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修剪群体结构分析

 

各个构成要素对群体结构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我们不对每一个因素进行分析,这里只分析群体结构的最终效果,已明确合...



各个构成要素对群体结构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我们不对每一个因素进行分析,这里只分析群体结构的最终效果,已明确合理群体结构应具备的特征。

1.群体结构的形成动态

群体结构随着生命周期和年龄周期的变化而呈现动态变化,合理的动态有利于发挥最大的生产效能。

从生命周期来看,幼龄茨园植株间隙大,光能利用率低,,以宁杞1、4号为代表的品系生殖生长势强,结果早,此期修剪的主要目的是重剪截、多留枝,迅速扩大树冠,增加枝量、覆盖率和叶面积系数,促进枝类转化,迅速建成丰产的群体结构

成龄阶段重点是精细修剪,稳定结构,控制树高、冠径,保证行间适当的间隔和合理的覆盖率,稳定枝类组成和花果留量,适时更新,维持较长的盛果期年限。

从年周期来看,落叶果树在一年内随着叶片的增长和脱落,群体结构发生变化。从春到秋,随着枝梢和叶片的生长,叶幕形成,果树群体的截光量加大。

据Faust(1984)对美国一个苹果园的研究,苹果优质生产的截光量60%左右为宜。

由此可见,叶幕形成越早越好,当叶幕达到最佳效果以后,要加强夏剪,调节光照,保持叶幕稳定。

叶幕形成与中短枝比例和停止生长的早晚密切相关,因此,通过合理修剪,增加中短枝比例,促进营养积累和中短枝提早停长,意义重大。

月份               截光量

4月                18%

5月                35%

6月                61%

7月                69%

在枸杞的整形修剪中,胡忠庆最早在枸杞的树体管理中引入了“叶幕”这一概念,并提出了叶幕层厚度会对果品品质,但在目前的研究中缺乏相关性研究。

2.营养面积利用率(树冠覆盖率)

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之和与营养面积(栽培面积)之比。

适宜的营养面积利用率是丰产、优质的基础。但是过高,相邻植株互相遮阴,通风透光不良,降低产量和品质。

于绍夫等(1991)研究表明,无病毒乔纳金/M26密植园,利用率25.9%时,亩产可达1064.26kg,同时指出75%左右是适宜指标。

久米靖穗在日本秋田县南部,调查了红富士营养面积利用率与果实品质的关系。

利用率62.3%,夏季行间枝头间距1.5m时,光线能透射到树冠下部,树冠下部大果比例高,花青素含量为上部果实的70%;2~3年生枝顶芽横径0.36~0.45cm的占53%。

利用率70.7%,枝头间距0.8米时,有较多光线透射,大果率也较高,花青素为上部的71%。

85.4%,枝头间距0.5m时,透射光线为全日照的10~15%,下部大果比例低,花青素为上部的57%,顶芽饱满度差,横径在0.31~0.40cm之间的占54%。

认为,生产优质、着色、风味佳的红富士苹果,营养面积利用率最宜为60%左右,透光空间应达到40%左右。

张宗坤等(1991)在烟台的研究红富士苹果营养面积利用率与果实品质的关系。

营养面积利用率       枝头间距      直射光透射率     ;固形物%     着色指数

64.1              1.25           29.4               15.1          75.4

74.1             0.86            18.3                14.9         68.4

87.5              0.39           9.8                 13.6          55.7

认为营养面积利用率65%左右,树冠直射光透光率30%左右,邻树枝头间距1.2米左右。

大面积丰产示范研究结果认为覆盖率从65——75%为宜。平地宜低,山地高些。

河北农业大学鸭梨课题组对优质鸭梨树相研究结果认为,覆盖率以70-75较为适宜。

营养面积利用率的高低与树冠间隔、邻树交接率以及确形角有关,利用率低则树冠间隔大,邻树交接率低(幼树期);利用率过高,树冠间隔小,邻树交接多(盛果期应控制)。

盛果期丰产优质园应保证行间树冠枝头80-150cm的间距。株间交接率小于10%。

3.在任一冠间距条件下,一行树冠顶部与其相邻行树冠基部连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被称之为确形角。

确形角与冠高、冠径、冠间距、冠型有关,进而与覆盖率有关。可作为检定营养面积利用率和群体遮荫状况的指标。

国内外研究认为保证苹果正常生长结果,生长季每天树冠下部应保证3~3.5小时直射光,要有25~30%的透光率。为保证直射光照射时间,必须考虑太阳高度角(纬度),纬度高,确形角可小,在华北地区确形角49°左右为宜。在一个地区,确形角是不变的,可通过冠高、冠径、冠间距、冠型调节。

中宁地区的可变株行距是一种可以有效提高幼树期营养面积,提高土地有效覆盖率的手段,幼树期加倍密植,成龄后逐步间挖,从改变群体结构的角度讲也可以认为是“整形”,从群体的角度出发,中宁地区的丰产茨园产量高达500㎏,远高于银川地区丰产茨园的350㎏,绝不是简单的亩株数增加,成龄时中宁地区的丰产茨园株行距大多为1.5m×2m,亩栽植222株,银川地区采用1.0m×3m亩栽植也是222株,两者的亩株数是一致的,产量之间的差距主要源于营养面积利用率,银川的机械耕作模式营养面积利用率约为60%左右,远低于中宁的80%,相对而言机械耕作是以牺牲土地利用效率为代价的。从群体的角度而言目前幼树期果粒显著大于成龄树,不可简单的捡起归结为树龄小,而是应为幼树期有着较为合理的群体结构,

笔者认为现有的枸杞整形修剪技术体系过多的强调单株而不重群体,如何将群体这一观念贯穿到整形修剪中,是今后整形修剪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


    关注 个性枸杞供给者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