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说新城】(39)乌兰不浪村 用“改变”说话

 

乌兰不浪村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庄,始建于清代咸丰年间。乌兰不浪是蒙古语,意思是红色的泉水。总土地面积120...





乌兰不浪村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庄,始建于清代咸丰年间。乌兰不浪是蒙古语,意思是红色的泉水。总土地面积12000万亩,其中耕地2100亩,户籍人口271户、546人。



“十个全覆盖”工程是2013年开工建设,建设模式为原址整体拆迁、异地新建。总投资1.65亿元,其中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由政府买单,使用的是“十个全覆盖”和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其余的资金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来解决。按照一定的标准,村民们旧房换新房,不但不用花钱,平均每户还能拿到5万元的补偿,正好能把新房装修起来。我们新村占地117亩,建设面积26000平米,包括公共设施和188套村民住宅。



旧村就在北面山脚下,基本上都是土坯房,地势高低不平,道路狭窄又坑坑洼洼,爱美的女同志们连高跟鞋都不能穿。  “十个全覆盖”工程,让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村民们住上了新房子,上下水、天然气、电视电话宽带等全部入户,便民超市、卫生室、幼儿园、文化大院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 乌兰不浪村的“十个全覆盖”工程有自己的特点,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 一是“高”,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按照新城区大青山前坡发展规划,要打造旅游大区,现在已经建成了5万亩生态公园。把自己村庄的建设规划与新城区的整体规划相契合,定位发展观光农业、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等绿色产业,根据这个定位,村委会高起点的规划了新村建设,他们的建设目标是通过“十个全覆盖”工程,一步实现城乡一体化。二是“新”, 即新城新村新人,新人是说村民们身份的转变。过去该村以种田为主,广种薄收,靠天吃饭,辛苦一年也没有多少收入。2013年以来,村里的土地全部流转用于建设大青山前坡万亩生态公园,土地流转费每亩地一年1000元,加上政府发放的粮食补贴等等,坐在家里平均每人每年就有6000元的收入,还可以打工或者自主就业,一个三口之家一年总收入能达到5万元左右,足够维持一种高标准的生活了。打工也不需要出远门,村里的物业公司、超市、农民合作社、养殖场,东面就是今年区委政府为村里引进的千亩葡萄种植园项目,能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而村里的劳动力还不到300个。除了打工,三口之家161和207平米的大房子非常宽裕,可以利用自己的房子发展农家乐,开设家庭旅馆,短期出租等。“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不但村里的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改善了,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本质上的改变,收入提高了,当地经济发展了,村民的身份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了。

三是“全”,对于老弱病残和贫困家庭,村里也做到了全面照顾。在社会保障方面,养老医疗低保等,符合条件的全部加入。在住房上,村里还专门建设了两栋公寓楼,水电物业等费用由集体承担。除了刚才提到的人均6000元的土地流转费和粮食补贴外,还能享受到政府每年每户600元的暖心煤补助。子女考中大学还有政府、集体和社会团体提供的3、4万元的资助。党员干部还一对一进行帮扶,有针对性地解决困难,帮助他们早日脱贫。



“十个全覆盖”,做到了让受益人群一个都不落,幸福全覆盖。随着“十个全覆盖”工程的进一步完善,乌兰不浪村将很快实现从“物”的城镇化向“人”的城镇化的华丽转变!



    关注 活力新城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