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昨晚被“小黄图”刷屏了吗?

 

“小黄图”在短短四小时内被微信禁封,我们需要知道点什么?...

昨日晚间微信朋友圈忽然被一些“小黄图”刷屏,在仔细看了被大家玩坏了的图片之后,果然在下方发现了所有图片都指向杭州某公司旗下的一款APP产品,不出所料,短短四个小时之后腾讯就果断用行动作出回应,该产品的微信公众账号迅速被封禁。当我们再到微信中搜索到该微信公众号时发现已经无法关注,并且下方出现“该公众号因违规无法关注”的提示。
事实上,随着入驻微信公众平台的企业或者个人的增多,腾讯一直致力于完善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并且对几类行为做出过明令禁止,其中就包括:使用外挂、浪费资源、滥用原创、诱导、刷粉、篡改等。而上述公众号无疑就触碰到了诱导这一高压线,迅速遭遇微信官方的封号在意料之中,此前就有“星座事件”公众号因为同样原因被封号的先河。不过,两者虽同属于诱导行为被官方封号,可他们“顶风作案”的目的又有所不同,“星座事件”公众号纯粹是为了微信吸粉,而该公司可能更多在品牌 宣传。
为什么说这是一次有准备的品宣行为?
可能有不少人都注意到了在所有昨晚朋友圈分享的“小黄图”底部都能看到一个APP的名称,虽然这一名称对我们来说非常陌生,但不难猜出这应该是一款应用产品,通过去各大应用商店搜索后也证实了这点。那么,如此煞费苦心的利用

“小黄图”刷朋友圈,其真实意图也自然指向了品牌宣传。事实也确如此,在APP同名企业公众号被封禁之后,又迅速出现了几个个人公众号换了个马甲继续刷屏(H5链接微信是无法封的),可见该公司在朋友圈进行扩散时早已想好对策,冒着被封号的危险自然企图也不简单。
首先可以肯定,在朋友圈这么一闹已经引起了很多人对这款APP的好奇,像笔者这样去应用商店搜索下载的应该不在少数,简单来说这一波刷屏已然达到了某些效果,也可以认为在第一步上他们算是成功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下载量有时候并不能代表什么,尤其是采用免费模式的APP更是如此。我们不妨做一个假设,在这一波朋友圈刷屏的过程中假如有1000个人看到并下载了APP,那么按照早前Facebook平台流传出留存率“40–20–10”的规则,第二天就可能只剩下400人,一周之后只有200人,一个月之后可能还有100个人。

当然,用户留存的算法不会这么简单,有两点需要申明一下:第一,以上的留存率规则并非用在所有APP产品上都准确,所以这里只是一个大致上的数据,至于具体多少无需去纠结;第二,笔者并没有算上看到“小黄图”的人数和实际下载的人数之间的流失比,以及接收到此信息的受众群体和APP实际目标用户群体的重合度。如果再算上这两种情况下损失的比例,我想真正能够获得的用户数还要打上一个折扣,至于同类APP在市场上的情况就不具体分析了。
明知还要故犯的倚仗在哪里?
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实际上早就已经颁发,并且前面也有星座类公众号用测试手段诱导用户被封号的前车之鉴,但为什么这家公司还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呢?

第一,

利益驱使。
一家公司做事情都基本上会与商业利益联系到一起,冒着被封号的处罚诱导朋友圈刷屏不出意外的是为了进行品宣,最终的目的不过是希望通过这种手段让用户关注到他们的APP,从而将这些接收到信息的人转化为自己的用户。

第二,

封了号换个再来。
在昨晚的刷屏当中这一点表现的尤为明显,在企业公众号被封禁之后,迅速又出现4个个人公众继续刷屏,这才是很多人明知故犯的最大依仗。主要原因还是处在公众平台的准入门槛上,申请公众的手续以及审核并不难,特别是个人公众号可以说非常简单,并且一个人可以申请多个。
当然,打着开放平台概念的微信公众平台本质上不能将准入门槛提得太高,特别对于个人公众号的审核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就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基本上也就是身份证实名认证而已。而至于在后续的操作中是否能够百分百遵守规范,不要说个人,就算是企业号都不能保证,就像在游戏中使用外挂等行为一样,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最账号限制权限和封号来进行处罚。
这些高压线一旦触碰会有什么结果?
回顾本次封号事件,再一次让人见识到了微信官方的效率和果决,特别在触及公众号行为规范的时候就会马上予以处罚(连同公众号主体企业今后再也不得申请公众号),并且一旦认定你涉嫌违反其中某条,都不会给你诡辩的机会,所以千万不要抱有侥幸的心理。
另外,拿本次刷屏的所触犯的诱导关注和诱导分享行为来说,根据《微信公众平台关于整顿诱导分享及诱导关注行为公告》,诱导分享和诱导关注指的是商家发送谣言、色情、测试类、答题类等内容诱导用户分享至朋友圈或关注公众号,分享或关注后用户才可见到答案或内容。一旦发现此类行为,第一次将予以封号30天、拦截链接、删除诱导增加的粉丝和关闭流量主出发,第二次将进行永久性封号。但千万不要以为第一次就只会封号30天。

如果打着初犯从轻处理的注意恐怕要让你失望了,在公告中还有一个补充说明是,平台有权根据违规程度做相对应的处罚措施调整,且不仅限于上述措施。也就意味着,微信平台会根据你的违规程度对处罚措施进行灵活调整,一旦判定违规行为较为恶劣就算是第一次触犯也有可能被直接永久封号。该公司的这一次刷屏显然就属于违规程度较高的情况,不出意外应该跑不了被永久封号的命了,当然这也要看微信官方人员的心情如何。
面对自己人和外人 微信会一视同仁吗?
在对待公众号违规行为的时候,微信公众平台的打击力度不可谓不大,在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规范里面光行为规范和内容规范就各占11条,一旦触及所面临就将可能是封号的处罚。也确实如他们所想的那般,这些规范的出炉在一定程度肃清了朋友圈中的一些不好风气,保证了整个微信平台的生态健康,自然也得到不少普通用户的支持。

不过,对于很多想要在自媒体运营上有所突破,或者渴望利用公众号进行品宣、盈利的自媒体人和企业而言,这些规范可就没有那么可爱了,很多方式和手段被禁止之后,甚至打乱了未来的运营方向。真正让他们不爽的是,在对内上微信公众平台完全是另外一个态度,无论是强制关注、关联关注还是强制诱导下载依然存在。
举个直接的例子,在微信上腾讯新闻是强制默认关注的,在腾讯新闻推送的内容里面,一旦出现多图片就会提示下载腾讯新闻APP,不然无法在当前页面观看。同样,出现视频也需要下载腾讯新闻APP方可观看,就连评论也只显示一条,想要看更多必须下载腾讯新闻APP,如果对应到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里,是不是正好符合了诱导下载app这一项呢?在微信公众平台《关于处理转发赚钱、刷分刷榜类行为的公告》中有明确规定,对于诱导下载app等违规行为,会限制页面打开方式、限制帐号部分能力或封禁帐号等措施。可很显然,微信公众平台并没有限制腾讯系产品的这种行为,颇有一种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味道。
结语
诚如很多人所说的那样,腾讯这些年一直在强调开放平台的概念,但微信平台并没有迎来真正的开放,也几乎不可能完全对所有创业者和企业开放。而这一平台又是我们不得不去重视的,今年微信活跃用户达到5.49亿,公众号数量超过1700万个,每天还保持1.5万的数量在增长,排除这些已经被明令禁止的行为规范之后,内容竞争已经呈现白热化趋势,那么也就意味着未来的站战场必然要燃烧到细分领域内容上。

最后愿各位自媒体运营者们,各自安好!
END


    关注 v5手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