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丨月明中秋

 

在我,原以为,所谓家乡,只是一种方言,一种声音,一种态度,是你躲不开、扔不掉的一种牵扯,或者说是背在身上的沉重负担。...



寻找好内容


资讯  丨  感悟  丨 观点  丨  故事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我尤其喜爱端午和中秋两个名字,大概是因为它们透出的平正典丽,跟中国传统有很大的相像之处。类似清明,总让人想到绵绵不绝的雨丝和雾气,又或者说元宵,眼前就浮现圆滚滚白花花汤圆和热气……但端午和中秋就不一样,你很难从那么多印象里整理出一样来代表它们:龙舟、屈原、粽子、月亮、月饼或是亲人……它们因为这些丰富多彩的含义变得栩栩如生,也因此才不负它们好听的名字。

已过完中秋,所以暂且不提端午。这不是第一次离家过的中秋,却少见的让人有孤寂萧索之感。月亮还是那样的亮,时常沉默却从无自锁之意,一味尽情释放光芒,好不潇洒慷慨。我并不觉得中秋的月亮有甚特别,却因为这次特别的心情,让月亮平添了一点小女儿心思的缠绵悱恻。

外面比往常有了更多的人,执手相看的情侣,相互依偎的闺蜜,互相打趣的朋友,天上有了更多明灭不一的光线——数也数不清楚的孔明灯和永远高悬的月亮。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从古到今不知道承载了多少诗人游子的诗情画意,熠熠到了现在。那些围绕着她的孤独和思念呢,好像已经归去了自己的缘地,岁月流过去,终于变成案上的清茶一盏,滴在心上滴答作响。

这种莫名的孤寂之感很难去除,走在幸福的人群里只让人更觉得寒冷,甚至对周围喧闹的人声产生了厌弃。好像只有天上的那轮月亮是我的,只有一只曾经看着月亮流泪的猪,不愿意忘记前尘往事,把咬的舌尖滴血,一口气将那些滚烫的血和泪吞下肚去。

我们都有些风尘了,我们都是风尘中人,我们都在互相看着。

我好久没有回家了,只好把月光作盐拌到饭里下酒,找点黄土地的滋味。有的时候,童年的影子总会在我的脑子里闪现,一片片的,从树上干枯后掉下来的树叶,好像充满了留恋又不得已似的,他们还回得去吗?我还回得去吗?

没有人能解答我的问题。当我开始用两只眼睛看世界的时候,我对很多事情的看法都发生了变化。我不再拘泥、苛求完美了。我知道,这个世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完美,有的只是错觉和遗憾。越来越多的东西从我身上剥落了,然而一个人即使一无所有,他还是能有使用最后一样东西的力气,那就是勇气。

在我,原以为,所谓家乡,只是一种方言,一种声音,一种态度,是你躲不开、扔不掉的一种牵扯,或者说是背在身上的沉重负担。可是,当我越走越远,当岁月开始长毛的时候,我才发现,那一望无际的黄土地,是唯一能拖住我的东西。我只能用我残存的那些挖掘不完的勇气扛着它越走越远,这是便是人世间的规矩。

只有死守着规矩,人才是活的。



直想app

精英阅读;即刻分享;

文艺社交;文创小铺。
换种方式看世界
长按二维码下载app


    关注 直想文创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