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有料孙悟空轮回之谜!六耳猕猴的师父竟是菩提老祖?

 

西游讲得是轮回,而六耳和悟空就相当于一个命运轮回。...





文/白马晋一©做有温度的西游原创平台

图书作品/三国其实是个娱乐圈等

个人专栏/中国日报/新浪教育/知音等

手机平台/今日头条(签约作者)/一点资讯/腾讯企鹅号等

门户博客/新浪/凤凰/搜狐/网易等

认证微博/白马晋一

投稿/合作/78620396@qq.com

【《西游有料》连载系列222篇】

前文综述,六耳猕猴素有反天之志,野望以一己之力破坏并重组神话秩序。换言之,原著第七回所描述的妖精宣言“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即是他一生奋斗的目标。

但问题来了。六耳猕猴虽有翻天覆地的本事,并被妖精们亲切地拥为“先知”。可他终究不是始祖级别的妖精,当年开天辟地后,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此间或尚未有他。因此,我们不禁疑问,六耳除却了基因里自带的属性,应该还要有师承。那么,他的人生导师又是谁呢?

要挖开原著隐秘的伏笔,其实不难!

就在开篇。有这样一段描述,发生在菩提祖师和孙悟空的初次碰面。

祖师道,“你父母原来姓什么?”

猴王道:“我也无父母。”

祖师假装纳闷,道,猴头,那你从何处而来(其实悟空前来报道,菩提已从灵山方面得到风声,系列前文有具体解读)。

这个时候,猴王接话道,“却是石里长的。我只记得花果山上有一块仙石,其年石破,我便生也。”

这个时候,注意菩提祖师在原著里的表现,“祖师闻言暗喜道:这等说,却是个天地生成的,你起来走走我看。”

祖师为何要“暗喜”?明面文意解释是“却是个天地生成的(灵猴)”。不用说,祖师是个惜才的老爷子。

但仅是这样吗?当然不是!

且看祖师接下来的反应,就很意思了,“你起来走走我看”。猴头都说了,自己只是一只猴子,而且长得也确实像一只猴子,那为何还要猴头起来走走?这不是耍猴嘛!实在太奇怪了!

解释或有一种,菩提心里想要证明什么。

再看原著描写,“猴王纵身跳起,拐呀拐的走了两遍”。

这里的细节很有意思,“拐呀走了两遍”。

灵台山又没有T台,也不需要走秀,猴头为何走两遍,还是拐着走。





(走两步,走两步看看……)

很明显,猴头走了一遍,菩提授意,你再给我走一遍。为何要再走一遍?老爷子分明要验证一些东西。

什么东西?

且看接下来的事件推进。

祖师笑道:“你身躯虽是鄙陋,却像个食松果的猢狲。我与你就身上取个姓氏,意思教你姓‘猢’。猢字去了个兽旁,乃是个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阴也。老阴不能化育,教你姓‘狲’倒好。狲字去了兽旁,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教你姓‘孙’罢。”

接着,菩提又道,“我门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辈之小徒矣。”

也就是说,在猴头以笨拙甚至滑稽的姿势走完“猫步”之后,菩提哈哈大笑,决定正式接收猴头入门了。

显然,猴头的步调让这位不问世事的老爷子找到了久违的亲切感。而这个亲切感的来源,或正是若干年前的某日,一只同样笨拙的猴子以同样的滑稽的步态走完了一圈路,这只猴子,正是当年青涩的六耳猕猴。

这在原著资料,也给了呼应,“你乃第十辈之小徒”。

顺前倒推,应还有第九、八、七辈等。可见,菩提之前收过诸多门生,六耳或是其间某辈最为出众的一位。

而菩提对孙悟空的起名,也颇下功夫。

姓“胡”大不可,“老阴不能化育”,可见,老爷子对于猴属一脉的繁衍,很为上心,担心绝了后人(系列前文做过解读,菩提是如来佛爷闹天计划的知情者。老爷子推想眼前此徒,将来因闹事,或生死未仆,故许了一个向好的夙愿)。

而姓“孙”者,“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这正是菩提依稀从孙悟空脸庞读出六耳当年模样,这猴头,仿佛是六耳之婴儿(孩儿)吧。

这个时候,我们再翻开原著五十七回的描述,就豁然开朗了。当时六耳抢夺唐僧行李,“轮铁棒,丢了磁杯,望长老脊背上砑了一下,那长老昏晕在地,不能言语,被他把两个青毡包袱,提在手中,驾筋斗云,不知去向”。不用说,这驾的筋斗云正是菩提所授,真假猴王师出一门。既然师出一门,一些变法通技,自然秉袭,因此,六耳能变化金箍棒等物,也就不在话下了。

如是看来,六耳为菩提之徒,倒也坐实了。

但还有关键证据!

且看原著第二回,有这样一段描写。当时菩提询悟空学艺情况,问来山中多少时日。悟空如是答道,“弟子本来懵懂,不知多少时节,只记得灶下无火,常去山后打柴,见一山好桃树,我在那里吃了七次饱桃矣。”菩提对曰,“那山唤名烂桃山。你既吃七次,想是七年了。你今要从我学些什么道?”

这就很奇怪了!明明是一山的好桃树,为何菩提却称之为“烂桃山”?

老爷子言下之意,他根本就没去打理这片山林。是忘记打理,还是不想打理?这里面大有文章。菩提是怎样一个人,“大觉金仙没垢姿”,很在乎自己的形象,发胶也要打得一丝不苟那种。而从灵台山的布置来看,“一层层深阁琼楼,一进进珠宫贝阙,说不尽那静室幽居”,可称极尽格调的,山中摆设,也是一尘不染。这样一位有格调、对生活品质要求极高的老人,怎可能独独荒废自己家的后花园呢?似乎不太合理!

解释或只有一种!

菩提根本不想打理!

为何不想打理?很简单,这片桃山原来或为六耳猕猴专用,但这位得意门生后来出走师门,菩提心里伤感、愤慨并失落着,也就荒弃了。这样的心情,其实很好理解,当一位付出了真挚情感对待的爱人或友人最后却辜负了你,往往曾经所处的一切,都不愿再次触及,那些共同经过的地处,渐渐地也就蒙上了灰。不用说,烂桃山就是蒙灰之地。也是菩提心里的蒙灰之地。

而孙悟空提到“烂桃山”,恰恰无意中拨去了菩提心里那处蒙尘的介怀。看着悟空清澈的双眸,菩提仿佛又回到了当年,以及那段付诸于心血的苦心栽培。于是,欣然道,“你今要从我学些什么道”,也就是正式授悟空技法。

这个时候,再翻开原著第二回的一个细节,就豁然开朗了。

某三更时分,悟空叩拜导师床沿,道:“此间更无六耳,止只弟子一人,望师父大舍慈悲,传与我长生之道罢,永不忘恩!”猴头要干嘛?很明显,央求菩提授以秘艺绝活!

那么,悟空为何胆敢擅自进入导师房间?他的判断,源于先前白日里导师的一个行为动作。当时菩提给了悟空诸多名目的教辅材料,如术字门、流字门、静字门等法诀。悟空俱都不学。此时,菩提佯装生气,“你这猢狲,这般不学,那般不学,却待怎么?走上前,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

在场师兄弟面面相觑,但悟空却暗自欢喜,他识破了盘中之谜。“祖师打他三下者,教他三更时分存心;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上者,教他从后门进步,秘处传他道也。”

显然,这是菩提的双关寓意!

在这样的情境下,素来爱卖弄的悟空完全有理由在三更时分给导师调皮又虔诚地玩一个投桃报李。而一语双关的玄机,正是“此间更无六耳”。

表面上的意思。

孙悟空暗示此间您一对耳、我一对耳。更无第三对耳(六耳),即无旁听者。大可放心传授技艺。

而潜台词却是孙悟空郑重的承诺。

此间拜师的是悟空,绝非六耳猕猴。六耳背离师门,但悟空绝对不会!因此也有了言中的“永不忘恩”。

菩提闻言,也知其有心,故笑笑道,“你今有缘,我亦喜说。”遂从了悟空所愿!

但问题来了。悟空是如何知道六耳猕猴的?

显然,先前在师门前辈关于烂桃山故事的窃窃私语里,早已耳闻了六耳的传说。

那么,菩提、六耳师徒二人后来究竟因何事决裂或和平分手呢?

大概是理念的不同罢!

六耳执意有妖祖之志,菩提大概也看出。于是原著第二回就有了伏笔,“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这是菩提放逐悟空时的一段语音回放。其实这话,当年菩提对六耳亦曾说过。看吧,相同的台词,相同的味道。当然,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西游故事里很大程度讲得是轮回,而六耳和悟空就相当于一个命运轮回。

后来孙悟空头如捣蒜,磕地拜别。菩提望着渐去的背影,心中一叹,恍如隔世。

六耳猕猴系列:

真假美猴王之谜!六耳猕猴是孙悟空的一根猴毛?

孙悟空真被打死在取经路上了吗?

来自灵山的密谋!六耳猕猴的逆天技能是啥?


混世四猴神秘的江湖排名!谁才是带头大哥?

六耳猕猴的终极野望!他为何不做神仙的一条狗?


孙悟空惊天身世之谜!他真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吗?

花果山孤儿!这是一个关于牺牲的故事!


    关注 白马晋一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