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惊蛰的惊 【汉字之美】“春天系列”

 

所谓惊蛰,蛰伏的虫子被惊醒,惊而出走。所谓生机,风摇,花开,虫动。。。...







3月5日,惊蛰。

所谓惊蛰,蛰伏的虫子被惊醒,惊而出走。

所谓生机,风摇,花开,虫动。。。

今天来说说“惊”字。“惊”字古意和马有关?
猜一猜!


1、马受惊





2、尊敬马





3、骑马巡逻





4、骑马狩猎





答案是:1、马受惊。
怎么讲呢?

先看小篆时的“惊”字:
上面“敬”字,下面“马”字。

许慎先生《说文解字》解释“驚”:马骇也。

想象马惊骇的样子。外界有刺激,令马内心有恐慌。

这层恐慌,你未必能看出来,能了解,你顶多看到一些反应,如果你不了解马。这种反应,会发生在怎样的区间,因何而起,可能激烈到什么程度,你也全然不知,如果,你不了解马。

世上有几人能是马语者。
《马语者》剧照

世上又有几人敢说,我懂他人心。

外显的永远是冰山一角。



弗洛依德所讲的意识的冰山

许慎先生喜欢在讲解到小篆始有的字时,简单地按形声字来套用,这也是他常被诟病的地方。譬如“驚”字,老先生说:从马敬声。

也就是说,这个字,和马有关系,“敬”呢,只是表音。

此处不够苟同也。

在我看来,小篆时期,很多字虽有声音上的关联,但背后是有意义关联的支撑。简单地说此形此声,放在简化字比较容易成功。

就这点来说,许先生适合穿越到现代生存发展。

我赞同一种意见,说“驚”里的马骇,是预警而骇。而古文中,“敬”字的本意由后来的“警”字来表示(过几日,我们讲讲“警”字,本月14日是国际警察日呢)。所以这里虽然是“敬”在上,你可以理解为“警”而不是“尊敬”“敬爱”。
先简单说几句“警”字,“警”字也是内外两条线可以挖掘的字:外表端肃,内心存敬,是为警也。

以“警”意,加上马骇的外在场景去理解“惊(驚)”的古意,似乎是圆融的。

古装片里,县太爷惊堂木一拍,案子一审,惊堂惊心。我们相信,做错事的那个人,必在惊堂拍案里,瑟瑟发抖,不敢造次,竹筒倒豆,一一交代。
中医讲“惊”也讲“恐”,惊恐有别。惊为不自知,事出突然而受惊吓;恐为自知而胆怯,内生恐惧。

诗人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都有外因,事起不由人,惊心之感也由不得人啊。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得之若宠,失之若辱,是谓宠辱若惊。得道之人,论起人世俗务,轻轻一言,然修行需克服的业力不浅。

后世,有位卓越的诗人说:“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我年轻时读到这句话,迷恋那里面须弥顶上的悲凉,那悲,其实也是“警”内核里有的一份意思。后来,后来,才明白一些,其实他说此话时,已多少修得老子的宠辱之说,他后来也好好活在每个当下,并成为他人的,和自己的传奇。
泰戈尔访华时与辜鸿铭(右二)、徐志摩(左二)等人合影

修行到王维的境界,会反而心疼山林中被皎皎明月惊动的小笨的鸟儿吧,所谓“月出惊山鸟”,人闲桂花落的山林里,惊涛都在千里之外。
说回“惊”字,这个字后来被规范成这个样子:
但是,这个字到了简化字时,完全被抛弃了跟马的关联,写成这样了:
左边竖心旁表示和心理有关,右边“京”表音。

大概是源于上面说的,惊心之感吧。

也不要说简化成这样完全没有道理,有道理,而且有源流,因为伟大的文字改革家颜真卿大师真的也这么写过呢:
颜大师若穿越到今天,该是怎样的风采啊。

骏马嘶叫声已远。

好了,我们来测试一下吧。

明日惊蛰,说说惊蛰。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惊蛰”最早叫“启蛰”,后来为了避讳改为“惊蛰”,我倒觉得“惊”字更形象,更有动感。

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是为“蛰”;春天春雷响起,地气涌动,风气为开,蛰伏中的虫也被惊醒,是为惊蛰。

“惊蛰”翻译成英文是:The Waking of insects。总觉得不够生动、有趣,总觉得这翻译有点无力感。“每天一个字”的读者里有英文高手吗,来支个招如何。

春雷。

听上去应该没有夏雷那么暴躁激烈。

好难用图片表现。下面这张勉强算是吧。。。



桃始华。桃花绽放。



有鸣仓庚。黄鹂叫。



鹰化为鸠。鹰之幼鸟也孵化出来了?



农家无闲。惊蛰时节已是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耕种从此起。



发陈。晚睡早起,散步缓行。养生。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注意不是出去猛跑,是在庭院里大步走走。是要随性一些,对自己好一些,要去体察,内心的志向。

了解了关于惊蛰的这些,再来读陆游的《春晴泛舟》,就明了诗人为何自嘲“陈人”,为何欲上兰亭却又不上兰亭。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麴,我觉得是通“鞠”哈。古时一种用来踢打玩耍的皮球。

嫋,念niǎo,描写柳枝袅袅状哈。

好了,我们见到小虫惊而出走,也多一份警觉,气候之变,顺应是吉,祝大家惊蛰快乐。



再见!

我们也下周再见!



上期《田 篇》测试答案:1

本期测试答案下期揭晓

敬请期待下周新篇《雷,春雷的雷》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声明

本文由 一块璞玉 原创,每天一个字 独家发布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若蒙其他公号欢喜转载,请在发布24小时之后

转载时敬请注明出处,并在文章开始或最后放置下方二维码

且发邮件至xiongpu@hotmail.com获取授权

多谢理解与支持!
 点击上方二维码 即可订阅 感恩关注 同行喜乐


    关注 每天一个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