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放下手机?

 

11月初,应邀到海淀十一学校为初中生家长做分享。课后,很多家长问到一个共同的问题:“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放下手机...





11月初,应邀到海淀十一学校为初中生家长做分享。课后,很多家长问到一个共同的问题:“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放下手机?”

这不是一句话能够回答的问题。

为什么呢?家长们的困惑是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这也是青春期孩子行为中的最突出的表现之一。

我们先来试着回答一个问题:手机中的游戏和朋友圈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或者说,她/他为什么对手机如此痴迷?每天都乐此不疲?

对此,我和一些喜欢手机游戏和喜欢刷朋友圈的孩子们做过访谈

访谈结果总结如下:

1、当孩子们玩手机游戏时,身心是一种很放松、很愉悦的状态。用成人的话说就是减压。面对这种放松和愉悦,所有孩子包括成人都是很难控制自己的这种享受和沉浸其中的欲望的。



2、 玩手机游戏也好,刷朋友圈也好,那是一个能让孩子们自己掌控的世界。即是游戏打输了,也能够很开心。能远离被命令,被要求的,被指责的世界。

3、面对每天的读书、写作业、学习孩子们都是被动的,在手机中的虚拟世界玩游戏或刷朋友圈却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主动行为,是个体能够主动选择的,且更能让孩子们有成就感。

4、 除了玩手机之外,孩子们在业余时间很难找到令她们感兴趣的事情做。不能出去和同学玩儿,不能去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不能看电视、不能看电影、不能……每天从学校回到家,孩子们的业余生活没有更多的选择,唯有手机,能够让她们安静一会儿,放纵一会儿,逍遥一会儿……

5、 打手机游戏和刷朋友圈是青春期孩子们交流的一个主要平台。很多在学校不能说的话,在圈子里能说,通过讨论游戏的装备,打法,窍门等,孩子们之间会多一些了解和交流。学校课间的几个10分钟难以满足青春期孩子们的交流欲望和情感需求。因此,手机,成为打开孩子们内心世界的一扇大门。

当然,还有其他比较个性化的原因,这里不在一一列举。作为家长,我们只有了解了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需求,才能更好的和孩子沟通、交流。就以上几点来说,当孩子因某一个或某几个原因痴迷于手机时,我们家长该做些什么呢?

说教肯定是最没有效果的办法。

在此,希望能给各位家长一些建议:

1、手机,未来就如同电脑一样,是孩子们学习和工作的主要工具之一。绝对限制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2、能否接受孩子每天有一个时间段的自我放纵于手机带来的愉悦感中?

3、在生活中、学习中,多给孩子参与生活的机会,同时多给孩子以正面的肯定和鼓励,让孩子能随时感受到他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4、每天,除了学校——家,之外,两点一线之外的业余生活能否再多一些精彩有趣的内容?当然,对于精彩有趣内容的选择权应该交给孩子,能够让孩子对自己的时间有个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让她知道,她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她对自己的时间怎么规划?她的人生想要什么状态?……

5、允许或者支持孩子与同性尤其是异性成为公开的好朋友。不以成年人的思维、经验等去帮孩子判断她的伙伴的优劣。但是在交往中可适度引导孩子,如何与朋友相处。也就是说,除了在手机中之外,家长可以为孩子创造与伙伴(包括异性)在一起看电影、聚餐、外出游玩等机会,让孩子们之间多一些情感上的交流,以满足青春期孩子正常的情感发展需要。



总之,青春期的孩子沉迷于手机的背后,是各种我们能理解的不能理解的孩子成长中的各种各样的需求。只有对孩子的需求了然于胸,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才能和孩子一起,学会合理的使用手机,让它成为为孩子成长服务的工具,而不是孩子逃避学习、躲避责任的一个虚拟世界。

关注家庭教育文化推广中心
我们共同成长!
长按二维码关注


    关注 家庭教育文化推广中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