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 哲学 宜生

 

人生需要有信仰,信仰不一定要信教,哲学是人们建立信仰体系的基本途径,哲学信仰体系的建立应以宜生作为出发点和核心价值。...



信仰 哲学  宜生

陈洪泉

人生需要有信仰,信仰不一定要信教,哲学是人们建立信仰体系的基本途径,哲学信仰体系的建立应以宜生作为出发点和核心价值。

人生需要有信仰

人生在世,大概都需要有一种信仰,都需要为自己找到或建立一套信念或信仰系统,以此作为生活的依托。信仰可以为人生设立目标和方向,提供价值和意义,使人不再仅仅局限于现实的世界和眼前的利益,而且能够超出于当前的现实世界之外,在有限的人生中找到无限的意义。人们一旦选择了某种信仰,就确定了自己的人生意义或人生价值,就会把它作为一种生活的精神寄托,倾注自己的全部热情,往往可能达到虔诚甚至狂热的程度,就会以此作为行动指南,为实现信仰所确立的理想目标而自觉奉献自己的力量。只有找到或建立了自己的信仰体系,一个人在生活中才会感到有着落,有奔头,才能在现实生活中安身立命,在终极关怀上感受到人生的意义。所以人不能没有信仰,没有信仰的生命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迷失方向,就会感到苦闷、空虚和彷徨,茫然不知所措。

信仰不一定要信教

许多人的信仰体系都是由宗教提供的,信教是许多人建立信仰体系的基本途径,笃信某种宗教成为许多人信仰的基本方式。但信教并不是建立信仰体系的唯一途径,也不是最好的途径。信仰不一定要信教,人可以不信教,但不可以没有信仰,宗教不一定永恒存在,但信仰应该是永恒的。当人们对宗教信仰产生怀疑时,往往都会努力去寻找一种宗教的代替物来建立自己的信仰体系。例如,蔡元培曾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陈独秀提出以科学代宗教,梁漱溟提出以伦理代宗教,冯友兰提出以哲学代宗教,孙中山提出以主义(意识形态)代宗教等等。功利主义哲学家约翰•密尔在其《自传》中谈到阅读边沁著作时感受曾说到:“当我读完最后一卷时,我就像完全变了一个人。边沁所主张的‘功利原则’,确实成为我思想的基石,把我所有分散零碎的知识和信仰融合在一起,使我对事物的概念统一起来。现在我有了思想,包括:一个信条,一项主义,一种哲学,而且,如果从宗教这个词最正面的意义而言,我也算有了一种宗教信仰。宗教的传播和灌输,值得作为一生的重要目标。”(麦马ong著《幸福的历史》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305-306页)密尔在功利主义中找到了自己的‘信仰’,也就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并为此努力一生,他自己也成为的一位功利主义的大师。

哲学是人们建立信仰体系的基本途径

哲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可以帮助人们建立信念信仰体系,人们学哲学、做哲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为自己寻找和建立这样一个信念信仰系统。我们常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价值信念系统就是系统化理论化世界观的重要内容或者说是核心内容。冯友兰认为哲学是对人生有系统化的思考,其主要功用就在于提升心灵的境界,也是说哲学是一个人生的信念信仰系统。冯友兰在其《中国哲学简史》中写道,放弃了宗教的人,若没有代替宗教的东西,也就丧失了最高的价值。不过幸好除了宗教还有哲学,为人类提供了获得更高价值的途径,这是一条比宗教提供的途径更为直接的途径。因为在哲学里,为了熟悉更高的价值,无需采取祈祷、礼拜之类的迂回的道路。通过哲学而熟悉的更高价值,比通过宗教而获得的更高价值要纯粹的多。在未来的世界,人类将哲学代替宗教。人不一定应当是宗教的,但是他一定应当是哲学的。他一旦是哲学的,他也就在哲学里满足了对于信仰体系的需要。实用主义哲学家威廉·詹姆士认为,哲学不是孤立的、客观的、对绝对真理的追求,而是人们试图找到一种能赋予他生活以目的和意义的世界观。哲学不是一个技术问题,它“不烤面包”,但它能用来鼓舞我们的灵魂,它是对生活的真正深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的一种领悟,哲学的一个主要的实用目的,就是赋予一个人的生活以意义。他所说的也就是要哲学应当也可以为人生找到一个信念信仰系统,以此作为自己生活的依据。

宜生理应是建立哲学信仰体系的出发点和核心价值,建立以宜生为核心价值的信念信仰系统是哲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哲学信仰体系的建立应该从人的本性出发,将人的本性需要作为信仰体系建立的立足点。人的生活是自成目的性的活动,生活的目的就在于生活本身,任何超出生活的东西对于生活都是没有意义的。人都是有着现实的、多方面需要的人,人的需要与人的本性是同等程度的范畴,人的本性主要体现在人的需要上。生活就是人们使用各种生活条件以直接满足生活需要为目的的各种活动。生活需要是人们生活活动的原动力,生活的根本指向是生活需要的满足或实现,满足生活需要是一切生活的根本目的,或者说生活的本性就是实现或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我们把这种生活需要的满足称之为宜生,生活就是一种宜生活动。按照生活本性而生活就是按照生活需要而生活,就是要使生活需要得到越来越多的满足,即不断提高“宜生度”。生活的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宜生度,使包括自己在内的越来越多的人的生活需要得到越来越好的满足。我们可以把这种以提高宜生度为根本目的的生活价值观称之为生活的宜生观或宜生价值观。树立生活的宜生价值观是满足人们意义需要的根本途径,也是从哲学上建立人生信仰体系的基本途径。

树立生活的宜生观就是要把不断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作为生活的根本目的和意义,把宜生作为生活的最高原则。人们的各种生活活动,所做的各种事情,都要与人们的生活需要相适宜,有利于满足生活需要,有利于防止或避免危害生活需要的事情。生活的宜生观把满足生活需要作为生活的出发点和核心价值,既包括宜自己之生即对自己生活需要的满足方面,也包括宜他人之生即对他人生活需要的满足方面,而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主要表现对他人生活需要的满足方面。

(陈洪泉,微信号:chq13668866292,微博:陈洪泉qd。欢迎关注并指正)


    关注 陈洪泉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