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玛,原来我一直在用古董洗脸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用过这样一个盆子?这就是搪瓷盆,只要不是00后,应该都认识,尽管现在已经逐步淡出了我们的视线...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用过这样一个盆子?



这就是搪瓷盆,只要不是00后,应该都认识,尽管现在已经逐步淡出了我们的视线,但它承载的是两三代人的记忆。

搪瓷还有个高大上的名字叫珐琅。

说起来都知道,但搪瓷究竟是什么好像又说不清楚。实际上搪瓷又称珐琅,是将玻璃或陶瓷质粉末熔结在基质(如金属、玻璃或陶瓷)表面形成的外壳,多为彩色具有艺术美感的花样,用于保护和装饰。咱们的搪瓷盆大多数以金属为基质。

上世纪60年代,搪瓷盆生产一景
赖少其 《仙子花》
记忆里的搪瓷盆总是擦得锃亮,盛满的水也会带着些微的蓝色,因为盆子的底部画着蓝色的花,最喜欢搅动盆里的水时,花和叶子似乎也在微微摆动的样子。

魔都连搪瓷都走在时尚前沿。

搪瓷制品在过去并没有花饰,解放后才有了一些简单的图样。当时的生活都以艰苦朴素为准则,即使有美化的想法,可能也不会有人真正去实践吧?何况这还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于是党中央就发出了“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号召,许多艺术工作者便开始参与到日常用品的纹样设计中来,才有了后来我们看见的那么多丰富的搪瓷盆纹样
画院画师们正在研究设计搪瓷纹样(左起依次为:周錬霞、叶露园、侯碧漪、唐云)


后来才知道,盆里的画竟出自名家之手。

新中国成立后,大上海魔都便成为当时搪瓷制品的著名生产地,有久新、益丰两家大规模的搪瓷厂。


1958年上海中国画院辅导工作统计表
唐云(左二)正在工厂内辅导工人制作花样(由原久新搪瓷厂厂长谢党伟先生提供)
作为最时尚前卫的大都市,搪瓷制品也是要出新花样的,于是1958年3月,上海中国画院的王个簃、唐云、江寒汀、程十发、朱梅邨、叶露园、李秋君、周錬霞、侯碧漪、俞子才等画师共同到久新、益丰搪瓷厂体验生活、驻厂作画,半天劳动、半天创作,设计出了一批精彩的搪瓷花样。

程十发先生(左一)正在辅导技术工人进行纹样设计(由原久新搪瓷厂厂长谢党伟先生提供)
程十发 《景颇族姑娘》
当年画院画师们一共创作出了62幅搪瓷画稿,后来这些画稿大量地印刷在搪瓷盆上走进了千家万户。

大俗大雅,雅俗共赏,老一辈的画家总是谦称自己为“艺术工作者”,他们也正是秉持着这样的态度将古代文人的趣味与民间美术相结合,成功地将艺术带到大众的生活中。



那么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这些为我们画盆子的老艺术家们。
王个簃,名贤,字启之,江苏省海门市人。笃好诗文、金石、书画。

王个簃先生曾将赴益丰搪瓷厂参与劳动实践的题材画成中国画作品《走向生活》,如今亦成为反映当时历史面貌的宝贵资料。
《果品》

唐云,字侠尘,别号药城、药尘、药翁、老药、大石、大石翁,画室名“大石斋”、“山雷轩”。
江寒汀(1903-1963),海上著名花鸟画家、艺术教育家,“海上四大花旦”之一;名上渔,字寒汀,画室称获舫。
程十发,出生于上海金山。中国海派书画画匠,人物、花鸟独树一帜。在连环画、年画、插画、插图等方面均有造诣。工书法,得力于秦汉木简及怀素狂草。
《丰收之喜悦》

朱梅邨(1911.12-1993.3)别名独眼半聋居士,江苏吴县人。吴湖帆是其舅父,因此得见古画真迹。
《榴实繁昌》

叶潞渊(1907—1994)原名丰,字仲子,又字潞渊,以字行;号露园、寒碧主人,晚号露园、园丁、石林后人、潞翁、老叶、叶老,是一位沉潜艺事、淡薄名利、儒雅谦厚的篆刻家、印学家和书画家。
《青绿山水》

李秋君(1899-1973),名祖云,字秋君,以字行,斋名欧湘馆,别署欧湘馆主。浙江镇海小港港口李家人。便是那位与张大千纠葛一生却终身未嫁的李秋君了。
《荷花鸳鸯》吴湖帆、周錬霞合作

周炼霞,字紫宜,号螺川,1908年生于湖南湘潭,中国著名国画家,擅长仕女人物和花鸟,工诗词,生前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中国书画院首批女画师之一。
《白毛女》

俞子才,别名绍爵,浙江湖州人。擅长中国画、美术教育。

还有很多艺术家一直都在坚持将艺术与美带到我们的生活中,谨以此文向这些艺术家致敬,向生活中的艺术致敬!
晒出个性 传承国粹

“晒墨宝”微信公众号

独  家  出  品

长按二维码 即可关注我们


    关注 晒墨宝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