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特色下的乡村建筑改造——以甘肃临洮特色商业街为例

 

规划融合—前瞻发展;x0a地域营造—展现乡土。...



前言


临洮特色商业步行街位于甘肃省临洮县省级特色小镇马家窑村窑头社。地域化特征下,临洮商业步行街的规划定位是以彩陶创作、创意工坊、养生修疗为主要产业的地域化商业街区。

我们的建筑与风貌改造涉及2.7公里的分段式主题商业步行街,如何让商业步行街内的居民享有品质化的居住环境,并焕发特色步行街的地域化魅力,乡村建筑与风貌的改造成为了规划中关注的焦点。
1


临洮马家窑建筑的现状问题:

1.1   建筑风貌的现代化
村庄现状的新建建筑多使用红砖,入户大门采用红色瓷砖贴面,沿街的立面贴白色瓷片进行装饰,现代塑钢窗户,铝合金玻璃门,外加绿色卷帘防盗门…追求村庄现代化的同时掩盖了村庄原有的乡土特征。

1.2   部分建筑的危旧性
村庄内仍保留有部分老建筑,岁月的侵蚀,使得建筑的围护部分损坏残破,有的木结构也已经腐蚀,结构安全性差,现状多为储藏空间。

1.3   落后于未来商业街发展的需要

商业街是临洮特色小镇的特色文化空间。现状住宅内部的房屋功能已经基本满足村民的基本生活要求,然而,随着彩陶文化的挖掘,展览、体验、彩陶制作以及大量商业的发展,住宅内部的容纳能力有限,外向的商业与私密的居住功能相矛盾,并不能满足商业街未来的需要。
2


 临洮乡村建筑地域化改造的必要性:

2.1     村庄地域化的展现

临洮传统农村民居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但由于现代农民观念对城市的向往,以及经济、建房习惯等因素,形成了千篇一律的瓷砖贴面、现代门窗等城市化的做法,为了展现临洮所处的地域环境,因此利用乡村建筑的改造的契机建设和谐的乡村建筑风貌。

2.2     村庄发展的诉求

村庄的发展特色为彩陶制作加工,营造地域特色的建筑,对商业街未来的彩陶产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可以使村庄回归乡土,并为整个特色小镇的建设形成示范作用。

2.3     国家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的要求

农村一直是国家重点扶持与建设的对象,在政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多次提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各个部门也相继发文,从新农村到美丽乡村,住房建造与整治始终是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的首要环节。

2.4     乡村物质空间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村物质空间建设包括公共空间建设和民居建设等内容,农村建筑改造是最易忽视也是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需要政府和村民的共同参与完成建设。
3


地域特色下的建筑改造原则:
4
 临洮传统建筑的地域性分析

4.1  院落格局


4.2   建筑结构
4.3   建筑形式
4.4   建筑细部
5
 地域化的建筑与风貌改造策略:

5.1   因地制宜

村落环境:
文化特色:

临洮境内的河谷地带上发现的马家窑文化遗址多达10余处。马家窑文化作为甘肃仰韶文化类型, 艺术风格纯熟精美, 被史学界公认为“中国彩陶文化的历史巅峰,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盛誉,临洮县也因此荣获“彩陶之乡”的美誉。

建造技艺:

木构为骨,夯土为墙,是传统的建造技艺,适应甘肃地区的脆弱的生态环境,我们的新建建筑应传承传统,展现村庄新乡土的建造技艺。

5.2   就地取材
木材:临洮县植被较为丰富,木材是建筑的主要装饰和结构材料,与建筑的土质相比,木质纹理体现着材料柔美的性格。

生土:生土是临洮到处可见,低成本和可持续的资源,是临洮传统建筑大量使用的原材料,具有保温、调湿、通风、防火等功能。

洮河石:洮河含沙量较大,经千百年细砂冲击的河岸边缘,有大量的五彩卵石,陆离斑驳,千姿百态,可作为建筑的装饰材料。

瓦片:用粘土烧制造而成,重要的屋面防水材料,也可作为建筑装饰材料。

彩陶:作为临洮的文化代表,经过演绎后可以作为室外景观。

砖:各地农村常用的建筑材料,粘土烧制而成,分为青砖与红砖,价格低廉。

5.3   分级分类改造

针对村庄现状的建筑的调研与分析,对商业街范围内的建筑进行综合评定,并考虑建筑所属片区的功能、空间结构,未来可承载的商业模式,以院落为改造单元,从改造程度上共分为五级:
一级改造:院落联合类,主要是通过2-3个院落,拆除院落之间的院墙,构成几进院落,最大化的增加商业面积和体现传统特色。改造力度最大、成本最高。
二级改造:加建建筑类,以院落为单位,利用院落内的空地在院落内新建或在原有建筑上加建二层建筑。
三级改造:结构调整类,主要针对现状建筑内部建筑结构的调整。为了增加商业界面的通透性或展示空间,需要对建筑内部结构进行加固、优化的类型。
四级改造:优化提升类,主要针对建筑门头、门框、窗框等外部构件的优化、提升的类型。
五级改造:提升美化类,该类改造一是针对已经经过美丽乡村规划,对建筑立面进行风貌改造,还需增加壁柱、门框、窗框等进一步提升改造的类型;二是未经过风貌改造,需要对建筑立面进行喷涂、包砖、修饰等类型。
5.4   逐步完成

通过建筑风貌、建筑结构、建筑质量、建筑层数、建筑业态的总结叠加,同时考虑未来空间节点设置的影响,确定重要院落。重点院落联动周边院落的发展,从而确定带动发展院落,之后带动村民自发改造。
6


 临洮重点建筑的改造:
在以上的建筑分类分级中,我们选择基地北部的一级改造——需要进行院落联合的三个院落,说明建筑与风貌改造的过程。

6.1院落整体联合


6.2院落单体的建筑与风貌改造

第一户(沿街重点院落):


第二户(彩陶作坊):
第三户(传统保护型院落):
7
 改造思考:

7.1  自身总结

我深深的意识到实现乡村的建筑改造需要我们具有多方面的角度转换与知识学习,体现在建筑设计、结构施工、材料等方面,现在的专业基础已经不再是纸上谈兵,要求我们走进市场,了解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进驻乡村,体会乡村的生活与风俗,借鉴乡土化的建造技艺。

7.1 提倡内外兼修

同时,在乡村的多次调研学习与观察中,对于乡村的建筑与风貌改造的是我们关注的重点,然而绝大部分地区的农村建筑改造只注重外观, 忽视室内空间。远而观之,建筑似乎已经焕然一新, 实际内部的卫生条件还很差。

因此,我们的建筑改造也需要对室内的生活设施进行引导。

一、考虑现代的乡村生活方式,对院落内的厨、厕、圈、室、储等空间布局提出建议的同时,对屋主各个空间需求进行安排。

二、做出住宅内部收纳方式的引导,分为作物、生活物品、餐饮用具等收纳,并提供地域特色的家具陈设方案。

7.3  借鉴“申报—审核—资助”制度

长期以来,中央政府对农村建设投入大量资金,但资金投入往往通过各部门“条条”到达农村与直接补助农民个体两种渠道,采取专项工程、设立试点示范或以奖代补等由上而下的模式,这些模式均存在一定弊端:
因此,借鉴台湾地区的城乡风貌改造运动,可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领域推行“申报—审核—资助”的资金补助制度:
这一模式能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调动多方积极性,有利于农村基层人居环境水平的迅速提升。当然,这一制度的推行应该是一循序渐进的过程,可先进行试点。

7.4以县为单位进行基层治理

自古以来,县一直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单元,保持了长久的稳定性。在农村建设投入方面,常常采取分部门分专项资金的方式,总投入大但渠道分散,且农村各层级(县、乡、村)缺乏协调与整合,因此政策的执行、资金的利用都处于较为低效的状态。

加强县在农村基层的主体作用,借助于住建部的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加强以县为单元的农村基层治理,是这一困局的合理且紧迫的解决途径。

在城乡风貌与建筑改造运动中,确立县市作为向上联络的统一单元,整合各部门关于建筑改造等城乡物质空间建设的各项计划于一体,改由行政主管机关负责部门处直接拨付县市政府,再由县市政府依其施政重点建筑与风貌改造项目分配预算办理。


结语
通过临洮商业街的地域化改造,自己对于乡村的了解更深了一步,对于设计改造的技术、用材做到地域化、乡土化,乡村才能生长于它所根植的土地之中,展现自我的魅力;乡村的建筑与风貌改造,涉及到的是农户外环境,因此,它是一个起点,我们并将越走越好....


致谢
指  导 老 师:段德罡 蔡忠原

项目组成员:李欣格 乔壮壮 赵海清 吴哲


    关注 北斗城乡规划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