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科小镇五泉镇成功因素及其借鉴意义

 

杨凌区五泉镇入选第一批国家级特色小镇成功因素分析,以及对其他特色小镇建设的借鉴意义...

五泉镇鸟瞰                   图片来源于网络
前言
2016年10月14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正式公布127个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这份127个特色小镇中有15个农业服务型小镇,陕西省境内也拥有其中之一——杨凌区·五泉镇。

获得国家级特色小镇称号,代表了五泉镇的发展获得了广域层面的认可。下文将依据资料收集并结合笔者最近所做的项目和一些认识,来谈一谈五泉镇的成功因素及其借鉴意义。
特色小镇的类型及比重      图片来源于网络
1

五泉镇概况
1.1

基本概述

五泉镇位于杨凌区西北方12公里处。镇域土地总面积 32.5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1.75平方公里。下辖20个行政村,一个社区,总人口30584人,分布在77个村民小组、7435户中。

五泉镇境内交通发达,杨扶公路自东向西纵贯全境,天绛公路自南向北横穿而过,通村公路连接全镇各村。
五泉镇区位


1.2

产业发展

五泉镇主导产业是以设施农业、苗木、猕猴桃以及养殖业为主的现代农业。

为促进规模化高新农业发展,五泉镇共有12998.98亩(约8.67平方公里)土地用于土地流转,对象多是本香集团、秦川牛场、汇承果业等企业和农村合作社。
猕猴桃果园                 图片来源于网络

1.3

周边资源

农高会: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每年11 月5 日至9 日在杨凌示范区定期举行,它是我国农业高新科技领域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大型综合展会。

科教园区:杨凌中心区东侧为科教园区,这里汇集着大量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首的农业科研机构。
2

成功因素分析
2.1

有力的政策支撑

五泉镇是杨凌区内三个建制镇之一,在杨凌区的总体规划当中,属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主要任务是“以循环经济和生态原理为指导,结合地势、地貌和产业现状,通过园林化设计,对现代农业的种植、养殖、加工、展示、管理和服务等内容进行科学合理布局,打造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这表示对于杨凌区来说,五泉镇是杨凌区实现科技与农业相结合的基地,获得了大量来自于杨凌示范区的科技、经济、政策支撑。同时,五泉镇还是陕西省重点镇之一,2011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示范镇。

参考价值
来自杨凌区、陕西省乃至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让五泉镇获得了很多资源进而推动了其发展。但是这样的支撑条件是可以争取但不可强求。


2.2

准确的产业定位

五泉镇以现代农业为主导产业,积极推进中小企业园区建设,全力打造以“后稷之乡·农科小镇”为品牌的农耕特色小镇。

值得一提的是,五泉镇的产业发展没有盲目的推动一产向二、三产转型,盲目的追求所谓的产业结构合理化。而是通过衡量自身条件、上位条件和周边条件,专注于发展现代农业。构建在现代农业发展上探索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进而构建现代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特色产业体系。

这样的产业体系本不是新鲜的东西。但由于多重因素,原本是农村最基础的农业渐渐在规划中被边缘化。后文我们将对这一现象进行剖析。

参考价值
五泉镇的产业发展状况重新让一产主导的产业发展模式回到人们的视野,证明了农业仍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并为发展农业的村镇提供了范例。
设施农业
2.3

先进的技术支持

自1934年于右任老先生于杨凌建立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前身)起,数十家农业科研单位近5000名科教人员陆陆续续汇集到这里。199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由两所大学和5个科研单位合并组建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立,同时多所中专学校合并组建了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由此可知,杨凌的最大优势在于科技。但长期以来,由于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这种科技优势得不到发挥。

直到2001年,杨凌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实施“校村共建”工程。通过帮助各村制订发展规划,开展科技培训、技术指导等方式带动杨凌全域农业科技发展。

优秀的科研团队、高效的“校村共建模式”共同构成了杨凌的科研技术基础,为五泉镇的农业发展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

参考价值
五泉的优良的科技基础是长久以来积累下来的,高校、科研单位也不是随便建设起来的。但科技成果本身是可传播的、技术人才是可流动的、先进模式也是可套用的。所以,五泉镇的技术支持也是可以效仿的、可推广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图片来源于网络

2.4

适宜的农业推广模式

拥有了有力的上位支持、明确的发展方向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于五泉镇来说还需要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手段——农业推广

农业推广:把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通过适当的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在生产中采用,从而增加及其经济收入。

而仅仅是农业推广的概念无法指导后续一系列行动的展开。因此需要将农业推广理论与五泉、与杨凌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推导出能够指导现代农业建设的模式——农业推广模式

农业推广模式:在既定的区域宏观环境约束下,由农业技术推广主体在推广动机的导引下运用的有关推广方式、方法和措施等的总和。

自杨凌示范区成立近年来,在“以大学为依托,基层农技队伍为骨干”的基础上,杨凌建立了多种成功的农业推广模式。包括有项目推广模式、农高会模式、乾兴模式、专家大院模式等多种农业技术扩散与示范推广模式。







广





项目推广模式是针对某一技术的推广项目。由农业科研单位、农业教育单位和农业科技推广单位抽调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人员组成项目实施小组,由政府部门划拨农业推广经费,通过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配合完成项目实施,把农作物良种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节水农业灌溉技术、畜禽养殖技术、新农机具等农业科研成果和技术推广给广大农户应用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项目推广是多年来杨凌区惯用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农高会模式是以农高会本身为平台,促进各方交流的模式。把农业博览会作为交流平台,集中展示最新的科研成果、新品种、企业寻求的合作项目、各地区的特色农业等等,吸引全国各地的农业专家、涉农企业、农户前来参观,在展会上学习先进技术、寻找商机、互相交流,使得农业科技成果能够得到高效率的推广应用。









杨凌民营企业陕西杨凌乾兴农林新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下属分公司乾兴专家咨询公司创造了农业科技推广的新模式——乾兴模式。

乾兴模式是以该公司为纽带、以专家咨询方式解决农业问题的模式。













农业专家大院模式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宝鸡市政府共同创建的综合服务型农业推广模式。该模式的推广主体是农业大学,其价值取向是通过农业技术供给和推广,提高自己的学术和社会地位,赢得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认同与支持,并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参考价值
诸多基于农业推广理论与杨凌、五泉具体状况而建立的农业推广模式对于周边地区或情况相近的地区是可以直接利用的;即便条件、区位与五泉相去甚远的地区也可运用这种思维,结合自身特点来建立适合的农业推广模式。


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    图片来源于网络

2.5

总结

综上所述,五泉镇的成功源于:

国家、陕西省以及杨凌示范区的政策支撑;自身产业定位明确、产业发展深入;周边科研机构提供的技术支持;基于实践的多种农业推广模式。

这是一种可参考的发展模式,关键在于定位准确、科技支撑以及适宜产业推广模式的实行。
3

借鉴意义
基于前文对于五泉镇的成功因素分析,结合最近参与的西北地区某规划小镇项目(简称“T小镇”),笔者认为可以从产业定位、技术引入、推广模式这三个方面对其他小城镇发展建设的借鉴意义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3.1

T小镇概况

小镇规划面积 92.47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5.26平方公里。下辖18个行政村,总人口31641人,以农村人口为主。

现状产业为一产主导。农林牧业发展规模较大,其中苗木种植、花卉种植具有一定地域品牌特色。以设施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也有一定规模。

小镇规划范围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家窑遗址,有几千年历史的彩陶文化。
3.2

关于产业定位

五泉镇从发展之初到现在一直定位于农业,这是很不容易的。回想陆陆续续接触到的一些村镇的规划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不管有没有条件,各个村镇政府都想发展旅游

但旅游市场的需求是有限的,而且国内的乡村旅游市场并不乐观,过多的乡村旅游发展会引起行业内的恶性竞争,因此不可盲目发展旅游业。

依托五泉经验,笔者认为:发展现代农业,亦可带动村镇经济。前文我们提到五泉镇的农业发展经验,这证明了农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故而在T小镇的产业定位中,我们大力发展第一产业,包括设施农业与特色花卉产业。

发展旅游业无可厚非,但不能放弃发展基础产业,并且旅游产业的发展也需要根据自身条件进行判断。比如T小镇,这里也发展旅游业,但这是基于已成规模的特色花卉产业。而且后续规划中依然是继续扩大发展以花卉种植为主的芳香产业,再适时进行与之相关的观光、休闲、体验式旅游项目。
T小镇牡丹园              图片来源于网络

构建合理且合适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合理与否,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规划对象自身的发展条件具体分析,真正适合村镇发展建设的产业结构才是合理的。

3.3

关于技术引入

五泉镇的技术支撑来源于杨凌示范区多年以来的科研积累与创新,这方面起点比较高,对于其他地区来未必有这样的条件。

然而,先进技术是可以引入的。当村镇产业发展遇到了瓶颈,可以通过引进科研成果和技术人才来打破僵局。

但是在选择引进技术的的同时,要考虑的是技术与对象的适应性。我国一直以来都在发展小农经济是因为农业人口基数大,大面积引进高效化现代化农业的一个后果就是部分农民失地、失业。
五泉镇也因土地流转以发展现代农业等因素存在这个问题,但由于区位优势,部分农民进城务工、还有的去现代农业区打工,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所以在引进新技术的时候,不仅要看它能带来的收益,还要考虑到它会产生的一系列影响,并想出应对的措施。

3.4

关于产业推广模式

引入技术与人才,发展产业的同时还需要注意一点:带动当地居民共同发展。

五泉镇通过多元的农业推广模式将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向村民普及并且做的很成功。在规划小镇的建设中亦可引入这种思维,以“项目推广模式”将设施农业、苗木种植与花卉产业等项目向全镇域推广。

但值得注意的是,五泉推广的是“农业科技”,面向的受众是“农民”,面对世代耕耘的农田,农民对这方面的改进经验的接受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而对于村镇有条件发展但要求很高的技术,就需要进一步思考了。比如T小镇若想依托马家窑品牌发展彩陶产业,就必须面对彩陶制作工艺。

彩陶制作包含选泥、炼泥、拉坯、修坯 、晾晒、绘画、烧制等制作流程。这对于大部分村民来说要求比较高。
陶罐晾晒


这里我们可以依据“农业推广模式”思维提供一种思路:

可以采用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流程分工”方法,将流程中的每一环分配到相互邻近的几个村庄中,进行单一方面的训练,这几个村庄就整体组合成为一个“工厂”。带动村民发展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效率。这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产业推广模式”。

3.5

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面对小城镇规划时,对于产业发展:

首先,不应盲目发展旅游业,而要立足于自身资源优势选择产业方向。即使发展旅游也应注重基础产业的发展,不要盲目套用产业结构理论。

其次,当发展有局限时,需引入技术支持,但要注意适应性和实效性,并对后续影响做出应对。

最后,在落实方面,应注重带动当地居民发展,以“农业推广模式”思维,构建适于地方的高效产业推广模式。
结语
泱泱大国,农业为本;
芸芸众生,以食为天。
杨凌为基,兴科重育;
五泉为引,优之于农。
五泉镇当选特色小镇对整个陕西省乃至全国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农业是我国自古以来的立身之本,五泉镇通过科技手段改良农业,给其他村庄提供了一种农业发展模式,它是健康的、完善的、可借鉴的。

参考文献:

[1]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研究_康继乐

[2]杨凌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研究_马江涛

[3]农业型特色小镇规划探析_以耿马县勐撒镇为例_王昭娜

[4]浅析杨凌区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_王超

[5]探索特色农业小镇建设新路径_徐萍
致谢:感谢段老师的指导,感谢晶姐以及北斗小伙伴的热心帮助


    关注 北斗城乡规划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