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奇、独、变、一介大师就在这四字上折腾了大半生

 

他以每十年为界,为自己设定一个创新的目标,在继承乐清黄杨木雕深厚传统的同时,使传统的黄杨木雕(圆雕)走出了数百年来的局促!...



视频来自《雅昌艺术》

黄杨木被称为“树中之珍”,它的生长期缓慢,直径20厘米需生长500年左右。其色泽柔黄,木质坚韧、细密、凝重,质地、光泽、纹理宛如象牙和人体肌肤。黄杨木雕作为一门独立的工艺门类,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创始于宋元,形成于明清时期。温州作为黄杨木雕创产之地,高手如云。
高公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黄杨木雕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第一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生导师,其工作室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创作的多件精品被各级博物馆作为珍品收藏,先后获几十项国家级大奖。
从1965年考进了乐清黄杨木雕厂,时至今日在雕刻这门技艺上,高公博已耕耘了60余个春秋。他以每十年为界,为自己设定一个创新的目标,先后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独创黄杨根雕艺术,上世纪90年代创黄杨劈雕艺术,本世纪初创黄杨意雕艺术。



他在继承乐清黄杨木雕深厚传统的同时,使传统的黄杨木雕(圆雕)走出了数百年来的局促,又令其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性,在当代工艺美术家群体中,他的创新能力尤为另人瞩目。
黄杨木雕:高公博利用黄杨木木质光洁、纹理细腻、色彩庄重的自然形态取材做雕刻,以体现木材原有的材质之美。

黄杨根雕:高公博利用根材的种种变化的自然形态,发现美的潜力,以达到“蓄意不可尽,以不尽尽之”的目的,保留木材外在的自然之美。



 黄杨劈雕:受根雕的启发,高公博巧借黄杨木剖开后的自然纹理走势,首创“劈雕”艺术。他通过采取“粗中有细”的对比手法,精雕人物的面部表情,使其细腻生动,眉目传情。高公博劈雕的开创,曾轰动了工艺美术界,被称为“走出黄杨木雕数百年的局促”。



▼ 黄杨意雕:高公博利用意念的推理方法,还天然根块本来的韵味,构造木材蕴含的意念之美。



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到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高公博的艺术成就被概括为四个字“新、奇、独、变”。“新就是新的观念;奇就是奇异的造型;独就是独立的个性;变就是不断地变化,高公博说这这四个字给了他一个艺术的哲理,也造就了我他艺术生命。



在求新求奇求变得道路上,高公博差点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因为黄杨木雕艺人往往都只取无树瘤、无黑点、无裂缝的优质木段进行创作,可是这样很浪费,有一次他把黄杨木点着,看看它内在的肌理,没想到火一下子冲上来,烧到了自己,幸好门高公博的儿子就在门外,冲进来把火灭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由此他知道了黄杨木不适合拿来烧,太硬了。烧不行,那就劈。等到完全劈开后,我立刻就惊住了,没有想到黄杨木在外表这么美的躯体里面,还蕴藏着一个被人长期忽视掉的艺术体。他也领悟到一点:一个好的艺术并不需要精雕细刻,而是需要借助原有的形状、机理,对其进行巧妙的构思和加工。



如果说黄杨根雕讲求外表的“天人同构”,那么高公博独创的劈雕却是在寻求内在的肌理。劈纹的千变万化给了高公博极大的想象空间。当一件件劈雕作品呈现在公众面前的时候,人们仿佛嗅到了艺术天空里的一缕清新空气。



劈雕的产生丰富了黄杨木雕的创作和表现手法,拓展了艺术的思维和想象空间。高公博的劈雕作品在收藏界反响很大,《鱼湖雨声》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一等奖,另一件劈雕作品《屈原》则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



如今,高公博又在实施着一个更大的创作计划,收集全世界每一个国家的一种优质木材,准备花5-10年时间,刻画木材所在国家的人物个性和气质特征,展现世界上不同木材的美感和这种美感所带来的艺术魅力,完成“百国之木雕刻艺术”,以求将黄杨木雕艺术推向更高的境界。


匠心独运 志在守艺

竹兰里传递东方美学

这里是有温度的匠人社群

里边请~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参与,用行动捍卫匠心!


    关注 竹兰里资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