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艺人走上戛纳红毯!从理工男蜕变为优秀青年制片人

 

戛纳南艺人,一名理科男的电影梦。...

 NUA 
|闳约深美 不息变动 有温度的文化艺术平台|


提到电影节,奥斯卡的小金人和戛纳的红毯总是让人心生敬畏,同时又浮想联翩。而就在今年5月,大南艺走出了一位踏上戛纳红毯的优秀青年制片人——王冀杰。

让我们跟随他的视角,看看他是怎么一步一步从理科生的世界走到戛纳电影节的。

标准  理工男 变身  文艺青年  
在2008年成为南艺文化产业学院硕士生之前,王冀杰可谓是一个标标准准的理工男。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从小在家庭和学校里接受的都是典型“直男式”教育,脑海里根深蒂固的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王冀杰打小并没有和艺术沾边的学习经历,梦想是成为一名足球评论员和相声演员。

但是他一直有个爱好:看电影,这方面的兴趣一直到读大学以后才得到了真正系统的开发。



虽然王冀杰的本科念的是自动化专业,但是脱离了高考的苦海,他终于有大把时间在自己喜好的电影领域里发展、探索、尝试。王冀杰开始在枯燥的工科课堂上做着不同的事情:公共课看报纸,选修课读推理小说,专业课看电影史(他表示这段内容最好不要他的老师们看到)。

理工科出身的他,就这样渐渐地成了一名正宗的文青。但也正是得益于他理科生的思维模式,王冀杰在看电影时,关注的不仅仅是情节、演技等这些普通观众所看到的东西,他更多的是在琢磨其背后不为人知的史论体系。

“我觉得它们很迷人,能了解一些大家所不知道的电影理论知识难免会让我觉得有些小得意。”



就这样,王冀杰发现了未来想要继续探索的方向,即使他知道跨专业考研的难度之大,但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报考电影史论相关的专业。这样的想法遭到了来自家庭的反对和阻挠,可王冀杰心意已决,一直用语言和实际行动努力说服着父母,朝着自己的梦想迈进。

直到有一次,他从南图借了一本电影相关的书就要到归还日期了。因为这本书里很多的资料是其他书上没有的,他不知道这本书以后还能不能借到。当时已经很晚了,复印店也都关门了,他卯足了劲,一口气把两百多页的书一夜抄完了。妈妈早上起来看见他如此执着地在做这件事,再也没有反对过他关于电影的任何一件事情。

王冀杰对这件事的印象特别深,他至今都没想明白他为什么要把那本书抄一遍而不是去买一本。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



王冀杰就这样从一个标准的理工男,摇身一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文青。

来到南艺,改变未来方向
而他来到南艺的文化产业学院也是一段阴差阳错的美妙因缘。

“如果我没来到南艺,没考进文产学院,可能我现在的人生就不一样了。”王冀杰说在这里,他找准了工作的方向,从理论走向了实践。



◎与东京国际电影节Asian Future单元选片人Kenji ISHIZAKA先生交谈(左一)

研一、研二那段时间,王冀杰每天看三部电影、保证五个小时的阅读时间,为了丰富理论知识,他还常常跑去南图、南大等各大图书馆借书,时常和来自不同学院的室友们一起讨论。

“正因为南艺是一所综合性艺术大学,我在这里接触到不同艺术门类的知识,这为我之后做电影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提升了审美素养。”而在开放式的课堂环境中,王冀杰总是喜欢盯着老师问问题,刨根问底是他的习惯,哪怕尴尬他也会执着地说出他所有的疑问。



◎王冀杰在活动上对影片进行推介(左一)

直到毕业那年,他参与制作了人生第一部电影。

在这之前,王冀杰一直都想要成为一名电影理论研究者,从未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一名制片人。文化产业学院的老师们经常会鼓励他们去参与实践,而这一次的机遇被早有积累和准备的王冀杰牢牢抓住。



◎王冀杰在电影节卢米埃影宫

电影《青魇》是他在26岁那年第一次担任影片执行制片人、发行人的院线作品。从2011年春天,最初想法的萌发、到选角、到拍摄、再到后期制作,一直到2012年7月的正式发行,王冀杰全程参与其中。



◎王冀杰在中国电影基金会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发布会(左三)

“制作这部作品对我而言是一个巨大的突破,那时是我第一次离开家去那么远的地方拍摄,工作也非常琐碎和辛苦,不仅要规划整体的制作进度、还要和导演保持良好的沟通,此外还要会看剧本、明法律、懂设备、会财务、有营销头脑……总之,制片人对综合能力要求很高。”

在历经了千般阻挠和种种不顺之后,《青魇》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影片全国上映后累计获得票房近千万,受邀入围第36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



◎王冀杰在戛纳电影节(右一)

王冀杰说,还记得试映时,在金宝街的百老汇,第一次在大屏幕上看到自己参与的电影放映出来的一刹那,眼眶湿润了。那一刻觉得之前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踏上戛纳红毯,翻开崭新篇章
这之后,王冀杰参与到越来越多的电影、电视剧的制作中去。2014 年的电视剧《大清盐商》、好莱坞合拍影片《明日不再》、电视剧《你是我的幸福》、《赎仇》等近十部作品。



◎王冀杰担任制片人新作《何日君再来》

在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经验以后,王冀杰以制片人的身份在业界内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肯定。今年3月底,正在他忙碌筹备新电影《何日君再来》之际,参与戛纳电影节制片人工作坊的机遇找到了他。



◎王冀杰获得”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会”青年制片人培育计划证书

“当时我正在导演王飞家里和他为片子的某个细节争论,而‘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计划’恰巧在这时发布,这是一个扶持青年电影人的项目,和戛纳电影节有合作,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有幸被推选、经过选拔面试,最终拿下了参加‘戛纳电影节制片人工作坊’这个难得的机会。”

来到戛纳,才第一次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电影氛围。

这里的入场券一票难求,这里会安排世界优秀作品的首映,这里会为每一部入围作品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王冀杰说,在戛纳的十天,他觉得电影回归到了纯粹的状态。在工作坊期间,与一流电影界大咖切磋学习,碰撞出了许多火花,感受到世界尖端水平,受益匪浅。



◎王冀杰与戛纳制片人工作坊导师合影(第二排右一)

反观国内影视行业,随着市场和教育发展得火热,中国正在孕育着一批新兴制片人。在王冀杰眼里,优秀的制片人是高智商与高情商兼具的,逻辑清晰,是具有综合性技术能力的人才。不比从前,现如今年轻电影人的机会越来越多,市场前景也越来越好。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王冀杰始终坚定着自己对艺术的纯粹热爱和尊重之心,砥砺前行。



◎王冀杰在戛纳电影节(左一)

“在浮躁的氛围和市场的泡沫中,时刻提醒自己起步的初心是什么,我一直坚信,只有真正的热爱才会付出得更多,做出更好的作品。”



◎戛纳电影节门票之《釜山行》

后记
这一次的红毯经历令王冀杰很难忘,在王冀杰看来,他将来要面临的挑战和选择还有很多。

他也一再强调这次他最多只是个蹭毯的“毯星”,他一定会以电影主创的身份,再一次站上戛纳红毯上,让他的电影受到万众的瞩目和雷鸣般的掌声。
 NUA 
|以艺术的名义 讲述有温度的故事|
采编:吴一凡
欢迎关注,点击阅读原文
欢迎点


    关注 南京艺术学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