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不止四宝--笔搁

 

这次真的是笔搁!!...

笔的搁置
笔的搁置,早期有笔床和笔格。笔格使用的时间很长,其间变化不大,并且它的变化几乎没有受到家具发展的影响。而宋代笔格的增添新式,则与时代风气以及室内陈设相关。早期,也称砚山,与砚屏一样,皆起于宋人的爱石,唐代已有士人的湖石之好,但到了两宋,案头山石才成为风气。
山东北齐崔芬墓墓室壁画中的屏风画
山西太原北齐东安王娄睿甬道壁画中的笔格
是目前所知最早的两例。
此式直到隋唐、辽、西夏,乃至宋元
都没有很大的变化
南宋赵希鹄《洞天清禄 · 笔格辩》:
象牙、乌木作小桉,面上穴四窍
下如座子,洗笔迄,倒插桉上
水流向下,不损烂笔心。
这是传统笔格的基本样式










此外流行的品种则有珊瑚笔格或曰笔架
多是用作书写过程中的停笔
珊瑚笔架虽然先已见于晚唐罗隐的诗作
不过到了北宋它才变得热闹起来
珊瑚笔架到各种故事多见于北宋
名品则推米芾《珊瑚帖》中所绘
得自节相谢景温的一件
虽笔画不能称佳
但戏写其形的挥洒中颇见得色
不过两宋最受宠爱的笔格还要说砚山
便是后来通称为“笔山”者
砚山是砚的别一种
其实该说它本来是“山”
砚不过是兼职
叠山砚的出现也应该追溯到唐代
砚山最著名的一个故事仍是与米芾有关
即原为南唐后主珍爱的三十六峰
石砚山亦即砚山
江南国破
砚山流落民间
辗转为米芾所得
后来又用此转易丹阳近水之居
海岳庵
只是它未成为宝晋斋中物之前
大约没有“砚山”之名
砚山以米芾的故事而叫响
山或有池可以为砚
峰峦又恰好搁笔


砚山、笔山并无一定
而宋人一片深心尽在于“山”
至于可为砚,可置笔,可作砚滴
皆次也
大约天然山石有池发墨
又可涵水者毕竟不多见
于是笔山渐得专用
天然巧石作笔架
以山峰多者为佳
然而天然而可入赏鉴者究竟难求
因此渐渐峰峦造型多为人工


再以后
石雕之外
尚有陶瓷、水晶、漆木、铜
等等
名字也渐演变为笔搁































    关注 墨铭奇妙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笔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