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公益行》(一)

 

韩磊:“一路上,我们静静眺望远方”,为什么是“静静眺望?”因为我们是“低调做小”从容地在做一件能够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事情。我们决不认为自己穿上了这身蓝色的衣服,就有多么的了不起,就比别人高明。为什么要“低调做小”,因为“恐龙死了,蚂蚁还在”。...



文:韩磊  大余001志愿者

(2016年10月28日在北大公益讲座丫山三阶15期课程上的分享,11月4日根据录音整理)

【今日图片】未名湖的晚秋(摄于2016年11月4日11时前后)

第一次听到《公益行》这首歌,是在泰山三阶第11期,那是我第一次参加北大公益讲座的三阶课程。这首根据霍尊《卷珠帘》旋律重新填词的歌曲,一下子就把我的心就抓住了。后来梓林学长当场作了解读。就是通过三阶的那个环节,让我对北大公益讲座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这首歌其实是写给我们所有蓝色志愿者的。

今天再次聆听这首歌,并让我有一次分享体会的机会,非常感谢!不过,课程桌面上打出的是“解读《公益行》”,我真的不敢当。结缘北大公益讲座三年多来,我越发感觉到:越是走近,越是产生一种敬畏;越是跟随,越是感到喜悦;越是站得更高,越是不得不谦卑。所以,不能说是解读,只是把我读到的领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第一句:“一路上静静眺望远方”。北大公益讲座做到现在,已经5年多了。

5年前,很多人不相信这件事可以做下来。甚至梓林学长的家人都说:“老爷子想玩,就让他玩去好了,一年半载就歇菜了。”结果,这件事开始了,就没有结束。

深圳吕静学长的先生当时也跟她说:“你们北大公益讲座能做5年我就钦佩。”到现在,北大公益讲座已经走过5年多,开讲了640多场课程,还不包括分享会、讲师培训和延伸课程《梦想者的天堂》,受众十几万人。

梓林学长前几天还在说:“人生六十方知始”,这件事的确才刚刚开始。北大公益讲座看的不是今天、明天,做的也不是今年、明年,而是为未来而做。北大公益讲座是为2040年开的,2040年是鸦片战争200周年。中华民族经历200周年的转型,必将实现伟大的复兴,必将真正强大起来,这对于我们来说,必须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把我们自己的梦和中国梦结合起来。而北京大学公益讲座,正是我们成就自我,实现梦想的平台。

“一路上,我们静静眺望远方”,为什么是“静静眺望?”因为我们是“低调做小”,从容地在做一件能够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事情。我们决不认为自己穿上了这身蓝色的衣服,就有多么的了不起,就比别人高明。为什么要“低调做小”,因为“恐龙死了,蚂蚁还在”。

北大公益讲座是一个非常平民的公益,人人都可以参加,人人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付出,通过帮助他人,最终成就自己。这是我们的远方。

古人说的好:“天让其亡,必先令其狂。”这个世界上最怕的是什么?最怕的是没有本事的人去做那些自己做不到的事,去做那些自己本来就没有能力做的事。

几年来,北大公益讲座坚持着默默前行,光而不耀,坚持“非政治,非宗教,非灌输”的原则,只是通过创造一个可以让人付出的环境,让志愿者有机会看到本来就如此善良的自己。

今年的6月19日,由我导演的诗歌音乐舞剧《慧命之歌》(丫山版)在讲座第600场纪念活动中成功上演。现在回过头来静静思考,整个过程像是做了个梦,那些布景,那些灯光,那些情节,我也说不出是怎样编排设计出来的。在丫山志愿者的演绎下,这个作品在时空中开始流动的时候,我心中开始感到敬畏,因为我不知道是什么力量让我这个外行能导演出这样一部作品。

可以说,走进北大公益讲座,就是来共同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享受美的,而这些都是在我们的心能够静下来的时候,才能做到的。这是我对“静静”的理解。这也让我想起了那副对联:“光明圆融善,求真创造美”。

(未完待续)















    关注 北大公益讲座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