



视频来自《独道》

剪纸艺术在中国源远流长。但是在历史文化长河中,有一处的剪纸与众不同、特立独行,不用剪刀、不用纸,这就是佛山铜凿剪纸,它以凿、衬、印、手绘等独特技法,成为南派剪纸的典型代表。饶宝莲就是佛山剪纸艺术家的优秀代表。



饶宝莲,佛山剪纸非遗传承人,在师傅的指导下,饶宝莲复活了失传30余年的铜凿剪纸,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创新。她的作品先后多次在各级比赛与展览中获奖,其中《佛山新八景》获2010年“佛山工艺美术创新市长奖”,《佛山祖庙瓦脊》和《富贵和谐》获2013年“佛山市工艺美术创新市长奖”。



铜凿剪纸是广东佛山独有的剪纸艺术品种,始于元末明初,迄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铜凿剪纸使用的材料不是纸,而是佛山特质的铜箔,就是用青铜锻达成的比纸还薄的铜片。铜凿剪纸作品色彩鲜艳、珠光闪闪、金碧辉煌、高雅华贵,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使之在众多剪纸作品中独领风骚。
可惜的是,由于原料为佛山所特有的铜箔,在上世纪70年代佛山铜箔厂解散后,缺乏原料,加之敲凿技术难度较大,这门剪纸绝艺也随之在佛山消失至少30年。09年,饶宝莲正式拜国家级非遗艺术大师陈永才为师,一位是传统老艺术家,一位是青年剪纸新秀,传承与创新便在两人之间流转,二人决定将这门技艺发扬光大。
为了让铜凿剪纸复活,饶宝莲不断寻找可以替代的铜箔纸。凭着几张师父保存下来、只有巴掌大小的铜凿剪纸,她反复摸索钻研。经过一年时间,师徒二人终于创作出新品,让失传多年的铜凿剪纸重现“江湖”。
可是,当饶宝莲带着自己找来的铜箔纸向国内外参观者表演了金铜凿的制作。尽管工具齐全了,制作流程也完全按照传统的制作工艺,但饶宝莲的金铜凿作品并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有人认为她的作品“缺乏一种金碧辉煌的效果”,加之现代的铜箔材料很容易氧化,时间一长,整幅作品就布满黑斑。



面对挫折,饶宝莲并没有灰心,而是继续不断地对工艺进行创新。为了避免铜箔氧化,她在铜箔表面镀上了真金。而在工艺手法方面,饶宝莲采用了主体凸起、背景凹下的立体浮雕凿刻手法,使剪纸呈现出类似刺绣的效果。她还大胆运用鲜艳而久不褪色的矿物质颜料,以衬托铜凿剪纸的金色。果然,最后出来的效果让大家感到十分满意。



2010年,饶宝莲和师父陈永才共同打造了《佛山新八景》,作品长2.66米、宽0.20米,成为世界最长的铜凿剪纸,一举夺得“佛山工艺美术创新市长奖”银奖,有评论称其为“失落工艺的再度复兴”
无论在哪, 饶宝莲总是穿着一身传统服饰,东方女子的静、雅、美,在她身上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一片铜箔,一双巧手,在一凿一刻间幻化出千姿百态的图案,令人叹为观止……但有多少人能想到背后的她对剪纸付出的精力和心血?“我是一个没有节假日的人,工作到年三十吃完年夜饭后,年初一继续搞作品是常有事情,生活和艺术的界限已经模糊了。”



饶宝莲金铜凿剪纸是佛山剪纸艺术发展的杰出创造,是中国剪纸艺术发展的一朵奇葩,行家高度赞誉,其新作屡获殊荣,深受藏家喜爱。多年来,饶宝莲常在港澳及国内外交流传授剪纸艺术,深受剪纸爱好者的追捧,俄罗斯总理、泰国国王都争相收藏她的作品。



铜凿剪纸工艺特色铜凿剪纸是佛山剪纸中最具特色的一个品种,它不是用刀刻成,而是在铜箔上用类似圆珠笔状的小钢凿,辅以木槌敲凿小钢凿,一下一下地敲凿出点点的小圆珠连成线条再由线条构成图案。这种以凿代笔、以敲代画的方法,在国内外均未见。



第一次凿成后,要在圆珠旁边的反方向再凿一次,成为“反凿”,经过正反方向的拷凿,整张作品才能平直均衡,然后填色。往往有时候一副作品,饶宝莲要打上十几万个珠点,且每个珠点的力气要控制有度,才能深浅均匀。



因为色是填在铜箔上,故均用铅粉、佛青、硍朱、石绿、石青等不透明的矿物质颜料,并以牛皮胶为粘着剂使其牢固。着色后的铜箔料剪纸其色彩与铜箔、铜珠的金色辉映、光彩夺目、经久不变。



这种剪纸成本较高、敲凿技术难度较大、制作时间较长、制作时间较长、是佛山剪纸的最上乘者。它和佛山传统铜箔另一种装饰艺术“金花”是一对孪生姐妹,初为点缀装饰金花而应运而生,后发展成为独立的观赏艺术品。


匠心独运 志在守艺

竹兰里传递东方美学

这里是有温度的匠人社群

里边请~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参与,用行动捍卫匠心!


    关注 竹兰里资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