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呆!他做的灯居然有几百万个针孔!

 

有灯为伴,人生精彩。...



▲点击关注 | 收藏每一个中国人的匠心





硖石灯彩 | 硖石灯彩主要流传于浙江省海宁市硖石镇。早在唐僖宗乾符年间(874-879),硖石灯彩即已誉满江南。硖石灯彩工艺独特,其制作主要以拗、扎、结、裱、刻、画、针、糊“八字技法”见长,尤以针刺花纹精巧细美取胜,制作精巧,细腻秀丽,玲珑剔透,经千百年的锤炼,成为融声、光、电、建筑、书、篆、画等多种艺术于一体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名录。



▷ 硖石灯彩,一盏灯有万孔针。[/b]

每年元宵,最热闹的,就是灯会。火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游人如织,赏花灯的,猜灯谜的,拍照合影的……满大街都是喜气洋洋的过年氛围。

那时候的我要是见识过硖石的花灯,一定会惊奇不已吧——据说一盏大型的灯可能有几百万个针孔,而且还是全手工刺出来的,真是让人意想不到啊——如今当我近距离观察它时,就是这样的心情。



硖石的花灯有个专门的名词,叫“硖石灯彩”。硖石是地名,隶属海宁市;“灯彩”则是“灯里透彩”的意思。

古时硖石作为浙北地区的重要县城,商贸十分繁荣。米布丝药等商号会在一年里的空闲时段,动员伙计们一起做灯彩,等到正月十五的时候,就拿出来比赛,看谁家做得最好。

这或许是硖石灯市最有趣的地方,不以盈利为目的,只因兴之所至。玩,反而能达成不一样的境界。到南宋的时候,硖石灯彩已成为朝廷岁贡,装点都城。
▷ 师父:少年,跟我学灯吧![/b]

为进一步了解硖石灯彩独特的制作工艺,我们特意拜访了硖石灯彩的代表性传承人孙杰老师。孙老师的工作室在古色古香的南关厢历史文化街区,街区内挂满了灯笼,很有节日气氛。工作室分上下两层,堆满了各种材料和半成品。同事们忙碌着,孙老师忙里偷闲,点了一支烟,坐进藤椅里接受我们的采访。
硖石灯彩里的八大技法,是孙老师的师父,灯彩艺术大师孙惟君先生总结的,主要分为:针工、拗工、结彩、扎工、刻工、糊工、裱工、绘艺等。

实际上在真正的制作中,远远不只这些,有些技法已经用更先进的技术来代替,比如“焊接”接替“扎工”,使得框架本身更为牢固。在灯光和动力技术上,也使用了更为安全可控的方案,比如节能灯、微型马达,而不再是易燃易灭的蜡烛。















孙老师从事灯彩制作已经有20多年,但起初他对这件事情是很排斥的。“我觉得做灯笼是女孩子做的事情。”所以当孙惟君先生问他“要不要跟我学灯”的时候,他拒绝了。
此后的两三年,他一直和先生保持着联系,看着先生专注做灯彩的样子,他的想法转变了,觉得“学灯真的不错”。“我说了这么一句话,他高兴得要命。” 1991年,他正式跟随先生学习。

先生喜欢做灯彩,也喜欢教人做灯彩,无条件地教。他的家里总是聚着一大帮学手艺的年轻人。正月十五的时候,他们一起把做好的灯彩卖出去,先生把得来的钱分掉,再做一桌子菜给大伙儿吃。


“我们很开心的。很可惜,他1998年过世了。”孙老师陷入了回忆,讲起与先生的往事,几度哽咽。

以前是先生教他,现在,是他教孩子们。他的工作伙伴中,有三个是他的学生。说起徒弟,他满心骄傲,他们很出色,他希望他们以后能够独当一面,制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他也在少年宫和中学里开班授课,通过手把手的教导,把文化传承下去。


▷ 前路有灯,心中有光。[/b]

做灯是件很清苦的事情。但你知道最难的是什么吗?不是制作,而是安装。正月很冷,零下的温度里,刮风下雨或落雪结冰,他们需要在短时间里把灯彩安装好,确保它们能正常运行。
“我有一次到嘉兴,我带人过去安装东西,下雨。就是正月十五以前嘛。等到我们把那个东西安装好,我们五个人,身上全部是湿的,包括内衣、内裤,全部是湿的。然后我们马上赶回海宁换衣服,然后换好以后,我们再到那边去,办完就是湿的,苦得要命,真的苦。”
碧海潮生,月下赏灯。我想,在温馨快乐的节日背后,是很多我们看不见的辛劳和汗水,默默地为人们奉献着自我。一盏灯彩,照亮新一年的希望,也温暖着前行的人们,心里有光。
那个年代的爆款点心,你有吃过吗?

蓝与白,浸润江南千年的布艺色彩


    关注 GUYU谷雨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