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不手机……

 

大多数时候我们以为离不开的关系网并没有那么牢不可破,我们以为没了自己就运转不了的事情也并没有自己想象得多,而被我们放在最后一位的家庭时间和亲子陪伴一旦开始疏离,便会越走越远。...

“Tim,我们做火山实验吧!”“耶太棒了!”

五分钟后,“Daddy,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啊?”“Wait a minute!”“好的!”

十五分钟后,“Daddy,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啊?”“Wait a second!”“好吧……”

二十五分钟后,“Daddy,到底什么时候开始啊?”“快了快了!”“……”
终于等到忙碌的爸爸放下电脑放下手机,开始认真陪他玩火山实验,整个过程我掐了一下表,大概就是五分钟不到。而他为了这五分钟满心期盼了整整半个小时。
我们是拿不出五分钟时间吗?刷一遍朋友圈更新,看两篇鸡汤文,回复几条评论,打个不救命的电话……我们只是选择了做完这些事情后再陪孩子几分钟而已。

而孩子等的,又何止是半个小时呢?赚足眼泪的那句“你不养狗你就不会知道,你有你的世界,它的世界却只有你……”用在孩子身上并不过分。
 


睁眼开始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就建立在你给予的范围之上。你带他上高山,他才认识广袤,你带他下水,他才体会深邃;你不带他多运动,却又责怨他孱瘦,你在家里微信不断电话不停,却不满他总是安静不下来看书写作业……孩子就像一面镜子,他呈现出来的一切面貌全是你给他的投影。
我们在孩子心中是100%的时间远到不了学龄前,这仿佛是所有人都明白的浅显道理,可大多数的爸爸妈妈包括像我这样的全职妈妈都没有办法也给他100%。

是的,我们还有繁重的生存压力,繁杂的生活琐事,甚至可能在给孩子声情并茂讲个故事的时候一个电话就能把我们支开……你看,我们要跟孩子分离是那么容易,为什么在剩下不多的陪伴时间里,还不能给他有效的100%呢?
陪着和陪伴的区别并不在于时间的多少,而是真正把人交给他,把心也交给他。这段时光里没有微信没有电话没有外界的纷扰,不是监督、指责、抱怨,而是阅读、游戏、学习、共同生活。

要打破把孩子托付给老人、学校、老师的心理,在高质量的亲子陪伴中建立牢不可破充满信任感的亲密关系,从而影响孩子的性格塑造、自信心和信任的建立。
全心全情陪伴带来的回报是巨大的。前年冬天五岁不到的Tim意外受伤住院两周,这下我彻彻底底放下与外界一切联系从早到晚专心陪伴。

初期伤口疼痛每天吊针不断,他心情很差哭闹时我就始终躺在身边变着法儿鼓励他;恢复期时间开始多了,我就把朋友送来的书一本一本地翻出来给他讲故事,还给他分配角色一起朗诵并录制了下来;书也看得差不多的时候,我们就把玩具车拿出来玩各种游戏,游戏也玩腻了的时候还玩起了手机K歌……
有一天我看他一边看着窗外一边傻傻笑着我问他在干嘛,他不好意思又带点狡黠地说我们房间的窗子刚好反射了别人家里的动画片……

是的,整个两周里我们没看动画片没玩iPad和手机,他没有抱怨我也没有不习惯,我们不仅能过下去而且过得很好,还一起战胜了对意外和疾病的恐惧,学会了“苦中作乐”。他重新成为以前那个开朗活泼的孩子,这就是全心全情陪伴下最大的收获。
后来这一年我们回到纷杂社会投身繁杂日常事务里,似乎很难做到像之前那样全心全情陪伴了,直到发现他开始熟练玩起手机iPad,从最初的学习数学等游戏发展到自己可以自己下载游戏……我开始觉得可怕。
担心他视力受损、无法约束自己,更担心他开始不再需要我们了,这是极其危险的信号。因为一旦孩子找到替代的亲密关系,尤其是虚拟网络下的亲密关系,那么身边的亲子关系必然要弱化或淡化,随之而来的就是隔阂和代沟了。
大多数时候我们以为离不开的关系网并没有那么牢不可破,我们以为没了自己就运转不了的事情也并没有自己想象得多,而被我们放在最后一位的家庭时间和亲子陪伴一旦开始疏离,便会越走越远。
于是我更换了手机iPad密码,手机设置静音,孩子在家的时候有呼必应,温和应对他的各种情绪和要求,他需要的时候我就坐在身边全神贯注陪着他。哪怕时间不长,我也要求自己:孩子在,不手机……
 
原创不易,欢迎转发原文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微信号sweetsunnyday
合作请留言或联系sweetsunnyday@qq.com


    关注 天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