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友明:瑶山有禾,本地水稻品种的保育之路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

 

他以自己亲身经历去尝试种植有机水稻,培育本地水稻老品种。希望通过自己的实践,为白裤瑶人保留更丰富的物种,为可持续生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点击“爱故乡公益活动”
关注我们~




作者:

覃春宁 广西志愿者(壮族)

推荐人:

黄国良 广西PCD办

推荐理由:

我喜欢的友明叔是一位老实话少的友善农人,爱学习会思考,踏实认真做事。他以自己亲身经历去尝试种植有机水稻,培育本地水稻老品种。希望通过自己的实践,为白裤瑶人保留更丰富的物种,为可持续生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插秧诗


在桂西北高寒山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自称“多努”(白裤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个民族”,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 

黎友明,就是白裤瑶族中的一员。他是一位老实话少的地地道道的农民,爱学习爱思考,踏实认真做事。多年来,他以自己亲身经历去尝试种植有机水稻,培育本地水稻老品种。希望通过自己的实践,为白裤瑶人保留更丰富的物种,为可持续生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走出大山


黎友明,1963年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地区南丹县里湖瑶族乡瑶里村么另屯,小学学历;外出打工八年后,十多年前返乡,留在县城做零活,就近照顾家庭。以前白裤瑶人住在山里比较安贫乐道,外出打工的人还不多;2005年45岁的黎友明响应乡政府的号召,抱着走出大山,见见世面的想法,跟同乡们一起去珠海某景区打工;2006年乡里有认识的人到他们村租几十亩地种烟叶,请他帮管理并吃住在地里,也就在这一年,黎友明第一次接触香港社区伙伴,黄结青女士来他们村走访,么令屯一队二队选出黎友明去南丹县培训,一起拿回云南给的种子试种。

2008年,黎友明跟广西PCD(香港社区伙伴)学习社区支持农业;2011年,参加广西PCD组织的昆明社区及文化游学团;之后,他带着自己拍的纪录片《瑶山新禾》和《白裤瑶元宵街节》到昆明参加2013年第三届人类学纪录影像年度论坛,在展映“植根土地”影像系列中播放;2015年,他有幸走出国门,参与香港社区伙伴组织的去泰国“米之神”基金会的学习交流活动……

在不断的外出学习中,他坚定地走上了生态农业的道路,并开始本土种子的保育工作。

墙中田

活态种子基因库


在2013年3月昆明第三届人类学纪录影像年度论坛的“植根于土地”影像系列放映中,黎友明自己拍摄的纪录片《瑶山新禾》有这样一个镜头:他没有人帮,自己拍摄自己,打开摄像机走入镜头中,自信自如的拍他和他热爱的水稻。透过他自己拍自己种植水稻的纪录片,对着种子们在田间喃喃自语,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着水稻,就像“奇迹的苹果”中的木村先生,他们都是傻得可爱的“傻瓜”!

从打算种能留种的水稻那一刻,他相信山里人种地本就不放化肥农药,坚持这样做下去有什么不行呢?刚开始与各地生态种植农户交流,找种子回来试种的头几年都是以失败告终。不惧失败的他,第四年去广西横县生态农户家走访,拿回三油粘和白香319两个品种再试,才看得一些希望,还意外收获一株稻穗——红壳糯米,它有抗病、抗虫害、抗肥、抗旱的特性,进而开始大面积种植。也正是在这段时期,作为志愿者来这里呆了几个月的黄结青女士(2013年从广西PCD项目经理位置卸任),跟黎友明一起砌起了“墙中田”。

“墙中田”在村子里很突兀,周围的菜园都用竹、树枝做围栏,农田自有田埂围成片。独“墙中田”用水泥斗砖砌起没胸的围墙,作为育种选水稻的试验田。试验田共种了35个生态水稻品种,每个品种种五十株,友明叔一一做了记号——水稻品种记录标杆。



最初,友明叔的行为很不受村民理解,有人悄悄问:“他是疯子吗?听说他话不多,却在田间地头自言自语?”还有人说,“如果他不是做了坏事,为啥总有警车和当官的上门?不知道是好还是坏?总让人揪心”。随着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乡亲们也闻声开始下地观察他的水稻了!从开始他默默一个人在村里做,受到奇异的眼神和猜测,到这两年有几户农人找他加入一起做,他越来越有信心做“有种”的农人,发现好种子还会忍不住“偷”回来种。

2015年,广西水稻研究所的人来,在他们南丹的实验基地选种时,让黎友明自己下田选自己喜欢的品种,他一口气选了15个;加上去年去泰国“米之神”基金会交流活动中,基金会选出适合广西种的8个品种并赠送给广西的农人拿回去种,这样一算下来,到2016年,友明叔这“墙中田”种了35个品种:横县的三油粘和白香319、自长出的红壳糯米、四川的黑米、融水刘伟的红米、怀里“桂青”、泰国“米之神”基金会的8个品种、么另屯三个糯米老品种、广西水稻研究所试验田自选的15个品种,外加自己试验一粒米去壳育种“再生稻”,这可不是一座活生生的“活态种子基因库”吗!

果酒

乡土自制,原生态饮料


有想法的农人是有智慧的,光是知道傻傻的种地是不行的,要有收益才是真道理。

这几年,在结青女士的牵线搭桥下,友明叔多次往返香港协助种地,同时利用空闲时间,邀请香港本地感兴趣农业的市民和大学生交流,因此引起了一些市民的深入关注,还发起共同购买大米小组。大家和友明叔一起商量定价,给了八千元的预付款后,开始讨论种植计划,并决定种什么品种和种多少。

更有些热情高涨的市民给来资料,建议做果酒和水果酵素的想法,促使友明叔这两年尝试把山里有的各种果子,例如野葡萄、野柠檬、野桃子,还有生态种植的青提子、洛神花等,按消费者需求都拿来试验试验,放到山洞里储藏发酵,再拿出来提纯!先给香港的消费者品尝,一起商量定价、商量如何快递到香港等等,同时促使他做进一步尝试。

在里湖乡赶墟,友明叔发现仁广有位老人会用本地15种草药制成酒曲,便跟广西PCD的“桂乡有种”项目申请手艺基金来拜师学艺,用自制酒曲酿酒留住老手艺。

如今,友明叔自制的水果酵素,主要有杨梅酵素、葡萄酵素、柠檬酵素、野桃子酵素等,果酒主要有葡萄酒、柠檬酒等,果醋主要有葡萄醋、柠檬醋等。这些丰富的天然饮品,不但吸引了更多城市消费者的关注参与,也增加了家庭的收益。

云南大学人类学博物馆楼下两岸三地对话
阳台稻田

一粒米的阳台种植


在友明叔家二楼的阳台种植,花开稻味芬芳。一粒米一个桶,种出一片“阳台稻田”。他甚至认为:“城市也可以照此方法推广“阳台稻田”,充分利用空间,种上一分地够吃了!”。1斤叶子(大的嫩的例如南瓜叶)+15斤泥+没过二者的水,发酵沤肥一个月,其养分足够让一粒米长成水稻。

未来

家庭农具展示馆


友明叔家因老房子土墙裂开,建起新房住,每每看着就在新房旁的老房子留着养牛,就想还能做些什么呢?能不能旧房改造做成家庭农具展示馆呢?传统农具本地开始慢慢不用,年轻人又不会用,丢在屋角。趁它们还没消失前,收集起来,给后人知道我们曾经使用过这样的农具劳作。

目前,友明叔暂时还没找到钱修补断裂的老泥墙,需要等攒好钱再翻修老房子,至于收集老农具,看有时间的时候慢慢来……

在香港,结青曾带友明叔参观过自然学校,他回来后观察村里的年轻人和孩子,吃东西吃一半丢一半,都不懂珍惜,不懂得怎么活。他就想着是不是可以在放假时,召集孩子们来家里,开展乡土教育呢?

只要你想,一切都可以慢慢来,一步步去做。

圆通国际影城内广西南丹白裤瑶村民代表观影中
结语


友明叔曾说:“想出来就想做。”首先要自己观察,还要有想象力,然后自己去实验,才能去做,要一起研究。这么有智慧的话出自山野农夫之口,正是“四千年农夫”的生活写照。梁漱溟先生晚年口述书《这个世界会好吗》里有一句话:“学问是解决问题的,而真正的学问是解决自己的问题。”



爱故乡文化发展促进会

爱故乡文化发展促进会成立于2014年7月,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发起,前身是2012年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与福建正荣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建设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2015年起,主要由北京永青农村发展基金会提供资金支持,并联合推动全国爱故乡公益活动的开展。爱故乡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

联系人:口皓

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

邮箱:iguxiang2012@163.com

官方微博:@爱故乡计划

公众微信号:iguxiang2013

爱故乡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175307963

爱故乡网:http://www.iguxiang.org
亲,您还满意么

扫码,关注爱故乡



情归故里·共建家乡 寻找“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

具体事项请“阅读原文”


    关注 爱故乡公益活动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