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东岛地名由来的四种说法

 

东岛地名由来一

相传明朝年间,出了个李天官,说是在任山东安察史期间平响马、降倭寇、劫富豪、济百姓,使久...





东岛地名由来一


相传明朝年间,出了个李天官,说是在任山东安察史期间平响马、降倭寇、劫富豪、济百姓,使久乱山东重现太平。皇上龙心大悦,遂将官职升至天官,并准假三月,赐十车金银回乡建造天官府。

哪知第二天有大臣奏道:河北沧州发生兵变,蹊跷的是此大臣对天官升迁心存不满,请凑皇上由天官前去平叛,皇上一时心急便立即准奏,天官奉旨领兵沧州而去,于是天官府建造交由与此大臣私交甚好的一名太监监造。该太监生性奸诈贪婪,又与大臣勾结干了不少坏事。这次领建天官府正是他敛财的机会到了,顺势大捞了一把。借着建天官府的机会偷工减料、大肆敛财,压迫工匠们赶工建造,导致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致使工程进度缓慢,加之天寒地冻,眼看着工期临近。最终在能工巧匠们的努力之下,天官府即将竣工,只等架造门楼,但门楼梁柱总是高低不平、东西不合,甚是苦恼。恰巧此时,从东南面飞来一只大鹏鸟,上面坐着建造始祖鲁班仙师,见下面木石堆山、匠人千百,原来是建造天官府与门楼,细算来奸臣当道,念及徒孙工匠们可怜、天官为官清正,助其一臂之力。于是他跺地一脚,一个纵身跃上那宽八丈高五丈的门楼顶,用手中神斧,东三斧、西三斧,并向天喊道:“东倒一千年、西倒一千年,不歪不倒又是一千年!”适时榫头合上,门楼立正。说毕将手中大斧抛向空中(至今东岛留有鲁班脚印石和斧落着地化明塘),化作大鹏驮仙师鲁班远去。今日的东岛地名正源于此《东倒门楼传说》,由“东倒”谐音演变为“东岛”而得名。

东岛地名由来二


有村中老人回忆道,东岛地名源于明朝古桥仙人桥。仙桥位于东岛村北段,与沈弄交界,过去东岛老山河经仙人桥流入峨溪河,直通长江。因此在陆路交通不发达的年代,东岛甚至整个峨山的山货主要集中于仙人桥经水路运往江浙一带。日积月累,货船经常停泊于此,在此形成一处水码头,成为新林、平铺、南陵部分地区通往繁昌、芜湖的重要路口关隘。相传在明朝时候,官府在此河段上修建了石拱桥一座,上塑石人石马,是行人必过的石桥。因修建之初,旁边有一座西庵庙,便时称此桥为西庵桥,后来由于时间久远,民众误传,改称仙人桥。随着时间流逝,在仙人桥附近逐渐形成商业式的小村庄,有杂货店、茶馆、铁匠店、缝纫店、卤食店等,后期由于峨桥大闸的修造和陆路交通的发展,码头重要性削弱,商业功能随之逐渐消退。现在东岛老山河河床抬升,河水渐少,河道消褪,只剩下仙人桥见证以往的繁华。于是,由于当时该地临近码头,当船接近岸时放眼望去前方浪花拍岸、宽广水域中时隐时现一方陆地恰似海中岛屿,且处于整个县城东部,故东岛由此得名。

东岛由来三


传说在很早以前东岛这个地方,四面闭塞,几乎与世隔绝,很少有人知道这里还有人居住。当时国家(朝廷)规定对边疆荒漠、沿海岛屿等偏远地区不征收苛捐杂税。恰逢那时这个地方有人在朝廷为官,为了减少家乡人民的负担,便上奏朝廷,这个地方位临东海之滨,是个“小岛屿”名为东岛,应该免除税费征收。朝廷准奏,这个地方曾多年未交苛捐杂税。东岛地名便由此而来,沿用至今。


东岛由来四


相传东岛地名源于随山传说。现在沈弄、东岛、柏树三个村的连界线上,横亘一座大山,海拔111.7米,魏延十里之遥,版图上定名叫随山。传说该山是当年秦始皇赶山填海、用鞭子赶来浮山随带而来,故名随山。由此可见,东岛所处区域当时并非四处环山,而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随着随山的到来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地形地貌。该地便得名东岛,寓意东边海上漂浮的一座岛屿。




    关注 繁昌邻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