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课堂上失去了敬畏……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







生命需要敬畏,教育亦需要敬畏,课堂更需要敬畏。

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性格,有自己的观点。当性格各异了,才会有百花开放;当观点表达了,才会有集思广益。

师生之间应该有敬畏之心,师者敬畏学生,是敬畏生命,敬畏未来;学生敬畏师者,是因为师者有值得敬畏之处,有对生命的敬畏,也有对知识的敬畏,更有对传统和优秀的敬畏。

让每一个生命都焕发出自由的面貌,呼吸自由的空气,伸展自由的臂膀,以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姿势。

师者在课堂上应该有所得,因为能看到希望,看到未来,更能看到每个生命的不同色彩;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有所得,因为收获的是知识,收获的梦想,更能收获对过去的继承,对未来的希冀。

敬畏课堂,是师者的职业道德,实际上是敬畏课堂上的生命。

敬畏课堂,就应该将课堂当做一个生命场,生命是平等的,课堂就应该是平等的。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被平等对待,都应该享受来自师者的尊重和敬畏。师者不仅是在传授知识,更多是在传承一种气质,一种文人的气质,一个民族的气质。

每一个孩子都不一样,都有着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虽然幼稚,但却是自己的观点,即使是错误的,也应该先被尊重,然后再去引导,引导他们走向一条正确的途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不必拘泥于一种,办法可以有很多条,不必一把尺子丈量到底,贯穿始终。

同一把尺子量不出不同的物体。如果非要去量,物体将会受损,受损的是体,受伤的神,破坏的是对未来的希望。

尺子要尊重物体的特性,物体要明确尺子的优势,尺有所长,寸有所短,适合才是最真实的,最务实的。

敬畏课堂,是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实际上是学知识,学做人。

敬畏课堂,学生应该将课堂当做一个自由呼吸的场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畏师者的权威和话语霸权,发出自己的声音,走出自己的轨迹。学生不仅是学习知识,更是接受一种精气神,承接一种方向,创新一种文化。

每一个师者都不一样,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有着自己的思想,有着自己的为师之道。当然不乏一些平庸之师,甚至是无道之师,但毕竟是寥寥少数,更多的师者或敦厚,或精思,或厚重,或深沉,总可以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找到未来前进的方向。

敬畏是发自师生内心深处的,是携带了生命情感的。

如果敬畏迷失在课堂上,那么辱生事件会不断发生,辱师事件也会接二连三的发生,这样的课堂就会被戾气所笼罩,失去了课堂的灵性和气场。

如果敬畏迷茫在课堂上,那么课堂只剩下了知识的互动,或者单方面流动,真情实感就会被深深的隐藏,态度价值会被包裹在虚假之中。

如果敬畏消失在课堂上,那么未来会遥遥无期,希望会渺茫一片,剩下只有机械的前行,或如行尸走肉的相处,一切都变得功利、虚假。

让课堂拨云见日,让敬畏充满课堂,让敬畏之心常驻课堂,这才是教育的常道,这才是生命的常道。



关注教育,关注生活。

每一天都是崭新的。

欢迎关注,欢迎分享。


    关注 一个人的村庄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