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篡改和遗忘的传统

 

中国文化东方魅力...





有着数千年文明的古老中国广博而深厚,在历史的兴衰演替中,一代又一代祖先用智慧累积传统。

然而除却一些封建气味过于浓重的习俗,我们渐渐地遗忘或者篡改掉了许多。

任侠之气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侠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影响所及遍布社会的各个阶层,绵延两千余年而不绝。侠起源于墨家,所以后世的侠客们都恪守着兼爱非攻的原则,任侠们多有一腔热血,激情澎湃,追求社会平等、助弱扶贫;

另一方面又多身怀绝技,却不甘为统治者驱使,不为功名富贵出卖自己,宁愿走向民间,独来独往,或隐姓埋名,或长啸狂歌于市井酒肆,惊世骇俗,无视家法国法,特立独行,视权力财富如粪土。这种爱憎分明、热烈偏执的感情表达方式,现如今已被世俗消磨殆尽。
诗词曲赋




无数次畅想着与君相约青梅之下,煮酒论道,吟诗作赋,会是何等的惬意和畅快。而现如今,已经没有几人能够诵出几首唐诗,几句宋词,他们了解的诗词曲赋,不是鲜活在线装书中的笔墨里。而是那些街头巷尾播放的,所谓中国风歌曲。

《全唐诗》有42863首,《全宋词》有19990首,这仍只是中国诗词曲赋的一点零头。面对如此浩如烟海的宝藏,古人感叹岁月命短,恨不能穷尽一生得窥全貌。

“醉里挑灯看剑”的气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情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思,已经被污染的闻不到一点气息。
经典和人




数千年的文明演进历程中,出现了太多的经典故事和慷慨人物,君王政客纵横捭阖,文人骚客放浪形骸,忠勇猛士小看生死,他们的光辉形象在每一位国人的思想里留下印记,或是敬仰,或是膜拜。

然后他们不可能想到,千年之后,他们铸就的经典却抵不过俊俏的脸庞,抵不过华丽的着装。而过往发生过的凿壁偷光、卧冰求鲤、茅庐三顾等等,似乎很难发生在当下,更多的却是尔虞我诈和小人之心。
佳节吉日




或许我们现在仍能看到每逢佳节的车水马龙,但是距离我们老祖宗对节日的顶礼膜拜程度相差十万八千里。

且不说漫天纷飞的商业行为,人们对于节日的着重点,变为了送礼、酒桌相会、扎堆出行,而我们的祖先呢?譬如在宋代,人们拜年一般不进门儿,流行送“飞帖”,相当于今天的贺卡之类,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即承放飞帖之用。

《清波杂志》里说:“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看似人人慵懒,实则雅趣十足。“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香道




香是自然造化之美,人类之好香为天性使然。从早期的简单用香,到后来的富有文化气息的品香、咏香,体现了人类热爱自然的积极情趣,表明了人类安逸从容的生活态度。

古人通过眼观、手触、鼻嗅等品香形式对名贵香料进行全身心的鉴赏和感悟,并在略带表演性的程序中,坚守令人愉悦和规矩的秩序,在那种久违的仪式感中追慕前贤,感悟今天,享受友情,珍爱生命,与大自然融于美妙无比的清静之中。

琴声遍林,书卷满地,清流激湍,竹风轻扬,古人的向往和追求,本应该传承千年而不衰,却渐渐的被误解甚至遗忘,或许我们都有一颗抱朴于竹林水涯法人心,却被世俗琐事困扰难以脱身,时光匆匆中,我们成为了自己曾经厌恶的那一类,忘记了理想,直到终老。


    关注 南红收藏联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