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安:六十以后才是真正的人生(上)

 

1人类很矛盾,长寿是愿望,变老是忌讳。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人类正遇到与此相关的两个重大问题:一个是人口膨胀;...




编者按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中国老人节。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在这个寓意长久长寿的节日里,我们分两次推送《六十以后才是真正的人生》,就是想把更多的关爱、更多的理解献给你我白发苍苍的父母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让我们在今天,在每一天,为所有的老年人鞠躬祈福许个愿:祝家里的老人健康长寿,祝天下老人幸福安康!

1


人类很矛盾,长寿是愿望,变老是忌讳。

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人类正遇到与此相关的两个重大问题:一个是人口膨胀;一个是人口老龄化。从1850年法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年型国家,到1999年的150年间,全世界191个国家有62个进入了老年社会。预计到2050年,会有175个国家受到白发浪潮的冲击。到时候全球老年人口将从大约6亿增至20亿。数据显示,2005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44亿,到2014年将达到2亿,到2026年将达到3亿,2037年将超过4亿,2051年达到峰值4.37亿。于是,有人说21世纪是全球老龄化的世纪。果然,稍微留心身边,皓首苍颜的老人真的是渐渐地多了起来。就连在孩子眼里一直保持着严肃、庄重的父母,也在经过了人生的长途跋涉之后,仿佛一夜之间,多了几分唠叨和慈祥。一种让我们陌生、久违的沧桑老态,无可争辩日复一日地款款向他们逼来。

人老了,就好比秋天到了,瑟瑟暮景,逐渐萧条,离寒冬也近了。想当初,桃红柳绿,花娇叶茂,曾经怎样的茁壮成长,怎样的朝气蓬勃,怎样的骄阳如火啊!到如今,朔风劲吹,落叶枯黄,一切都恍如梦境!老年,这真是一个令人敬重、需人关怀、令人生畏的字眼。难怪联合国把1999年确定为国际老年人年的时候,曾这样郑重其事地提醒各会员国:“铭记21世纪老龄化是人类前所未有的,对任何社会都是一项重大挑战。”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让我们一起重温中国老龄事业“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发展目标,并实践国际老年人年活动的主题:“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把更多的关爱、更多的理解献给他们,为所有的老年人送去一份深深的祈祷和真诚的祝福。
2


昨日就像东流水,无边落木萧萧下。自然法则,铁定无情,不可抗拒,无法更改。每个人,不管你是谁,名人、伟人也好,富人、穷人也罢,只要生存下去,都必须要一分一秒、一程一程地走过从童年到老年这条人生之路,谁也不能例外。有一首诗写得充满了哲理:除非神仙上帝,所有芸芸众生,都是从自己的哭声中走来,从别人的哭声中走去。所不同的是有人大起大落,辉煌灿烂,有人小打小闹,普通平凡。如此看来,不管怎样,不管是谁,从幼到老,由生而死,都不过一件很平常很自然的事。关于老人,戴高乐将军有一句惊世骇俗的话,他说:“老人是一艘触礁的船。”意思是既然触礁不可避免,那就让它来吧,又何必怕它!活了一辈子,辞旧迎新,来去往返,不过胡同邻里,家常便饭。纵使老之将至,渐入晚景,但这又有什么值得忧伤的呢?我们中国人一直追求圆满,崇尚有始有终。那么,完整的人生就应该如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交替一样,依次经历童年、青年、壮年和老年的嬗换,这样的人生才能叫做无憾和美好的人生。不错,夕阳苦短,黄昏逼近,但这不同样是天下一景么?人有生老病死,月有阴晴圆缺,年有四时八节。你说,春天的煦阳,夏日的细雨,秋晚的皎月,冬季的白雪,究竟哪种景色最好呢?其实是各有轩轾。再让我们来看,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都一样是平起平坐、可圈可点的西湖美景。柳绿枫丹,晨曦暮霞,都一样令人流连忘返,乐不思蜀。况且,经过岁月打磨,炉火纯青,百修成佛。沟沟坎坎,曲曲弯弯,毕竟你都一道道迈过,一步步走过来了。没有夭折,没有落伍,没有掉队,这就是最大的成功。须知人人都曾经年轻,却未必个个都能年老啊!哲学家说:衰老时请不要抱怨,很多人还没有这个机会呢!你笑得最好,笑到了最后。一个人风霜雨雪,享受了人生的四季,当他咀嚼人生,哪怕酸甜苦辣,都是丰厚的收获。因为能够心满意足地回首往事,相当于活了两辈子。如今有幸站在高处,极目远望,千辛万苦,都成过眼烟云。挥挥手吧,此时,只有沧桑老人才可以尽情俯视脚底下的一切,纵横捭阖,指点江山,评说天下。然后,不慌不忙仿着《圣经》和《古兰经》里都说过的话,叹一声:“原谅他们吧,他们自己不知道!”大象无形,大音希声,一切就都包容了,过去了,给后人留下的却是生命生活的真经真谛。想想看,能够如此,是怎样的一种资格、一种境界、一种青年和中年都难以企及的风光哟!
3


关于人生,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青年只有未来而没有过去;老年人呢,只有过去而没有未来。此言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完全对。

的确,到了人生的最后一站,要下车了。正所谓“人生劳役,斯已尽矣”,就要放下手上的工作,退出事业的舞台,告老还乡了。这时,习惯了几十年的生活方式戛然而止。面临变故,对许多还来不及转换思维,作好应对的老人来说,感到失落、孤寂,是人之常情;加之老人身体逐渐衰弱,各种不适接踵而来,更是顿觉昨日已逝,明日无多,有时生出些消极、忧虑,也是常理。步入老年,带来的这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变化,在情在理。但万万不能沉湎其中,被这种意识束缚。不是有人说从地球的另一面看,西下之夕阳恰是东升之朝阳么?试着走出老树老墙遮挡的这片阴影,站到辉煌的太阳光下来吧,这样你就会惊喜地发现,原来老年这一程人生的道路一样红霞万里,一样月上柳梢,一样很长很丰富。上了年纪,手脚不便,固然不能像年轻人那样身轻如燕,驰骋绿茵疆场,但不是还能鹤舞八卦、剑鸣太极么!老年人虽然体力精力不如从前,但是他们经验丰富,同样可以有所作为。爱迪生81岁时,取得了他的第1033项发明专利。陆游陆放翁一生风波坎坷,“身老沧州”,却“心在天山”,也是81岁高龄,犹不忘临终“示儿”。齐白石老人90岁高龄,还没有放下画笔。文怀沙94岁了,却自称47公岁,一天到晚在外面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记忆力好得惊人。何况,走下了事业的前台,并没有走出人生的剧场啊!退休不是句号,顶多算是分号吧!人类社会什么时候少得了老年这个重要的角色呢?退一步说,把前排让给年轻人,自己坐在后排看戏,意味着完成了参与者到观察者的角色转变。所谓旁观者清,凭着一生走路过桥的经历阅历,悠然作壁上观,恰恰更能把这个世界看得真真切切、透透彻彻。难怪卢梭把青年期看成是增长才智的时期,把老年期呢,则看成是运用才智的时期。难怪萧伯纳敢于断言“六十以后才是真正的人生”。是啊,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人和衰老并不是同义词,末路也决不总是和老年联系在一起。一个懂得生活,会生活的人,老又何妨?一个人决不会因为变老而停止欢笑,但却会因停止欢笑而变老。退一步说,老人固然失去了青春的鲜艳,但仍拥有金秋的丰盈。古往今来,人们钟爱春天,赞美春天,对秋天也寄寓了深情厚意。秋高气爽,金黄灿烂,成熟收获的季节,都是对秋的献词。美文大家林语堂偏偏就最爱秋天。他说:“我爱春天,但是太年轻。我爱夏天,但是太气傲。所以我最爱秋天,它虽略带忧伤,但是宁静、成熟、丰富,翠绿与金黄相混,悲伤与喜悦相杂,希望与回忆相间。”当我们拥有青春和美丽,固然是一种幸福;而当我们一旦拥有老年和经验,同样是一种福分。《论老年》一书的作者西塞罗在他的书中说过这样一段话:“伟大的事业并非体力与敏捷,而是深思熟虑与权威学识,和成熟的智慧所完成;而这些不但不是老年人所缺乏的,实际上却是最丰富的。”天怜幽草,来日方长。难怪德国人说:结局好,整体才好。笑到最后,才是真笑。老练最是难得,老谋才能深算。沧桑的土壤里饱绽出的必定是豁朗的智慧之花。有人这样比喻:只要精神不老,永葆童心,老人就是一座山,一座智慧的山,一座郁郁葱葱的山。山是常青的,山是不老的。一个人能否挺立为一座山,恰恰与年龄无关。

(选自《新湘评论》)

近期热文



长征:一座信仰的丰碑



马未都:珍惜生活中的小幸福

  • 三位老者一堂课:有激情、有恒心、有毅力
  • 【我与新湘评论】一种灿烂的诱惑

  • 【我与新湘评论】我爱读《新湘评论》

  • 【我与新湘评论】生命里的有情人






    关注 新湘评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