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国庆节我们怎么过?贵阳这20件往事,件件戳心啊!

 

新朋友点上方蓝字“贵州交通广播”快速关注来源:贵州微联盟、贵阳那点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新朋友点上方蓝字“贵州交通广播”快速关注
来源:贵州微联盟、贵阳那点事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当肠旺面、牛肉粉的价格不断上涨,
当越来越多的私家车行驶在马路上,
当左右邻居陌生到不知道对方的姓名,
当我们渐行渐远……
看到下面这些贵阳往事,件件戳心!


1


曾经,贵阳随处可见那种白绿相间的中巴车。那时车上没有语音报站,全靠司机用嗓子喊,更没有“嘟”一声的刷卡机。这种中巴车是神一样的存在,它从无空位,站的比坐的还多,上车就能体验风驰电掣的刺激与快感。
 
2014 年 12 月,贵阳最后一路中巴车 109 路退市,贵阳彻底告别了中巴车时代,那些年我们一起打过的“飞的”成了贵阳人难以抹去的回忆!
  


2


曾经,贵阳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肩挑豆腐脑的小贩,每当听到他们“豆腐脑~豆腐脑~”的吆喝声时,便已经馋到不行,那时只要几毛钱就能买上一大碗,白白嫩嫩的豆腐脑,不管是甜的还是辣的都超级好吃。
 


如今贵阳仍然有挑着卖豆腐脑的,不过大多数只有在公园或是景区才能看见他们的身影,而且也吃不出小时候的那种味道了。


3


曾经我们去的理发店里,大多都是熟悉的老街坊,没有 Tony、Jacky,理发师也没有穿紧身裤、尖头皮鞋,更没人千方百计喊你办卡,剪完头发 10 块钱都要不了。
 


如今我们理发,耳边全是店家的各种推销,嘴巴跟抹蜜似的甜,让你充值办卡打折消费,推荐你做染烫护理,弄得我们每次去理发都跟防贼似的不想搭理。
 


4


曾经, 喷水池设置有大型雕塑和喷泉,是贵阳最负盛名、无可替代的地标。每逢农历四月八,这里更是人头攒动,水泄不通。贵阳各族同胞们都穿着精美的民族服饰在这里吹芦笙、看热闹、唱歌跳舞,欢乐异常。
 


摄/形影不离

如今,有着近 60 年历史的喷水池环岛早已拆除,喷水池依然还叫喷水池,依旧热闹繁华,只是没有了当年环岛的影子,也没有了当年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的“四月八”。
  


5


曾经的贵阳没有家乐福、沃尔玛,没有亨特、逸天城,和妈妈一起逛得最多的就是老百货大楼,因为那是贵阳最热闹的地方,是贵阳人心中的“老百大”。那时候,市民要购买稍微贵重的物件,“老百大”都是首选。
 
如今,老百货大楼已不见踪影,但作为贵阳曾经的地标建筑,“老百大”丰富了无数贵阳人的生活,承载了一整代人的记忆。而在老百货大楼原址上重建的项目,被命名为“贵阳 1 号”,预计 2018 年建成投用。
 
摄/王京


6
曾经的贵阳公交是那种老式的铰接式公共汽车,也叫“大通道”。车厢分两截,中间用可伸缩的帆布褶棚连接,像个大手风琴。
 
如今在贵阳,老式的公车已难觅踪影。当我们乘车经过贵阳的一步一景,感受贵阳的发展变化时,也每每忆起那老式的公共汽车,仍然能感受到它的亲切。
 


7
曾经,最喜欢的甜食是学校门口的搅搅糖。每到放学的时候,老爷爷、老奶奶的搅搅糖摊摊前都挤满了小伙伴,给我来一角钱的,我要两角嘞……喧闹声不绝于耳。
 


摄/光影世界

黄色糖浆在两根竹签之间搅来搅去,那黄色的糖就慢慢变白了,吃搅糖的乐趣便在于此。如今,这个小时候学校门口的明星食物,已经很少看到了。
 


8


曾经,贵阳的交通方式还不是那么多,大街上跑得最多是公交车、公家车和自行车,私家车和摩托车几乎没有,虽然车也多,但绝不会堵车。
 
现在的贵阳,交通方式越来越多样化,道路越来越宽,汽车也越来越多,而且还限号,但还是成为了“堵城”。
 




9
曾经的贵阳,手机还没出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主要靠写信。那时候,手拿大哥大的是一等一的土豪,腰间别有个 call 机真心“好 diao ”!就连家里安装了个电话都觉得牛得不要不要的。
 
现在,通讯越来越方便,当年的“大哥大”变得越来越小,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成了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机。写信的几乎没有了,要是收到手写的书信,那绝壁是真爱~还有那被人们遗忘了的 call 机 ,也早已难觅踪影。



10
曾经,我们的娱乐方式很匮乏,黔灵公园看个猴,河滨公园划个船就乐得屁颠屁颠的。虽然那时没什么钱,但只要跟朋友在一起,一块钱掰成两半花都很开心。
 


现在,贵阳的 KTV 一家比一家高级、电影院一家比一家高大上,连网吧也都升级成网咖了!娱乐方式是丰富了很多,可是缺了那份雅致,也很难再找到当年的单纯快乐。
 


11
曾经的贵阳不是很发达,但是很有人情味,老贵阳的好客,还有热情、热心是现在有一定年纪的贵阳人都知道的。
 




现在的贵阳发展起来了,人际关系却越发复杂了。大街上、火车站周边,行为艺术表演的方式越来越多,却难辨认真假。也许是太复杂,没有太多的同情心可以施舍,也许不是不再热情,只是不敢再热情。
 


12


曾经,在贵阳可以吃得很简单,一份糯米饭、一碗牛肉粉都能吃出满满的幸福感。那时候的肠旺面 1.5 元一碗,丝娃娃 3 块钱一份,豆腐果、包饼油条、洋芋耙、春卷等也是便宜又好吃。
 


现在,吃的东西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贵,川菜、粤菜、东南亚菜、西餐、日韩料理等遍布贵阳。但需要防备的也越来越多,不是担心地沟油就是担心甲醛白菜……同时,越来越多的吃饭成为了客套和必要,再也找不回曾经的轻松和自在!


13


曾经,市西路是贵阳的商业中心,去那里逛一逛,就等于看过了中国的潮流风向。那时候还没有国贸、花果园、亨特、逸天城,我们购物都去市西路。吃的用的,大到家具家电,小到针线纸张,市西路统统都有。
如今,市西路搬迁并逐渐没落,零星的几家店铺虽然还在营业,但已经没有了往日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的景象。同时,逸天城、星力百货、中大国际、亨特城市广场、花果园等一个个购物中心正在崛起。


14


曾经的花果园彭家湾一带,是贵阳的棚户区,生活环境很不好,交通不便、泥泞难行、房屋杂乱、污水横流、垃圾满地、恶臭熏人……是这些地方曾经的真实生活现状。但人们过的也就是简简单单的生活,可能从未想过拆迁会带来什么。
现在,这里成为国内第一大盘。短短五六年时间,一栋栋高楼大厦拔起而起,车来车往川流不息,再也看不见半点棚户区的影子。曾经的破败不堪,如今一跃成为贵阳的一大繁华商圈,发展的速度令人生畏。


15


曾经的贵阳站,是一栋红砖砌成的三成小楼,显得古朴而又萧索,在诺大的广场上显得有点孤零零的,但却承载了无数人来人往的聚散离合。
如今的贵阳站,已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不管是在这里出发或是回来,初来这里的外地人总是会拍上几张照片作为纪念。贵阳站的变迁,见证了贵阳这座城市的发展。


16


曾经的贵阳,有过这样的时髦:男人们穿着长风衣、喇叭裤,带着蛤蟆镜,梳着飞机头或烫个爆炸发型,留着长鬓角,再把白领子翻出来。女人们则以港台明星发型为时尚,以健美裤为最潮,走在大街上放眼望去,明星发型,健美裤多如牛毛。
 
如今的贵阳,正朝着时尚之都的方向发展。作为庞大的时尚消费地和流通地,贵阳街头的潮男潮女、时尚达人更是随处可见。前两天出现在北京上海或是各大秀场的新款,隔天在贵阳就能看到,最主要的是贵阳的消费能力那可是相当不一般的。


17


曾经,游戏机应该是风靡贵阳、最受欢迎的娱乐装备了,那时候在学校得了好成绩最想要的奖励就是一台游戏机,魂斗罗、超级玛丽、俄罗斯方块……带给我们多少欢乐。
 
现在,贵阳的电玩城、游戏厅里各种游戏让人眼花缭乱,电脑网游、手机游戏更是成了大多数人的娱乐首选,游戏机是什么想必现在的孩子很多都不知道了。
 


18


曾经我们的零食,没有怡口莲、德芙,也还没有蒙牛伊利,吃的最多的就是麻辣干丝、豆沙窝、糖麻圆。喝的牛奶是大玻璃瓶装的,那时谁家要是不小心把牛奶瓶子放在楼道里,准保转眼就没了。一个瓶子可以退押金五毛,那时五毛是“巨款”……
 
现在,各种各样的零食让人眼花缭乱,昂贵的、便宜的、进口的统统都有,但我们小时候吃的麻辣干丝、豆沙窝、糖麻圆等却已经很少见了。牛奶也变成了盒装或是袋装的,那种可以退换钱的酸奶瓶掉在地上都没人捡了。
 


19


曾经的贵阳,买东西都有量的限制。下馆子、买点心、买米买面只给钞票是不行的,还要按量付“粮票”,吃肉需要有肉票,买盐需要有盐票,买衣穿需要有布票……为了简单识记,大家都把这些票统称为“粮票”,这种红红绿绿的小票在那个年代可是人们手里的宝。
 
现在,经济政策变了,人们不再受计划经济的制约,粮票也退出了历史舞台。商品自由流通,只要你有钱,贵阳各大超市、商场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20


曾经,我们晚上躺在床上看电视、看书、听广播,或陪父母说说话,父母不在旁边时,偷偷玩玩游戏机。
 


现在,我们有了智能手机后,睡在被窝里看电影、刷微博、抢红包、玩游戏,虽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方便了,但我们的内心好像更孤独了。
回味曾经的贵阳城市景象,
至今觉得又遥远,又恍如昨日。
短短数年,贵阳就发生了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未来又会变成什么样呢?
我们一起期待吧!  


热点新闻

权威发布:“十一” 贵州车流预计破400万辆 遇到堵点怎么绕?看这里!

总书记致信祝贺贵州“天眼”登上世界之巅!本台记者图文带你实地走访FAST!

952生日大party第一波!你吃蛋糕了吗?
贵州交通广播新闻热线  96952


    关注 贵州交通广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