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家庭:农村家庭教育创新-自然村·家·校共同体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

 

“文教家庭”的创建,是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的一个创造。...

点击“爱故乡公益活动”
关注我们~




推荐人:

石绪军 茌平县教育局

推荐理由:

“文教家庭”的创建,是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的一个创造。它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让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有了全新的“家”。在这里,他们有了玩伴,有了朋友;有了童趣,有了友爱。它解放了家长,又让家长认识并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它是传统宗族文化精华传承的载体,它也是社会新文明在农村孕育、发芽的土壤。它改变了传统的师道尊严,让师生同学、同乐;它改变了当下陷入困境的家校关系,让家长和老师成为朋友、亲人,孩子学习、成长道路上的合作者。它改变了一个地方的教育生态,它也催生出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催生出新的社会变革的力量。“文教家庭”的创建,让社会关注的同时,也引发了公众对过去乡村教育和乡村文明传承模式的反思,引发新农村建设内涵和农村新经济模式的反思。如何让“离农教育”变为“亲农教育”,“文教家庭”并不够,还需要农村经济模式的创新、农民就业机制的保障。

李泽长书记带领县妇联、教育局领导走访家庭
【背景】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和城市化教育模式的僵化让农村失去发展的根基和动力。


茌平县位于山东的西部,这里气候四季分明,土地肥沃,大多都是平原,过去是典型的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经济。一个个或大或小的村落安静闲适地散布于平坦广阔的鲁西大地上,农业生产劳动的艰辛和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造就了这里人民勤劳朴实、憨厚善良的性格和品质。

但是,近二十三年来,商品经济和城镇化的浪潮席卷中国大地,几乎波及到每一个村庄,每一个农民。八十年代初建立起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满足了让农民吃饭穿暖的基本需要后不久,其价值和地位迅速衰落,近年来,逐渐让位于土地流转后的规模化经营。土地的个体经营权和经济收益转移到少数种植专业户(或组织)手中,大多数土地的原有者并没有获得更大的受益。农民们不仅需要吃饱穿暖,也希望过上富足的生活:建好房,开靓车,买家电,装空调,给儿女婚姻做好充足的物质准备……但是,土地之于农民个体的经济效能已经发挥到极致,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于以货币支付能力为支撑的物质文化生活的刚性需求。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被机械化大生产取代,农民和农民的儿女在农村没有了“用武之地”。“放弃农业”、“逃离农村”成为年轻一代的主要想法和追求。升学、打工、到城市买房子生活,成为他们的不同选项。



在很多农村的大街上,一年到头都看不到多少年轻人的身影。村头巷口,偶有几位五六十岁甚至七八十岁的老人在闲话家常,或照看留在家中的幼小孙儿。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越来越多的孩子到外地上学。很多乡村小学撤并,要到很远的乡镇中心小学就读,有幸保留下来的村小里,也不过几十、上百个小孩子。在中国人两千多年的传统观念里,农业从来就是低等的职业,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是低等的人,没有出息,被看不起。农民们要让后代子孙“学而优则仕”,是离开农村到城市发展。农村、乡镇中小学里的课程与城市一样,所有的孩子都要学一样的教材,考一样的内容,都要以一个被认为相对公平的高考决定前途命运。

持续多年的城乡二元化发展,使得城乡之间在经济、科技、文化、医疗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当考上大学后由于专业不对口、就业岗位少、没有一个可以依靠的“爹”等等原因,让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们在县城都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时,又有多少农村的孩子到城市走一遭后还心甘情愿地回到农村,从心底里说热爱自己的故乡?他们从小所受的教育是接受式的教育,是听话、学知识的教育,根本没有创新的意识和创业的本领,在仍然观念陈旧、思想落后的农村大氛围中,对于这些年轻的孩子来说,创业又是何其艰难!

农村里以同姓家族文化为精神载体的人际交往模式式微,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道德体系和价值观念(如尊长抚幼、邻里和睦、勤俭持家等美好品德和行为)荡然无存。几千年来的农业文明是断还是续?农村传统文化是弃还是留?农村教育是败还是兴?举国上下,都在思考。

文教家庭的创建


2016年5月,聊城市委组织部组织100名农村党支部书记到苏州考察学习,前李村李泽长书记是其中之一。看到苏州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蓝图、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李书记深受启发,回来后,他记住了市委组织部长的一句话:“我们暂时还无法学习他们的经济发展模式,但我们要把为民办实事的思想落到实处。”

2016年5月16日,李书记收到了温陈街道办事处、温陈街道办事处联合校共同发起的《关于创建“自然村·家·校共同体”活动的倡议书》。

农村孩子年龄小,能力弱,安全意识淡薄,很多家长都为孩子周末、节假日孩子无人照管而发愁。李泽长书记认为,建立“文教家庭”,把孩子组织起来,由一位家长管理照看,既能减轻家长的负担,节约了劳动力,又能培养孩子们多方面的兴趣,提升孩子们的能力,这是件大好事!这就是为民办事,办实事。看准了,就不再犹豫!

于是,他去和支部委员李福芝商量,很快达成了一致意见:干!二人迅速行动起来,到联合校找靖恒海校长,到本村小学找于相阳校长,商讨前李村文教家庭的创建工作。两位校长给予大力支持:联合校把替换下来的学生课桌送给家庭使用,于校长还亲自参与到前李村的创建工作中来。他们赶制了“文教家庭”的标志牌,又拟定了“邻里乡情,同学友谊,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16字方针。

5月17日,前李小学,于相阳校长召开家长会,主要宣传文教家庭的做法和意义。

18日,李泽长书记到温陈政法希望小学和丁块小学对前李村1-6年级的学生摸底造册。晚上,召开全体家长会,建议孩子们自愿结合,5-5名孩子一组,周末节假日集中到一户住房条件好、热心肠的家庭中学习、活动。愿意承办“文教家庭”的村民自愿报名,由村里刚成立的“文教家庭管理委员会”验收合格后,统一挂牌,发课桌和凳子。报名优先者,就是第一号家庭。

21日,1-4号文教家庭选出,挂牌成立。

当晚,李泽长书记带领支部成员,到四个家庭走访,发放记录本,提出明确要求:自愿、无报酬;各家长亲自接送、轮流上岗,值班者做好记录;各家长和孩子要熟记16字方针。

28日,5-8号文教家庭获得批准,挂牌成立。

7月,9-10号文教家庭成立。

……

10个文教家庭


文教家庭?2016年7月16日,带着好奇,我走进这个偏僻的村庄——前李村。在村委会,我们见到了村书记李泽长,前李小学校长于相阳。通过交谈我们了解到,前李村能开文教家庭先河,绝非偶然。前李村可称秀才村,村不大,出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很多。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和风气。村里现有10个文教家庭,全村的小学生分散在这10个家庭里,父母轮流呵护,小学教师轮流指导。

走访。每个文教家庭的小院落都收拾的井井有条。石榴花开,桃梨压枝,葡萄成架,蔬果飘香。屋内收拾利落,均配了小书房、图书角、文教家庭制度和课程表。孩子三五成群,端坐在学校里置换下来的小书桌上,或画画,或练字,或写作业,或看爱国影片,或读书,或排练节目。见我们来了,孩子们热情地打招呼。我们走时,孩子们礼貌地说再见。真是天真无邪。值班家长有的是爸爸妈妈,有的是爷爷奶奶。他们淳朴的脸上洋溢着神圣和责任,憨厚的表情里写满了爱心与耐心。他们说,能成为文教家庭,能为邻里乡间看管孩子是一件让他们幸福的事。



文教家庭7号,爸爸妈妈都在,衣橱上贴满了女儿的奖状,才上三年级,就得了那么多的奖状,将来肯定有出息!文教家庭5号,奶奶在家带着5个孩子。客人一来,奶奶就让孩子们表演她排练的节目:三句半——文教家庭快乐多,还有老歌《社会主义好》,《我爱北京天安门》,欣赏着孩子们认真地表演和歌唱,觉得这才是养根似的教育!村支书说,这位奶奶年轻时可是文艺青年,样板戏唱的好!多好的教育资源啊!老人也需要把一身的技艺传给子孙后代呢!……

(摘自肖庄中学副校长张秋喜《乡村院落里飘来文化和教育的芬芳》一文)



2016年6月,茌平县妇联主席赵培荣同志到前李村走访文教家庭,对于这些家庭活动的开展,赵主席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为了鼓励孩子们多读书,多学习,跟上时代发展,县妇联又给前李村捐助了价值一万多元的多媒体电脑、电视,书橱、图书。

现在,村里又给每个家庭配备了一个小书橱,购置了一部分孩子们喜欢看的书籍。

2016年7月15日,茌平县家庭教育讲师团商玉坤、张晖、谢敏等老师为前李村全体孩子做了两场暑期团队拓展体验活动。



2016年7月,茌平县妇联组织手工纺织和电商营销专家在温陈街道办事处对各村百余名妇女进行培训,前李村前后两期共派出30多名中青年妇女参加。

2016年7月,温陈街道妇女舞蹈队在前李村进行舞蹈大赛。

在前李村的影响下,周围的七八个村庄的村民也坐不住了,他们纷纷找本村的书记,要求也开办自己村的“文教家庭”。现在,周围村庄的“文教家庭”也陆续开办起来。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不仅是物质文明的建设,更是精神文明建设。前李村的李书记及其村委成员们全情投入,创新思路,大胆实践,在较短时间内做出了可喜的成绩。村民拥护,主动参与,实然营造出一片农村现代文明发展的新图景。

李书记召开全村党员会议,号召全体党员充分认识文教家庭创建的积极意义,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献言献策。李泽圣提出发挥村160名大学生的作用,做义工教师,特别提出劝自己姑娘周末回村帮孩子拉练二胡;有党员提出发挥文化大院作用,把村中琴棋书画、吹拉弹唱贤人集中,帮孩子学习,开发兴趣……前李村发动群众,进行一场“全民战争”。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文教家庭的创建,看到了领导的尊师重教思想,深远的战略眼光;还有村民建设新农村的团结向上的凝聚力。

村容村貌换新然,新农村建设上台阶。前李村家家以争做文教家庭为荣。每一个文教家庭悬挂“前李村文教家庭”门牌,它代表了家庭主人富有爱心、责任心、涵养,家风淳朴,家境殷实、重视教育。在全村200多户家庭中,十个优秀家庭入选第一批文教家庭,它是孩子的光荣,更是整个家庭的光荣,是对他们家庭的肯定和尊重。孩子积极上进,家长努力,争做文教家庭。



在王得荣大嫂家,悬挂门牌时,忙说:“李书记、于老师,可别挂!俺不识字,没文化,只会看看孩子。”“兆飞奶奶,我们看中的是你的爱心、热心肠、无私,你配!”李书记一句话,感动大嫂热泪盈眶。李允义老师家里没有在读书的小孩子,孙子也在千里之外,他积极争做文教家庭,爱孩子,爱教育,在无私、有爱心、有涵养的文教家庭中培养出的孩子绝对错不了。家庭好了,村风正了,人气也旺了。

城市农村环境卫生共创。家境可以不富有,但不能不卫生。一个学生家庭提出做文教家庭,当于校长和李书记来到大门外,大门里垃圾遍地,家禽乱飞,李书记连忙制止,“这家暂定,给他三天整改时间,卫生达标就挂,不达标坚决不挂,宁缺毋滥!”李书记随走随记录,哪里有杂草,哪里有砖头瓦块,哪里该建孩子活动场地……中午,李书记没有休息、吃饭,召开紧急党员会,党员带头,先清理自家胡同;卫生分队加班加点三天完成任务。环境敞亮了,心情舒畅了。

李书记年年来被评为“尊师重教先进个人”,一张张奖状是对他的最大褒奖;文教家庭的创建过程,也彰显了他作为新时代的“张国忠式支部书记”的雷厉风行作风、果敢的行动,善于抓住时代特征、勇于进取拼搏精神。有这样一个带头雁,有一支有爱心、公益心的党员干部、有一村有爱心、热心、热爱教育的村民,我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必将实现小康中国梦,温陈街道办事处联合校提出的阳光教育、阳光公民、阳光社会定能够实现。

李泽长书记亲自到家庭中走访


爱故乡文化发展促进会

爱故乡文化发展促进会成立于2014年7月,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发起,前身是2012年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与福建正荣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建设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2015年起,主要由北京永青农村发展基金会提供资金支持,并联合推动全国爱故乡公益活动的开展。爱故乡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

联系人:口皓

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

邮箱:iguxiang2012@163.com

官方微博:@爱故乡计划

公众微信号:iguxiang2013

爱故乡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175307963

爱故乡网:http://www.iguxiang.org

亲,您还满意么

扫码,关注爱故乡

情归故里·共建家乡 寻找“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

具体事项请“阅读原文”


    关注 爱故乡公益活动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