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打货”“滴滴打人”“滴滴打房”会全面来袭吗?

 

未来趋势一定是人与人互相服务,当经济不景气时,总理最希望的是全国人民每人都长出一条尾巴来,这样经济一下就活了,因为给尾巴按摩的、给尾巴焗油的、给尾巴戴套的、给尾巴拍写真的,这得多大的经济增量!...



第二次讲“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思维”,这次从容多了。

 不被嘲笑的梦想是值得去实现的,不够跨界的讲座是不值得来显摆的。

当然全是纸上谈兵。

这一年看了一些经济学方面的通俗书,这次修改课件又查了很多资料,上个社团课似乎还能对付,至少把书上看到的、讲座里听到的,我懂的,清晰地介绍给学生。口号是:“我只是商业知识的搬运工。”

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有六点值得注意:多元化、重体验、追流量、抢时间、注重人的价值、防止别人“变道”。

                   1.

你爱萝卜头,我爱大白菜;你看你的“潘金莲”,我追我的《小时代》;你买你的“哎嘞喂”,我买我的马桶盖。审美多元化,消费多元化,冲动很常见,理性也普遍,奢侈品的标记再也不像上世纪的梦特娇,印个硕大的红花,怕别人看不见,我穿名牌我知道就好,不用别人羡慕。研究这一现象的公司连做宣传单都是无非考究的,超市宣传单对象是发给大妈的,一定要做大点;健身房的广告单一定高端、一定要小、一定不能超过150个汉字,不然就因为这点,人家连你的宣传单都赖得看。

                 2.

体验经济还有巨大市场潜力,新型中产阶级还没有过把瘾呢,便捷一点点,改进一点点,大家都愿意付费。当年日本车只是多加了个茶杯座就能横扫美国市场,现在手机修正一点点就可以从2000卖到5000。商家不得不拼体验,把用户需求做到极致,饭店都有WIFI,社区银行一定要装咖啡机,科大讯飞的研发经理天天到办公室里问大家使用平板有什么不方便,微信加个广告也一定放在你朋友圈的第5条,不能让你反感。未来趋势一定是人与人互相服务,当经济不景气时,总理最希望的是全国人民每人都长出一条尾巴来,这样经济一下就活了,因为给尾巴按摩的、给尾巴焗油的、给尾巴戴套的、给尾巴拍写真的,这得多大的经济增量!

                 3.

微信的商业模式值得关注,这叫进化型企业,它解决了流量的不断增长问题,互联网时代谁能让人群聚集谁就能赚钱,微信赚钱自然也就不发愁了,它就像个生物,可以自由生长,长得十分庞大,无法阻挡。

第一代,先是做“点”,针眼切入,主要是体现其工具功能。即为大家提供一个便捷的工具,发信息不用钱,还能语音对话,当时的口号是“免费对讲机”。

第二代,是做“线”,线状裂变,可以发朋友圈,可以设公众号,这样你就离不开了,用户会自发发展,自己服务。你用各种方式让你朋友也要加入这个团队,比如朋友问你“最近忙什么”,你就会说“没看我的朋友圈吗”;商家也想让你加入,扫了他店里的二维码,他就有优惠券来送。

第三代,是做“面”,平台发展,微信开通了支付功能,可以商业变现,腾讯的几乎所有的功能都丢到微信里来处理,丢进来,就会加速,就会弹射出去,做什么,成什么。

第四代,是做“体”,生态衍进,电商卖给京东加个按钮、视频也加个按钮等,这些都是腾讯的业务线,而不再是生命线,于是马化腾就有了话语权。

哪里有比大家都依赖、都离不开的商业模式更好的模式,微信做到了。

                4.

快节奏的时代,什么最珍贵?当然是时间。谁抢占别人的时间,谁就能赚钱。最好能让所有人早上蹲坑时都在对着你的公众号“晨读”,美好一天,从你的公众号开始,你哪有不赚钱的道理? 疯狂的广告,是抢占市场,更是为了抢占时间,为什么那么多免费体验?为什么新东方有暑假1元班?就是想抢占你的时间,只要把人聚集到一起,大家一起把一部分时间交给商家,他们就能赚到钱。

                5.

人的价值很重要,人的品牌很值钱,对人的信任可能是消费的最重要的动机,人的影响力可能要超过品牌,明星从做代言到直接说是自己开办的业务,利用口碑大赚其钱,利用粉丝创造经济,人们越来越关注人在企业中的价值,董明珠小姐这么不温柔,也站出来的为自己的格力代言,绝不是省广告费这么简单的事儿。吴声写的《超级IP》一书认为,具备超级IP的人具备独特内容能力、自带话题的势能价值、持续的人格化演绎、更有效率的流量变现能力。人,不容忽视。只想着打产品品牌,而忽视企业家的个人魅力,在互联网时代可能要落后的,海尔这么多年的品牌市值,竟然还不到一个新发展的手机品牌市值的四分之一。

                 6.

另外,不能不提一下滴滴打车这个事。

当初滴滴与快的每天洒几个亿酣战时,那些小的叫车软件公司就应该认识到,要么回家,要么快点卖给他们中的一家,这个市场不能再玩的了。当二者“战略合作”之后,市场上几乎所有叫车软件都销声匿迹,悔不该呀悔不该,想趁鹬蚌之争,得渔翁之利,还是没看懂市场呀。

但这故事还有续集,滴滴打车很快“变道”,变到滴滴专车上,又变到滴滴代驾上,其体量太大,别人没法抗衡,而且顾客不想下那么多APP在手机上,一个滴滴就够了,他已经占了三个车道,后面的车没法走,完全被堵住了,以后会怎样,堵在后面的公司不乐观。有人不信,你查一下,2016年经历了股市大跌,大家都以为富豪们都没少亏吧,错喽,胡润富豪榜已经宣布了,他们财富反而多赚了10%。如果你不是一个自控能力强的人,做不到“见好就收”,就离股市远点。

故事还会不会有续集?

比如会不会出现“滴滴打货”“滴滴打人”或者“滴滴打房”?当物流公司需要养庞大的司机队伍,要管理,要有车队,要有专门的仓库、停车场,每天要有大量在互联网时代不必要的支出,怎么和手机上一个软件抗衡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的物流公司、家政服务平台、找工作的中介、房产中介,你们准备好了吗?



长按上面二维码识别、关注本公众号,每天分享,欢迎交流。


    关注 从良老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