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感受与风格|秘笈

 

我常喜欢画鳞次栉比密密麻麻的城市房屋或参差错落的稠密山村,美就美在鳞次栉比和参差错落。...



▋感受与错觉

儿童作画主要凭感受与感觉。感觉中有一个极可贵的因素,就是错觉。大眼睛、黑辫子、苍松与小岛,这些具特色的对象在儿童的心日中形象分外鲜明,他们所感受到与表现出来的往往超过了客观的尺度,因此也可以说是“错觉”。但它却经常被某些拿着所谓客观真实棍棒的美术教师打击、扼杀。

▼吴冠中《白云与白墙》
▼吴冠中速写《绍兴早春》


▼吴冠中《青岛红楼》
我常喜欢画鳞次栉比密密麻麻的城市房屋或参差错落的稠密山村,美就美在鳞次栉比和参差错落。有时碰上时间富裕,呵!这次我要严格准确地画个精确,但结果反而不如凭感觉表现出来的效果更显得丰富而多变化,因为后者某些部位是强调了参差,重复了层次,如用摄影和透视法来比较检查,那是远远出格的了。
▼吴冠中《长江山城》
▼吴冠中《鸭塘》


情与理不仅是相对的,往往是对立的。我属科班出身,初学素描时也曾用日测、量比、垂线检查等等方法要求严格地描画对象。画家当然起码要具备描画物象的能力,但关键问题是能否敏锐地捕捉住对象的美。理,要求客观,纯客观;情,偏于自我感受,孕育着错觉。严格要求描写客观的训练并不就是通往艺术的道路,有时反而是歧途、迷途,甚至与艺术背道而驰!
▼吴冠中《鹦鹉前头》


我当学生时有一次画女裸体,那是个身躯硕大的中年妇女,坐着显得特别稳重,头较小。老师说他从这对象上感到的是巴黎圣母院。他指的是中世纪哥谛克建筑的造型感。这一句话,确启示了学生们的感觉与错觉。个人感受之差异,也是个人风格形成的因素之一。毕沙罗与塞尚有一回肩碰肩画同一对象,两个过路的法国农民停下来看了好久,临走给了一句评语:“一个在凿(指毕沙罗),另一个在切(指塞尚)。”
▼吴冠中《涨潮》


▋关于风格

风格之形成绝非出于做作,是长期实践中忠实于自己感受的自然结果。个人感受、个人爱好,往往形成作者最拿手的题材。人们喜爱周信芳追、跑、打、杀的强烈表情,也喜欢凄凄惨惨戚戚的程腔。潘天寿的钢筋水泥构成与林风眠的宇宙一体都出于数十年的修道。
吴冠中《早春》


风格是可贵的,但它往往使作者成为荣誉的囚犯,为风格所束缚而不敢创造新境。
本篇选自《我负丹青:吴冠中自传》, 吴冠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欲知前文,戳此链接!>>>
美盲要比文盲多
风格是作者的影子,自己看不见
美与漂亮
创作与习作对立吗?
晒出个性 传承国粹

“晒墨宝”微信公众号

独  家  出  品

长按二维码 即可关注我们


    关注 晒墨宝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鳞次栉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