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女德 班昭之《女诫》专心篇之一

 

尊敬的各位师长、善友:早上好!【礼,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如果丈夫没有了妻子,就没有人辅助祭...



尊敬的各位师长、善友:早上好!

【礼,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

如果丈夫没有了妻子,就没有人辅助祭祀祖先,不得不再娶。因为祭祀祖先,是传承家道的重要活动。(这里说的“娶”指正娶的妻子,纳妾不能叫娶。)“夫有再娶之义”是指男人离婚或丧偶之后可以再续弦。

妇无二适之文,是说女人不能同时伺候两个男人,而不是说女人被男人抛弃了或丧偶后不能改嫁,古代也没有禁锢女人丧夫再嫁,能做到从一而终当然很好,更会被子孙尊敬。

韩非子在《忠孝》篇中说:“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

时过二千年的今天,讲“妇无二适之文”也不会被人接受,这是一个强调男女平等的时代,女子再嫁或多次再嫁也不会被人说长道短,但现实中离异或丧夫后,带着孩子再嫁的女人获得幸福的并不多。如果没有孩子会单纯一些,也会少许多麻烦,如果有孩子,虽然独自抚养孩子很辛苦,但比起组合家庭带来的各种矛盾,母子相依为命的辛苦算不了什么,也许母子相依为命更让孩子懂得感恩和立志!

婚姻虽然表面上是两个人的结合,实际上关联着两个家族乃至两个人背后的社会关系,如果两个人都带着孩子再组合家庭,关系过于复杂,要花心思处理好这些关系不是容易的事,没有宽容的心量和格局很难处理好组合家庭复杂的关系。既然有处理好组合家庭复杂关系的智慧和心量,还不如把智慧放在独自抚养孩子身上,自古以来,历史上很多的节妇,她们培养出来的孩子,都非同一般。

圣母颜征在,在孔子约三岁时,孔父就去世了,家境非常贫苦,但孔母带着年幼的孔子开办了一间私塾,以微薄的收入维持生活。孔母虽然生计维艰,仍尽力让孔子受良好的教育,不到十岁的小孔子,在母亲的教导下,学完全部发蒙功课,孔母把全部的精力都倾注在对孔子的培养上,虽然孔母在孔子十七岁时仙逝,没有看到儿子被后人誉为“万世师表”的那一天,相信她的仙灵早在九天已经感知到儿子用一生的时间为天下大同作出的努力,孔子成为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这与孔母清净守节,全心抚育孔子不无关系!

中国历史上四大贤母无一不是年轻守寡,(孟母、岳母、欧母、陶母)这四位母亲都是独自抚养年幼的儿子,那时的妇女只靠纺线织布、剪裁刺绣这点手工赚点辛苦钱維持生计,比起现代社会的母亲养育孩子更不容易,凭着母性坚忍的耐力,含辛茹苦把儿子培养成圣贤,虽然她们一生过得很清苦,但她们用自己的生命为世人养育了与日月同辉的贤人,这是何等的功德!

清朝尹会一的母亲也是二十七岁守寡,不仅要养育儿子,还要孝养四位老人,她自己的父母和公公婆婆。她靠纺织孝养四位老人、抚养儿子,把儿子尹会一培养成国家将才,乾隆皇帝深受感动,亲自赐给她“御妇节妇”的称号。

女人如果二适,就不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培养自己的孩子身上,心念难做到专注,因为再婚要花很多精力放在夫妻关系的相处上,或许为了稳固家庭,可能还会生孩子,又有更多的杂务,哪有精力和时间放在原来的孩子身上呢?

许多人看到“妇无二适”认为是封建社会的糟粕。

我们的祖先是有智慧的,不会把糟粕传承给子孙,天下的父母祖辈无不期待子孙后代幸福美好、平安吉祥,哪会把糟粕给子孙后代呢?面对祖先的教诲,我们以真诚心、恭敬心去聆听祖先的苦口良言,是不会吃亏的。

  末学张雪无限感恩!微笑鞠躬!


    关注 张雪老师女德课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