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过了25岁,也不过是风华正茂、年岁正好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只死去必要的部分,绝不越界。再次长出,听从剩余身体的需要。
——辛波斯卡 《自断》
这两天又例行被一碗毒鸡汤刷屏。

打开社交软件,隔几条就会冒出来一句“有的人25岁就死了,只是到75岁才埋葬”。

似乎每个月都能看到它被顶到话题榜上,不前不后,但总是占据着那么个地方,附带着一则动画短片,动画的主人公因浇花踩到香蕉皮而从顶楼坠落,在坠落的过程中看到了走马灯,回顾他之前几十年的生活,发现自己数十年如一日般在办公室枯燥地过活,死去和活着没有区别,于是欣然接受了自己即将死亡的事实,甚至点了个烟,对着屏幕微笑。

倒不是说它想要表达的含义有什么错,毕竟也在理。把握当下,活出精彩,不要做浑浑噩噩的行尸走肉。

说这是最理想的生活。似乎也没什么不对。

我不太喜欢这个视频,也不太喜欢这句话,只不过是觉得它似乎一下子就杀死了这世上绝大多数人。

每天皱着眉头思考柴米油盐的人不配活着,每天下班后还要陪着客户推杯换盏喝到吐的人不配活着,每天加班到十二点赶着外包工作的人不配活着。

因为你们都活得太没趣啦,你们过得都不是你们想要的生活呀。

它站在象牙塔的顶端,嘲笑着井底的凡人。

好像所有人都该辞掉日复一日的工作,去追求诗和远方。

然而现实是,诗人不会是你,远方也看不见。

试问谁不是在日复一日做着相同的事呢?谁又不是一日三餐,卑微而渺小呢。我以前也热爱诗和远方,那个时候读经济学,却心性不定。我的专业课成绩不算太好,于是开始怀疑这个专业是否真是我所想要的,我是否该尝试更多其他的东西,比如天文学。

想想看,那么多恒星,通过几十亿光年的距离传来照亮夜空的耀眼光芒。够诗意不,够远不?

可特么远啦。

然后我就去拿了一门天文学的课。

教授在第一堂课就说,这节课的通过率是40%。然后班上一半人都走了。我不信邪,凭着对看星星的盲目热爱留了下来。

最后是凭着对挂科的极度恐慌拼命蹭过了关。

我以为天文学就是看星星——事实上在基础课中你要先知道什么叫红矮星什么叫超新星,明白恒星形成和星系演化的基本原理,背基本公式,在模拟软件上跑数据。

直到这学期结束,别说看星星了,就连抬头看一下天空都没有过,整天就是对着电脑屏幕做题。

之后再也没有想过学天文学了。

因为我发现,还是亚当斯密更和蔼可亲。

所以很多美好浪漫都是存在于想象中。对远方的过度憧憬,不过就是由于被现实所挫败。只愿意相信别人的风花雪月,可又不想去面对那道路的泥泞。最近好多人在说,90后的人,年龄最大的也有26岁了。

也就是说,当初那个被媒体所夸大的叛逆不羁的群体,现在很多也已经收敛了戾气,对着前辈领导得体微笑,对着客户礼数周全。

终究还是成为了最普通的人。

但是那又如何呢。

人生这么短,早晚要与生活狭路相逢。而我们也没有权利指着任何人说,你的人生在25岁时就完结了。

安娜玛丽·罗伯逊,更确切的称呼是标志性的艺术家摩西奶奶,76岁才开始学习画画。在那之前,她只是一名农妇,年复一年日出劳作,给孩子们缝补衣服,每天跟鸡毛蒜皮的事儿打交道,这种生活恐怕就是有些人所定义的苟且。

然而她不仅没有在25岁时死去,她在75岁时也没有被埋葬。她说“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于是76岁的她拿起了画笔,居然就此一举成名。

其实,即便她一生碌碌籍籍无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指责她的人生无趣且平庸。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最初我们工作室的小J为工作室设计的文案是“艺术家并非遥不可及,走进深夜而已”。

老板看了后说道,把“家”字拿到吧,这世上能成为艺术家的人也就那么一小撮,那是实实在在的遥不可及了。然而“艺术”没有准确定义,它可以是名家大作,亦可以是一草一木。只要愿意,它就在我们四周,目光所及,皆是艺术。

这和那个所谓的远方亦是一样。什么人生可以活11次的理论,什么有的人在25岁就已经死了,都是妄语。你觉得你还活着,就没有人可以说你死了。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你双足所及,皆是远方。

你25岁,或者你将要25岁,又或者你早已过了25岁,不管怎样,都是值得高兴的事。

因为你仍旧在最好的年华,你会活得神采飞扬。
深夜CG工作室

微信:SYGZS201603
艺术并非遥不可及

走进深夜而已
长按二维码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关注 深夜CG工作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