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非遗】一(4)海星中队:让我们温州童谣唱起来

 

“正月灯;二月鸢;三月麦秆作吹箫;四月四,做做戏;五月五,过重五;六月六,晒霉毒;七月七,巧食喜鹊啄;八月...



“正月灯;二月鸢;三月麦秆作吹箫;四月四,做做戏;五月五,过重五;六月六,晒霉毒;七月七,巧食喜鹊啄;八月八,月饼馅芝麻;九月九,登高送娘舅;十月末,水冰骨;十一月,吃汤圆;十二月,糖糕印状元……”

伴着温州童谣《十二月令》的播放,2016年11月10日下午,一(4)海星班迎来了一堂别具特色的课堂——温州童谣。

温州非遗公益讲师团的王老师,我们也可亲切地称她顽老老。



大家好,我是温州人!王老师与小朋友们用温州方言互相打招呼。



《十二月令》这首童谣,主要描写的是温州一年中主要的岁时节令。老师详细讲解着每句童谣的意思,同学们个个听的认真,积极举手回答。回答正确时还有海星币奖励,瞧把个个开心的~





童谣中的“正月灯”指的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中的灯会民俗。“四月四,做做戏”,旧时,看戏是民众的主要娱乐。“五月五,过重五”,五月初五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童谣“七月七,巧食喜鹊啄;十一月,吃汤圆;十二月,糖糕印状元”中,“巧食”是用糯米粉与红白糖或面粉相混合制成的长条甜饼,上面印有状元、魁星灯人物。“汤圆”是温州人过冬至时必备的食物,《平阳县志》记载:“冬至晨揉糯米粉为丸曰汤圆,食之,长一岁。”“糖糕”是温州地区过年时家家户户必备的糕点,它是用糯米捣成长方形或圆形,再放到不同花纹的印版里压成财神爷、牡丹等图案。

理解了意思,跟着老师读了几遍后,老师邀请会读的上讲台来,结果全部上来了,哈哈!



拿着竹板拍一拍,唱一唱……一堂特色课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



随着普通话的推广以及信息时代的发展,有更多普通话童谣传入人们的生活,方言童谣渐渐被大家遗忘。温州童谣流传于明清时代,是温州方言文化教育中一朵绚丽的奇葩,曾以其自身魅力给予一代又一代温州儿童独特而又有效的教育。传唱至今,具有深远的历史沉淀。它用朗朗上口的语句,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个故事,一个个做人的道理。它的传唱,是知识道德传播的有效途径,给予我们很多启示。学习温州童谣,从我们做起,使温州民俗文化得以长久地流传下去……


    关注 温州市蒲州育英学校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