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5平米的房子售价80万,现如是不是已经涨疯了?

 

40年前的日本为了解决城市问题,于是造就了中银胶囊大楼,生活在地狭人稠的国家,天生有忍受小空间的能力。...



40年前的日本为了解决城市问题,于是造就了中银胶囊大楼,生活在地狭人稠的国家,天生有忍受小空间的能力。



胶囊房一个个狭小空间为加班应酬而未能赶上最后一班电车的日本男人提供了栖身之所。那个时期5平米的空间就已经售价80万,而同期中国尚未有商品房市场,所有的住屋基本都是国家分配的。



胶囊大楼从1970年开始兴建,直至1972年完成。总共包含了140块预铸建筑模块,每一个独立单位被设计为可以独立更换。目测每一小间的面积不超过5平米,与后来的胶囊旅馆相比,内部装饰更生活化。



这座建筑是上世纪70年代,一位叫黑川纪章的建筑师横空出世,上承厉勤节俭下启现代生活,将鸽子笼式的生活方式推向了顶峰。

每一个5平米的房间里,都有包含活动、起居和收纳空间,甚至还有独立的卫浴。



这种设计的灵感来自前苏联的宇宙飞船,所以实际上,每一个房间,都是一个活动的舱体,可以移动、拼接和堆积。





按照建筑师的规划,这些房间螺旋而上,每一个房间都是同样的面积、同样的配置,每一户居民都是平等的。他甚至计划每隔几年,就把大楼拆散重新拼装,这样每一户居民都能看到不同的风景、享受不同的光照和空气流动。





胶囊里的日常生活
后来由于日本房地产泡沫在上世纪90年代破灭,东京房价跌幅超过70%。现在银座附近的房价,大约合人民币6万/㎡左右,比泡沫时期少了差不多一半。

今天的中银胶囊塔,沦落为一座破败的公寓,因为年久失修,设备老化,热水系统早已瘫痪,早年建造时使用的石棉从墙体泄露,也造成了空气污染。





虽然中银胶囊房已成为过去式,但是胶囊概念仍然延续了下去,2012年12月在京都下京区新开张的9H Hotel,可以说是胶囊旅馆中的豪华版。
9H在时间上定义了住客的生活模式:1小时洗漱、7小时睡眠再加1小时的休息,共9小时。
之所以说它是豪华版,原因在于9H的内部设计和平面设计分别是由日本著名设计师柴田文江和广村正彰操刀的,蜂巢一样排列的睡眠格子由加固塑料制成,房间内部安装了人性化的操作系统,温度、光线、时钟和音乐可自行调节。
住客灵活设置时间,时间一到,会有“光”将住客照醒。旅馆有9层,共125个“胶囊”单间,提供的服务均属四星级水准。酒店中常见的用品这里一应俱全,从洗浴用品、到拖鞋、饮用水都是四星级,而且充满设计感。
这里同时接受男女住客,睡房、洗浴、休息区都做了明确的男女区分,充分考虑到了女性住客的安全及隐私。
9H旅馆的价格还是足够亲民的,每晚的住宿价格为4900日元(约370元人民币)。


纽约Yotel也源自日本胶囊旅馆的概念,但配备客机头等舱高级设备的Yotel,正进入寸土寸金的纽约市。
造价据说高达8亿美元,共23层,669个睡眠舱,每间面积约11平方米,分单人间和双人间。Yotel的创始人西蒙·伍德罗夫2002年乘坐头等舱飞往夏威夷的途中萌生了建造飞机头等舱式旅馆的念头,旅馆里高档床上用品、淋浴、平板电视和无线上网一应俱全。旅馆公共区设有餐厅、Spa等服务设施。
在Yotel住一晚价格不菲,平均需要200美元,相当于三星级酒店的价格。

最天然的奥地利公园旅馆与日本和纽约的胶囊旅馆比起来,奥地利达斯公园旅馆无论从大小还是造型方面都更符合“胶囊”这个概念。

混凝土管旅社,流浪气质满满
旅馆单间是用混凝土排水管改造成的,这曾经是乞丐们的栖身之所,但是现在变得更体面了:双人床、储物空间、照明灯、电插座、羊毛毯和轻质棉睡袋让冷冰冰的水泥管看起来更像是个简易却温暖的小家,唯一不便的是卫生间、淋浴、酒吧和咖啡馆都设在旅馆房间外面。



所幸的是,旅馆坐落在多瑙河畔,出了门就是自然美景。安全问题不用担心,因为每个“房间”都设置了密码锁。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收费由住客自己决定,给多少都行。

最迷幻的俄罗斯“睡盒”Sleep Box,睡眠盒子,这是为那些想在机场睡个好觉的人设计的。包厢面积只有2.8平方米,高2.3米,床占到房间近一半。
房间内有通风系统、液晶电视、无线上网、电源插座和行李空间,还装有除菌石英灯,在每位住客离开后进行消毒杀菌。房租实时计算,从15分钟到几小时不等。
原先的胶囊房是为了解决人口稠密,土地稀少的地区住房问题,现如今这个胶囊房的概念仍然沿用下来,节约了一定的空间。


    关注 赞设计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