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灯彩丨石城灯彩:样样规矩不离灯

 

江西灯彩丨石城灯彩:样样规矩不离灯...

点击上方“赣江源文话”可免费订阅哦!




石城灯彩是客家地区传统的民间习俗,已有千百年的历史。2008年,以石城灯彩为内容的“石城灯会”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石城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石城居民,90%以上均属客家人。从秦汉开始,客家先民们陆陆续续携家带口,不远千里来到石城开垦荒地、筑室定居。石城灯彩最早起源于南唐时期。石城古属楚越,唐代初期石城的生产力落后,人们无力抵抗自然灾害。南迁的中原先民们利用中原舞龙求雨的形式,祈求家口平安、丰登大熟。当时的石城没有彩布和彩纸,先民们就用稻草扎成龙形。这是石城灯彩的雏形——“秆龙灯”。经过积年累月的发展,石城客家人在舞稻草龙的基础上发展了众多灯种。石城民间渐渐形成了“事事当中有规矩,样样规矩不离灯”的习俗。
石城人世世代代对灯彩的偏爱,还与其方言土语以及色彩爱好有关。石城称男性为“丁”、石城方言“丁”和“灯”均是同音。故隐喻“灯”为“人丁兴旺”“丁财两盛”的吉兆。另外,灯彩色彩红彤亮堂、鲜艳华丽,是兴旺发达、欣欣向荣的象征。

石城灯彩集灯具、音乐、舞蹈、美术、剪纸、竹木工艺于一体。无论是灯彩表演,还是道具的制作都非常讲究,不同的灯彩寓意也不同,如祈求丰年的“秆龙灯”“荷叶灯”,喜庆丰收的“五谷灯”,驱凶辟邪的“蛇灯”“板桥灯”,庆团圆的“走马灯”“嫦娥奔月灯”等。不同的灯,其神、魂、韵、艺、灯、曲、歌、饰、乐也各不相同。
在石城,见得最多的是“茶篮灯”。“茶篮灯”还有一段美丽的佳话。秦末人刘瑶英,被玉帝封为灯仙,与“通天寨”猎户儿子结为夫妻。偷偷地将天池边茶树苗带下七棵,栽在通天岩边马栏里,成为芳香可口的“通天岩茶叶”。“通天岩茶叶”晋贡朝庭后,皇上品茶,龙心大悦,特赠百叶宝伞一把,命太监带银两千两送贡茶人返乡。抵县时值正月十五,刘瑶英率领男女百姓手执各种象形彩灯,与执百叶宝伞的丈夫载歌载舞。于是,男手拿宝伞,女手提或肩挑茶篮,亦歌亦舞的茶篮灯便传承了下来。

石城灯彩可分为娱乐性灯彩、祝颂性灯彩、祈祷性灯彩和祭祀性灯彩四大类。石城地域内的客家先民们,为了满足不同场合、不同内容和不同目的的不同心理需求,赋予石城传统灯彩丰富内涵。
据乾隆年间《石城县志》记载,“元宵前后,城市挨户悬灯于门两半,星桥辉煌若画,兴酣者张鼓乐……乃终月罢。”春节,石城人用最红火的灯彩来庆贺。“迎灯接福”是每年春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除夕夜,家家户户到祖宗祠堂里迎灯接福守岁团年。大年初一,敲锣打鼓送灯向祖宗拜年,各乡各村接灯进福祈求吉祥如意、招财进宝、丁财两盛。从正月初一到元宵夜,龙灯、茶蓝灯、狮灯、蚌壳灯等等各种不同形式的灯队遍布城乡,挨家挨户舞灯祝福。

二月花节,是石城民间结婚嫁女的最佳传统节日,许多人家张灯结彩嫁女还亲。三月清明节,各村各房悬灯扎彩开祠祭祖。四月禾苗节,青苗茁壮祈求丰年,儿童们成帮结伙,田间地头,到处可见川流不息的“秆龙灯”。五月端午节,打醮祭祀放“河灯”,超度溺水亡灵。六月尝新节,新谷登场喜庆丰收,新来酿酒猜拳行令,家家高挂“五谷灯”,迎接五谷神。七月中元节,驱鬼避邪施放烟火,打发孤魂野鬼祈求平安,“蛇灯”“板桥灯”串村绕屋。八月中秋节,家家厅堂高挂“走马灯”、“嫦蛾奔月灯”。九月重阳节,秋高气爽果飘香,合家老幼登高眺远,迎门高悬“花果灯”、“寿桃灯”,共祝老人增福增寿享晚年。


文章来源:公众号方志江西

关注赣江源文话,分享石城文化





    关注 赣江源文话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