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宫崎骏的世界里

 

据日本媒体报道,宫崎骏要复出了!在11月13日播出的NHK纪录节目《永不停歇的人x26nbsp;宫崎骏》中,宫崎骏导演和吉...



据日本媒体报道,宫崎骏要复出了!在11月13日播出的NHK纪录节目《永不停歇的人 宫崎骏》中,宫崎骏导演和吉卜力制作人铃木敏夫正在进行长篇新作企划,老爷子说:“与其什么都不做的死去,不如在制作中死去的好。”

按照他在节目上透露的企划案,我们2019年就能看到宫崎骏的新作!


近日NHK播出的纪录节目《永不停歇的人 宫崎骏》。

也许宫崎骏讲述的,并不是“永远”,而是“一去不复返”吧?

文/李娟

首发于《新周刊》404期“给宫崎骏的一封信”


宫崎骏的世界,总是有关飞翔,有关大水,有关月光下寂静纯洁的游戏,有关孤独而沉默的付出,有关精灵般躲藏在我们身后的童年,有关所有愿意历经漫长等待的心灵。有关世间最美的山谷草原,以及家门口台阶边的草丛。像是从延绵一万年的长长故事里随手剪切下一段,这个片断承载了一万年的记忆与力量,独自出现在荒原中。

还有关重重叠叠的,古老的,东方式的温情。月子背着熟睡的妹妹,同大龙猫并排站在破旧的路灯下,静静等待公车(《龙猫》)。一万年前是这样,一万年后也是这样。主人公曾经这样,面对屏幕的我们,也无不曾经这样。

还有关那么多纯然无畏的童年与青春,千寻寂静地坐在夜行车中,穿过种种陌生的命运,心有凭持,神情寂静悲伤(《千与千寻》)。
还有关大量被深深挟裹在自然风景中的日常生活。霞走上圣司家那面俯瞰着半个城市的露台,突然心中的窗户被打开了。她静静看了几秒钟,暗自下定一个决心(《侧耳倾听》)。

而年轻平凡的帽铺女老板苏珊走在人群里,像快要消失了似地走在人群里。她追上电车伶俐地跳上踏板,突然回望,阔大的裙摆猛地扬起。那一瞬间城市更加陈旧,她暴露了心中的些微美梦(《哈尔的移动城堡》)。这一切有关希望。
还有关最最倔强的记忆。五年级的妙子在小巷尽头遇到了那个背对阳光的男孩。对话如下:

“晴天、阴天和下雨天,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阴天。”

“啊!我也是!”

于是爱情开始了。从此永无止境(《海潮之声》)。

还有关那么多机械的天堂,那是宫崎骏创造的工业时代的另一种去向。笨重老旧的齿轮与活塞,油渍斑斑的轴承和管道,蒸气机粗鲁又温情,钢铁的迷宫激动不安……然而不远处是青翠的草原与宁静的湖泊,狭窄的街道上还铺着石板路。古老的世界完整无缺。苏珊仍然置身于寂静之中,耐心制作着一顶顶美丽的帽子。她一针一线地缝啊缝啊,就像品味水果糖那样品味着孤独(《哈尔的移动城堡》)。远未到来,巴鲁和希达还未相遇。一个在北方的牧场上拎着奶桶走向牦牛。一个爬上父亲留下的石头小屋屋顶,吹响小号,唤醒清晨(《天空之城》)。
小魔女琪琪飞过漫漫黑夜,世界只剩下灯火,这个小女孩只剩下黑猫、扫帚、小小的包裹,收音机播出的歌声和最初最完整的美梦(《魔女宅急便》);远未成为蓝衣救世主的娜乌西卡躺在王虫壳上,沐浴着如雪的孢子雨。那时她已经洞悉了腐海的秘密,却什么也没说(《风之谷》);妙子在童年回忆的簇拥中返回乡村,童年时代的那个自己陪伴着她的一生(《海潮之声》);哈尔的移动城堡在荒野中虚茫地流浪,摇摇晃晃,又陈旧又温暖;稻草人毫不犹豫地转身投入黑暗的大风中,为苏珊追逐失落的斗蓬。后来它沉默良久,给苍老的苏珊留下一根拐棍(《哈尔的移动城堡》);玩具店里的男爵猫是最神秘最温柔的见证者,它总是若无其事地变换身体姿势,暗中启示着什么(《梦幻街少女》);红猪波鲁克的每一次归航,每一次暴露在阔美天空中的无边寂寞(《红猪》)……全都有关生命与勇气,全都富于希望,响当当明晃晃的希望。然而,全部结局却都弥漫着无法排遣的惆怅与无奈。也许宫崎骏讲述的,并不是“永远”,而是“一去不复返”吧?

我很迷恋宫崎骏的世界。我最喜欢的一张剧照里,狸猫唱着童谣在月下的山坡上拍皮球,这世上最宁静最久远的爱情……一去不复返。我多么渴望我是它们俩中的一个。
王朔谈宫崎骏:

我原来觉得写美好特别难,因为我没见过,我的青少年时期,老师、年长的人都没让我感觉到美好,丑恶居多。后来看宫崎骏的动画片,给我一个启示:美好其实挺简单。

美国的动画主要写男孩子闯荡世界,战胜邪恶,前提是这个世界是恶的,需要靠个人的勇气来战胜。而宫崎骏写的全是小女孩,美好在小事里,在不知不觉里。

我最喜欢的是《魔女宅急便》。当然《千与千寻》也非常棒,稍微有点深刻——魔女的传统是十三岁都要离开家到另外一个城市独立生活,于是小女孩就骑着扫帚去了个类似旧金山的城市。她也没别的本事,只能骑着扫帚帮人送送东西。老太太的烤箱坏了,小姑娘帮老太太收拾收拾,然后帮她送盘烤鱼去。看第一眼我就被带动了,一下想起好多事。而且那城市太像青岛了。

动画里没坏人,最坏的是汤婆婆,也就是要你给她干活,不是要夺你性命。看着真放心。其实,世界你把它看成美好的就是美好的,看成恶的它就越来越恶。我觉得这样的东西我也可以写呀,其实,这不需要看得多透,在一个误解上达到和谐也挺好的。(节选自王朔专访《我内心有无限的黑暗和光亮》,原文刊登于《收获》2006年第5期,“一个人的电影”专栏)


    关注 下里巴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