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我康复脚踝扭伤

 

就这样,一动不动得握着受伤的脚踝约1分钟,待疼痛稍有耐受,第一步,检查是否可能合并骨折:内外踝尖后侧面都无骨...

就这样,一动不动得握着受伤的脚踝约1分钟,待疼痛稍有耐受,

第一步,检查是否可能合并骨折:内外踝尖后侧面都无骨压痛;尝试着左足着地,还能减重跛行,OK,没有骨折,仅是外侧韧带损伤。

第二步,单腿活动(尽量患足制动)找来机能贴布,保护固定、轻度加压包扎。由于疼痛和自我贴扎的不方便,选择最直接快捷的贴法。

第三步,冰箱找冰,每隔2分钟改变冰敷的部位,间断冰敷1小时后,感觉疼痛明显改善,当时是酱紫。
第四步,患腿抬高,最适负荷是休息。

约四小时后,疼痛明显好转,外踝局部组织轻度肿胀,重新贴扎,加用爪形贴法,改善局部组织的肿胀,并继续冰敷,最适负荷可在室内缓慢减重跛行(以不引起患处疼痛为度)。
第二天,疼痛减轻,无明显水肿,正常上班,患侧可减重平地行走,上下楼梯仍有明显疼痛,休息时继续冰敷。由于下肢多数处于下垂状态(建议有条件者,活动后抬高患肢),傍晚回家后,发现外踝局部组织轻度肿胀,疼痛无加重,予针灸和贴扎,并继续冰敷,并抬高患肢,减少活动量。
第三天,无明显疼痛、水肿,上下楼梯有轻度疼痛,避免患腿全负重,余无特殊处理。一周后,恢复正常,无红肿、疼痛及活动受限。

人生第一次足踝扭伤,处理上基本遵循了POLICEMM的原则。因为疼痛还能耐受,所以并没选用药物。关于“最适负荷”,除损伤后4小时,是制动休息,随后则是循序渐进,以耐受为度,增加运动负荷量。而其中机能贴布贯穿始末,不仅是保护、固定、加压包扎,还能:

慢性踝关节不稳的功能锻炼



踝关节损伤后如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造成踝关节不稳定, 踝关节不稳容易再次发生踝关节损伤,长期反复的踝关节损伤形成慢性踝关节不稳,可继发创伤性关节炎,严重影响踝关节功能。

慢性踝关节不稳可分为功能性不稳和机械性不稳。机械性不稳指的是踝关节稳定结构薄弱或关节松弛,可见距骨异常前移>5mm或距骨倾斜>10°。功能性不稳定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生的踝关节扭伤,对踝部控制能力的不确定,以及控制无力,可伴有或不伴有机械性不稳定;对机械性不稳定,术治疗后可以获得满意效果,但若伴有功能性不稳定,则可能残余部分症状。

踝关节功能性不稳定的可能原因大致有

(1)踝关节周围的肌肉组织功能的下降;

(2)踝关节周围韧带耐受性减弱;

(3)踝关节周围的本体感受器受到损伤,当踝关节发生严重的内翻时外侧韧带就可能会断裂。
踝关节功能锻炼不仅是对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最佳康复方法,也是足踝损伤后预防踝关节不稳的有效手段。
功能锻炼的主要目的是增强踝关节周围各韧带肌肉的力量、协调性和耐力,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将功能锻炼分为四个阶段,如下图,每阶段持续6天,每天6-10分钟,每个动作以耐受为度持续20-60s,3-5次/组,每日3组。
 第一阶段,增加踝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基本动作包括脚背屈、跖屈、踝关节内外翻运动、提踵练习、足跟行走、前脚掌行走。








第二阶段,在继续第一阶段锻炼的基础上加强患肢的负重练习,协调性训练,如脚绑沙袋前脚掌走、脚绑沙袋提踵练习、脚部绕环练习、脚掌外侧行走,注意沙袋的重量要适宜,太轻达不到效果,太重会加重踝关节的负荷,进而引起更为严重的损伤。
第三阶段,针对患肢跖屈背屈具体的肌肉、韧带做力量和协调性训练,如单脚提踵练习、勾脚侧压腿练习、单脚支撑跳跃、坐椅脚背屈练习。临床研究认为跖屈背屈踝肌肉韧带是影响踝关节不稳的因素,再加上第一、第二阶段对第三阶段的累积效应,因而第三阶段在四个阶段中对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最有效。


第四阶段,则是加强足踝关节的本体感觉训练,如跳绳练习、平衡球练习、登山机练习、屈腿提踵练习、坐势脚背屈与跖屈。
总结

对于足踝扭伤,急性期的处理和功能锻炼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运动损伤的预防,强运动损伤的防范意识,如穿合适的鞋子、运动前的热身运动、清理好运动场地、穿戴护踝及保护性贴扎等足踝的保护。
关于心碎乌托邦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尽快删除

本微信只做学习交流之用,我只是搬运工!

分享是一种快乐,好的知识我们一起享用
更多干货,敬请期待
常与他人分享,也是一种美德
尊重本心真心,真诚处事待人


    关注 心碎乌托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