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家分享】我们为什么教孩子要学会拒绝?

 

经常在广场上看到这样的情景:“琳琳,阿姨给你吃颗棒棒糖吧。”小姑娘琳琳看了看妈妈,然后摇了摇...



经常在广场上看到这样的情景:“琳琳,阿姨给你吃颗棒棒糖吧。”小姑娘琳琳看了看妈妈,然后摇了摇头。表面看来,琳琳好乖好听话,因为妈妈说过,不能吃陌生人给的糖。可是真的是这样吗?如果第二天,是奶奶带出来的,那么琳琳会毫不犹豫地接受这颗糖,欢天喜地地吃得不亦乐乎。

太多的实验证实,用孩子们最爱的糖果、玩具,只需几分钟,就能轻松骗得至少一半以上孩子的信任。

这样的结果,让大多数家长感到特别讽刺,因为家长们一直都认为,自己在安全意识方面做的工作其实是很多很到位了,觉得自己的孩子不会“听陌生人的话”。可是,数据却证明,家长们都太过于乐观了。因为当孩子超出自己的管辖范围的时候,却太容易被“危机”卷走。

当你对2,3岁的孩子说,别人给的东西,都不可以吃的时候。其实小家伙心里却是产生了满满的好奇心:“为什么不可以吃呢?下次爸爸妈妈不在的时候,我就尝一尝呗。”

对于天真的他们来说,一棒子否定所有,对他们说无效的,反而会引起他们好奇的欲望,因为他们本身对这个多彩的世界有着太多探索欲和好奇心。那还不如直接了当地告诉他们:哪些人的食物是可以吃的,哪些人的东西,是可以要的。

不全盘否认,但坚决否认的事物,就一定要遵守。这样,才能在孩子心中,建立真正的制度。比如:

1、在日常和孩子朝夕相处的时候,潜移默化地告诉孩子,除了家里人以外,还有哪些人是可以相信的,比如,警察叔叔是好人,迷路了找不到爸爸妈妈了就可以找他们,慢慢地,孩子的分辨能力交际能力也会成熟起来。

2、逢年过节走访亲朋好友家,或是参加好友的生日party,就可以事先直接了当地告诉孩子,大家都是认识的好朋友,亲戚关系,所以,如果他们送礼物或食物给你,你觉得很喜欢,就可以收下,不必再请示爸爸妈妈,当然不要忘了说声谢谢。

3、出门在外的时候,别人给你东西吃之前,一定要先问一下家人可不可以吃,因为大人是可以看出这个东西有没有问题,万一吃到“有问题”的东西,会拉肚子的;如果家人不在,你又很喜欢的话,你可以接受,但是一定要带回家,让家人看一下再吃。

关于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培养,以下几点给大家作参考:

1、经常去的商场或在外旅游期间,多给孩子灌输可以相信的对象,比如:保安叔叔,警察叔叔,餐厅里的服务员,商场里的营业员阿姨等等。我每次遇到交警路过时,总会自带搞笑状态地对儿子说,“警察叔叔来了,我们敬礼!你以后如果突然找不到妈妈了,记得找警察叔叔,然后把妈妈的手机号码或家庭住址告诉他,知道了吗?”而不是,在孩子哭闹不停时,吓唬孩子:“再吵,让警察叔叔把你抓走。”万一哪一次,孩子真的迷路了,他看到警察叔叔也会逃走吧……

2、背各种诗歌故事前,不如先把家里人的电话号码牢记于心。

在这个亲子旅行盛行的年代里,我们无法拍胸铺保证自己的孩子一定不会“走丢”,但如果走丢的那一刻,能马上别人帮忙打电话给家人,那么走丢就会变得不那么可怕了。

就在前几天的某个晚上,突然响起了几声敲门声:“咚咚咚”。“谁啊?”“修电脑的。”修电脑?我和老公对望了一下,家里只有两台笔记本,也没坏啊。“我们没叫过修电脑的。”

说完,我从猫眼里望了一下外面,只见一个的确是带着修电脑装备的年轻人,一边按手机一边按了电梯下去了。我又是个敏感多疑的人,看多了那些冒充各种抄天然气的推销的然后趁机入室抢劫的新闻。我对老公说:“会不会是坏人啊?”“不会的,你想多了,估计是走错楼了。”

“儿子,刚才陌生人敲门,我们不能随便开门哦。”

“妈妈,什么是陌生人呀?”

“就是……,我们不认识的人,你就不要马上开门,一定要等爸爸妈妈问清楚了才可以开门,知道吗?”

“嗯……”儿子认真地点了点头。

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小孩子来说,世界是美妙的,天真的,充满快乐的。我们有责任去保护这一份美好与童真,但更有义务去告诉他们一些真相,比如世界上有好人,但也有坏人。

而“学会自我保护的能力”,是他们人生课堂中,最需要优先修的那一门课程。

乐家幼儿园

图/文整理:王雅娟

执行编辑:韦颖

微信公众号:bdlejiayoueryuan
网址:12.tuxing2010.com


特别说明:本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经收集整理后,与大家一同分享,一起学习成长!


    关注 乐家幼儿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